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蔬菜产业发展分析
2019-02-12刘文敏
刘文敏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 黄浦20020)
上海是一个特大型国际大都市,人口众多,蔬菜消费量大。为城市居民提供品种多样的、足量的、优质安全的蔬菜产品,是上海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地产蔬菜是上海蔬菜供给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作用。
1 上海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1.1 耕地面积减少,地产蔬菜生产总规模逐步缩小
随着城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上海蔬菜种植面积逐年缩小,地产蔬菜产量多年呈现微降趋势。2013 年全市地产蔬菜产量384.83 万t,2014 年为377.86 万t,2015 年为349.42 万t,2016 年 为321.17 万t,2017年为310.76万t,2018年为284.73万t。在地产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下降的态势下,上海相关部门积极拓展域外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在江苏、山东、海南、云南等4省共建了38个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有效保障了上海地产蔬菜上市淡季时的市场供应。
1.2 设施生产规模逐年扩大,蔬菜产业实现了提质增效
“十一五”开始,上海市政府大力扶持菜田基本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对蔬菜生产基地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本设施进行了完善建设。至“十二五”末,上海市政府共投入资金37.4 亿元,推进了蔬菜生产基地建设1.47 万hm2,其中设施菜田0.55 万hm2、露地菜田0.93 万hm2[1],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上海地产蔬菜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2018年上海市“市级蔬菜标准园”增至177家。
1.3 建立永久地产蔬菜生产保护区
为了确保上海城市蔬菜的市场供应,特别是绿叶菜的供应,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建立了3.35万hm2的蔬菜生产保护区,确立了15个蔬菜生产保护镇。蔬菜生产保护区的建立在制度上保障了上海市场蔬菜产品的供应,特别是绿叶菜的常年基本稳定供应。
1.4 实行蔬菜生产全程补贴政策,扶持专业合作社
实行蔬菜生产全程农资补贴,淡季绿叶菜生产实施专项补贴。蔬菜生产补贴政策主要有4类,包括蔬菜农资综合补贴、农药补贴、标准园创建奖励和绿叶菜专项补贴。同时大力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市级财政合作社项目扶持资金的50%用于扶持蔬菜产销合作社的发展。
1.5 建立有效的“菜篮子”责任保障制度
建立了各种“菜篮子”保障制度,有“菜篮子”区长负责制、绩效考核机制、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制度、蔬菜应急保障供应机制等,成立了市蔬菜应急保障供应协调指挥小组,建立了以市(区)蔬菜办公室、乡镇农村工作办公室、村安全协管员为主体的蔬菜生产安全监管网络,以保障蔬菜的安全生产与稳定供应。同时成立了上海市农药新品种推荐委员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规模化生产基地或生产企业建立了蔬菜生产档案,建立了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多家单位实现了上市蔬菜条形码质量可追溯。
1.6 成立了上海农业保险公司,为稳定蔬菜生产保驾护航
上海的农业保险险种多、覆盖面广、保险力度强。自2013 年起,市级财政给予保险保费补贴的险种有5大类21项,涉及蔬菜生产的主要有种植保险、制种保险、大棚设施和农机具综合财产保险等,为了保障淡季绿叶蔬菜的生产和供应,专门设立了“夏淡”“冬淡”绿叶蔬菜价格保险。
2 目前上海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规模不大,盈利能力普遍不强
相对发达国家,我国的蔬菜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企业规模小盈利就少、做大做强的能力就弱,发展动力不足。2016 年相关管理部门对上海各区设施蔬菜生产面积在0.39 万hm2以上(涉及20 家企业、占全市设施蔬菜生产面积72%)的基地进行实地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一般蔬菜生产经营企业,若没有政府补贴,将有25%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在目前蔬菜市场大流通的环境下,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面临逐年上涨的人工费、土地租赁费以及生产资料成本的现状,面临外来蔬菜价格对本地菜价的竞争态势,如果不能有效发挥自身优势,企业的利润空间势必越来越小。
2.2 多数设施大棚不利于蔬菜机械操作
目前上海绿叶菜生产设施多以GP-C832 型塑料大棚为主,此类大棚单个面积小,内部环境调控能力较弱。设施大棚内普遍使用喷淋和滴灌设施,喷淋和滴灌设施的控制阀系统多安装在大棚端面内侧,不便机械顺畅通过,且大棚内的进水管埋设较浅,影响了机械的作业深度;大棚两端面多设置排水明沟,影响了作业机具的进出;部分园区道路与大棚作业地块的落差较大,影响了作业机具的使用安全性[2]。
2.3 蔬菜生产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
上海蔬菜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上海地产蔬菜种植的品种较多,大部分蔬菜园艺场种植的蔬菜品种少则几十种多则上百种,且不连片,单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很少有超过6.67 hm2的;二是蔬菜种植品种多、种植模式和种植方式不同,不利于生产机械的应用[3],实际生产中没有通用机械;三是如若全部使用机械,增加了生产成本,生产中也缺乏配套农机具。
以上海闵行区浦江镇为例。从浦江镇蔬菜生产整体看,耕地、整地和灌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而育苗、移栽、播种、施药、施肥和采收环节只有部分达到机械化,有些工序还需手工操作;部分合作社有些能够使用机械操作的农活,因受农机储备、资金实力和建设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或不愿使用机械来代替人工[4]。
2.4 蔬菜生产缺乏懂专业、会经营人才
人才和劳动力匮乏是制约上海地产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上海蔬菜产业既缺乏懂专业的新型职业管理人员和有营销能力的人才,也缺少有一定职业技能的菜农,菜农年龄普遍偏大,多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长期以来存在的蔬菜生产从业人员高龄化、文化低层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相对粮食种植,蔬菜生产对技术掌握、投入资金的要求较高,且需要更多的手工劳作,一般年轻的农民更愿意从事粮食生产。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外来人口调控、拆违等因素造成了部分地区蔬菜生产外来劳动力的流失。
3 上海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强对菜田设施装备的维护和升级改造
财政政策应进一步支持设施菜田的建设。对一些设施老化的菜田要加强维修和维护;对因用地困难而造成缺少加工包装车间、冷库等基础设施的部分蔬菜生产基地,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在蔬菜生产保护区建立区域性的冷库设施,解决周围生产基地的需求;依托互联网技术、移动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改善与提高设施菜田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环境的调控能力和单位面积的产出水平;对不适宜机械化进出作业的蔬菜大棚、基地,要制定计划逐步进行升级改造,应采用全开型结构,扩大设施内部面积,便于机械化生产,同时让作业机具在设施外端面调头以提高设施内土地利用率。
3.2 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基地的机械化水平
扶持与鼓励蔬菜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机械购置补贴力度,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适当减少对小型管棚的财政补贴,大力扶持连栋温室建设,以利于提高蔬菜生产机械的应用率和机械效能;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蔬菜机械应用示范的展示宣传,推广各类适合于蔬菜生产的机械装备,尤其是耕作、播种、育苗、定植、灌溉、植保、采收、加工、贮运和冷库冷链等机械装备。
3.3 优化蔬菜经营模式,缩减生产环节
目前上海地产蔬菜生产多以传统的“合作社(种植户)-批发商-销售商-消费者”经营模式为主,从生产到消费中间环节多,环节多易造成流通成本高、各环节获利少。应优化蔬菜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各种直销模式,发展以销定产的订单生产,发展社区直销店、超市和菜市场直销专柜、社区智慧菜柜等,以缩减流通环节。据有关管理部门调查,目前上海采取的“两头统,中间包”(指土地租金和茬口安排以及肥料、农药、薄膜等农资投入品由合作社统筹安排,按需提供,生产的蔬菜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到伙食团体、超市以及批发市场等地)的生产经营方式盈利水平较高。建议搭建政府主导的公益或半公益性的国营地产蔬菜销售平台,通过平台与政府其他相关管理部门组成网络化联合监管系统,对蔬菜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引导上海地产蔬菜生产走上绿色生态、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3.4 运用“互联网+”,拓宽蔬菜流通渠道
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蔬菜”模式的发展,政府应支持蔬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并进行阶段性的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蔬菜电子商务企业,鼓励、扶持农业微商企业开办网点定取、生鲜微店、智慧菜场等,将互联网作为提高上海地产蔬菜产品运销效率、培育上海地产蔬菜优质品牌的重要途径。
3.5 建设高效的地产蔬菜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根据目前上海蔬菜从业人员的特点,整合现有的蔬菜社会化服务资源,优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网络构架,完善组织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加快绿色生态蔬菜生产现代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步伐,为提高蔬菜生产效益提供科技保障。明确市、区、镇、村不同层次的农技服务组织的职责分工,切实落实相关补贴;充分发挥农技推广、农业院校和行业协会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植保员、技术员、质量管理员、档案记录员和信息统计员进行技术培训,加强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保育等节本增效新技术,培育职业农民、经纪人等专业从业人员,提升蔬菜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3.6 地产蔬菜生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发展规模化智能工厂无土栽培。智能设施农业,是未来城市农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化工厂无土栽培蔬菜采取高科技智能技术,生产中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全年无休进行蔬菜生产,蔬菜品质自主可控,能够达到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荷兰的设施蔬菜栽培中,无土栽培比例高达80%。荷兰的生产实践证明,温室面积50~100 hm2或以上,并且配套相应的设施,才能形成集中效应,形成规模效益。显然,上海目前的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上海设施蔬菜生产应创新组织模式,发展区域联合体,走规模化、联合化发展之路。(2)发展保健蔬菜和药食兼用型蔬菜。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市场对保健蔬菜和药食兼用型蔬菜的需求将越来越大,降压菜、降糖菜、养心菜、补血菜、补肾菜、补钙菜、消炎菜等越来越受中老年消费群体的欢迎。2017年,经扬州晚报报道“食用穿心莲、救心菜、白凤菜等10余种药用蔬菜落户扬州”,扬州药食兼用型蔬菜的市场价达普通蔬菜的数倍。(3)家用阳台无土栽培和盆栽蔬菜。城市居民利用阳台栽培蔬菜,既可获得绿色安全的蔬菜产品又可美化环境,因此家用阳台无土栽培和盆栽蔬菜形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市场消费需求,并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关注度的增强将越来越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