APP下载

张涤治疗婴儿湿疹经验

2019-02-12曾青松朱沁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湿疹皮疹过敏性

曾青松,朱沁泉,张 涤

(1.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涤中医儿科临床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7)

婴儿湿疹发生于1~2岁婴儿,是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的皮肤疾病,与遗传关系较为密切,常有家族过敏史,食物过敏或某些外界过敏原刺激致病[1]。皮损特点为多形性湿疹样改变,可见红斑、丘疹、疱疹,伴有瘙痒、糜烂、渗液、脱屑,该病易反复发作,皮损常见于头面部位,甚则波及躯干、四肢。母亲孕期及哺乳期饮食与婴儿湿疹关系密切[2]。

张涤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2年湖南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成立“张涤中医儿科临床研究所”。治疗小儿常见疾病及疑难病有丰富经验[3]。现将其治疗婴儿湿疹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幼儿湿疹发病的病因为小儿素体脾胃不足,脾虚湿蕴,或因母体胎火湿热传于小儿,后复感风热之邪,风、湿、热邪蕴蒸,外发于肌肤而致乃奶癣[4]。《外科正宗·奶癣》云:“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爆,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搔痒不绝。”《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癣候》中云:“癣病,由风邪与血气相搏于皮肤之间不散,变生隐轸。轸上如粟粒大,作匡郭,或邪或圆,浸淫长大,痒痛,搔之有汁,名之为癣。小儿面上癣,皮如甲错起,干燥,谓之乳癣。言儿饮乳,乳汁渍污儿面,变生此。仍以乳汁洗之便瘥。”

脾为太阴湿土,主运化水液,如小儿先天脾胃不足,或后天饮食调护不当而致脾虚不运,水液停滞中焦而生内湿,后感风热之邪,风、湿、热邪相合,外发肌肤,而致奶癣。如母亲孕期喜食辛辣刺激之物,母体湿热之邪遗于小儿,小儿素禀胎火湿热后又复感风邪亦可发为奶癣。湿性黏滞,可见皮疹浸润流滋明显,湿邪胶着难解,该病病程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疡科心得集·辨诸疡总论》故云:“湿热相合,浸淫不休,溃败肌肤,而诸疮生矣。”

王琦[5]结合临床观察以及古今各医家对体质认识,将体质分为九种,其中特禀质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认为过敏体质是在禀赋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异体质,在外界因子的作用下,生理机能和自我调适力低下,反应性增强。

张涤在临床上重识过敏体质的辨识,由于目前环境的污染及患儿先天禀赋的因素,临床上过敏体质的患儿越来越多,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荨麻疹、儿童哮喘、过敏性紫癜等小儿过敏性疾病均是过敏体质的表现。其中婴儿湿疹往往是过敏体质首先表现。这些过敏性疾病并非是彼此独立,而是互相关联,逐渐进展,婴儿湿疹反复不愈者,甚至可发展为哮喘[6]。因此早期识别过敏体质,运用纯中药辨证论治,不仅治疗婴儿湿疹同时也能改善患儿过敏体质,有利于远期预后。

2 辨证论治

张涤认为过敏体质主要责之肺脾两脏不足,健脾益肺法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治本大法。而婴儿湿疹外因为湿、热、风三邪为患,其中以湿邪为主要致病因素,内因为脾虚,故本病以健脾除湿止痒为主要治法,热重者需清热解毒,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需滋阴养血。

婴儿湿疹常见两种证型,其一脾虚湿蕴证,皮疹颜色为暗红,初起见成片水疱,患儿因瘙痒抓挠疱皮后可有薄痂,此外可见食纳欠佳、大便溏稀等症,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根据婴儿湿疹的病机,予自拟湿疹方以健脾利湿止痒,茵陈、茯苓、薏苡仁、苦参、白鲜皮、地肤子、五谷虫、甘草等组成。方中茵陈清热利湿,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地肤子、白鲜皮祛风止痒,苦参祛湿,五谷虫清热消滞,甘草解毒和中。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湿止痒之效。痒甚加刺蒺藜祛风止痒,纳差加焦山楂健脾利湿。其二为胎火湿热证,皮肤潮红,红疹水疱,渗出明显,甚至糜烂、黄水淋漓,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等。予湿疹方合清热利湿之六一散。六一散中滑石清热收湿敛疮,甘草亦有清热解毒之功,配合自拟方,共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效。湿盛加苍术,热重加丹皮、黄柏,便溏加大腹皮、石榴皮、车前子,反复发作、皮疹干燥加生地、麦冬。

3 验案举隅

脾虚湿蕴医案。张某,男,9个月,2018年10月11日初诊。全身皮疹5个月余。自4个月龄时全身出现红色皮疹,继而出现水疱,以面部、颈部、腋下为主,予中药口服及药膏外擦(具体不详)全身皮疹反复,现全身散在皮疹、以头面部为主,皮疹颜色暗红伴疱疹,瘙痒不适,时有抓挠,可见渗出,部分已结薄痂,纳寐欠佳,大便稀溏、日行4、5次,小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腻,指纹淡。查神清,形体偏瘦,头面、颈部、腋下可见皮疹、色暗红,部分疱疹伴渗出,部分结痂,心肺听诊无异常。诊断为婴儿湿疹。辨证为脾虚湿蕴证。治以健脾利湿止痒。药用茵陈3g,茯苓5g,苦参3g,桑白皮3g,地骨皮3g,薏苡仁10g,五谷虫2g,地肤子3g,白鲜皮3g,丹皮3g,甘草1g。7剂,水煎,日1剂,早晚温服。半个月后电话回访,服7剂后皮疹明显减少,加服3剂后皮疹消退,无复发。

按:患儿体型偏瘦,纳欠佳,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均为脾虚湿蕴之征象,内湿与风邪相和,外泛肌肤,发为奶癣,故见红疹色暗红、水疱、渗液,脾主运化,乃后天之本,小儿脾常不足,脾弱者易为湿伤,脾胃健则湿自去,疾病易于康复,湿邪郁久化热故加丹皮清热凉血,肺在体合皮毛,故加用清肺热之桑白皮、地骨皮。另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二者合用泻降肺气而利水化湿,故用健脾利湿祛风之自拟湿疹方。结合过敏性体特点,方中祛邪与扶正并举,故服10剂后皮疹消而无反复。

胎火湿热医案。龙某,男,7个月。2018年5月22日初诊。颜面及颈部反复皮疹渗液5个月。2个月龄时反复颜面部及颈部皮疹,伴渗出结痂,予地奈德乳膏外用后稍好转,后仍反复,现颜面皮肤潮红,密布红斑及水疱,渗出明显,有部分结黄色痂皮,夜间瘙痒哭闹明显,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日行5~6次,小便黄。查形体肥胖,颜面及颈部皮肤潮红,可见红疹及疱疹,渗出明显,心肺听诊无异常,舌质红舌苔黄腻,指纹淡紫。诊断为婴儿湿疹。辨证为胎火湿疹证。治以健脾利湿,祛风清热。药用茵陈3g,滑石10g,五谷虫1g,苦参3g,苍术2g,黄柏2g,大腹皮5g,车前子3g,石榴皮3g,山药10g,葛根5g,甘草1g。7剂,水煎,日1剂,早晚温服。2018年6月1日二诊,皮肤潮红明显减轻,皮疹及渗出减少,部分结痂,夜寐不安,食欲欠佳,大便稀、日次6、7次,小便黄。查颜面皮肤红,红疹及疱疹伴渗出,可见黄色痂皮,心肺听诊无异常,舌质红苔腻,指纹淡紫隐隐。药用茵陈3g,茯苓10g,薏苡仁10g,地骨皮3g,桑白皮3g,白鲜皮3g,地肤子3g,刺蒺藜3g,五谷虫2g,苦参3g,甘草1g,石榴皮5g,大腹皮5g。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2018年6月11日三诊,皮肤无潮红,无渗出皮疹疾病消退,见较多痂皮,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指纹淡紫。药用滑石10g,薏苡仁10g,茯苓10g,苍术2g,五谷虫2g,黄柏2g,白鲜皮3g,苦参3g,刺蒺藜2g,地肤子3g,甘草1g。1周后电话回访,皮疹消退,无渗出,痂皮已掉,纳寐可,二便调。

按:患儿以红斑、水疱、瘙痒、渗液为特点,风甚则瘙痒,湿甚则渗液,热甚则见皮肤潮红,舌红苔黄腻,指纹淡紫均为湿热之症,故予自拟湿疹方合六一散以健脾利湿,祛风清热。六一散虽药仅两味,但配伍巧妙,清热利湿不伤正,配合自拟湿疹方共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初诊时患儿有腹泻,故以大腹皮、石榴皮、车前子、葛根、山药止泻,苍术健脾渗湿,六一散清热利湿。二诊时热像减少但仍有腹泻,故去滑石,加用石榴皮、大腹皮止泻,桑白皮、地骨皮泻肺利水化湿。三诊时皮疹、瘙痒、渗夜均明显好转,已无腹泻,继用六一散以清湿热之余邪。湿邪致病难以速愈,湿、热二邪胶着更是难除,然而张涤教授并非一味苦寒清泻,叶天士《温热论·论湿》云“须要顾其阳气,湿盛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既不可过于寒凉……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苦寒清泻药物易伤脾胃,且患儿为过敏体质,脾脏不足,不耐攻伐,故用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苍术性辛香苦温,苦温可燥湿健脾,辛香能醒脾和胃。湿去热孤,稍予黄柏、茵陈等清热之药,祛邪而不伤正,可谓用药精妙,中病即止。

猜你喜欢

湿疹皮疹过敏性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过敏性肺炎患者的CT诊断表现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