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推进路径调查研究*
2019-02-12郑菊四川旅游学院
□郑菊/四川旅游学院
近年来,四川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返乡创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支持返乡创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和化解“三留守”等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持续兴起农民工返乡创业新热潮。笔者通过对南充市、巴中市、泸州市等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推进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剖析了典型做法,积极探索全省面上可推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路径。
1 典型做法
据调研表明,各地高度重视返乡创业工作,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一些地方积极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整合就业、科技、技校、扶贫培训等各类资源,不断拓展创业渠道,积极探索有效路径。
1)孵化园区带动。实践证明,园区作为产业兴旺的展示平台和引领支撑,可有效吸引资本、科技、人才等现代农业要素,是有效打通先进生产力进入农业的通道。各地充分运用园区建设,积极孵化农民工创业平台。比如,阆中市依托阆中古城旅游产业兴旺升温的发展趋势,开展“创业在古城”活动,创办了“古城旅游创业服务园”,有2000多名农民工经过严格旅游培训,在古城区创办涉旅服务实体920多家,通过鼓励在古城创业,涌现了“寿昌号”“风水馆”等优质创业实体200多家。古蔺县通过成功创建市级返乡创业孵化园区(黄荆老林返乡创业孵化园区、二郎镇返乡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带动返乡农民工创业,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有50家,吸纳就业人员436人。泸县通过建立“国家级众创空间电子商务孵化营运中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市级返乡创业园”“市级创新创业孵化园”等众创空间、创业孵化载体,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拎包入驻、场租补贴、创业咨询、投融资服务、项目推荐、策划营销等全方位服务。
2)精准服务对接。做好返乡创业就业服务是促进返乡创业工作落地落实的根本。各地通过建立健全创业项目库、召开就业招聘会、提供岗位信息、组织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等“零距离”服务。比如,蓬安县为返乡农民工开展了以“促进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助力增收脱贫”为主题的就业招聘会17场,提供就业岗位1.3万余个,达成用工协议近7000人,同时,开展送岗位信息进乡村30余次,提供岗位信息8000余条。西充县倡导“以人为本、人本服务”的服务理念,成立了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导师团队,实行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活动,并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服务、项目信息等服务,并在全县开展“满足企业急需,服务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活动,这些服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返乡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3)政策扶持引导。为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四川省多地出台了很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比如,大英县给予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担保贷款个体最高额度为10万元,政府部分贴息,贷款时限最长为3年;政府给予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中小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可达200万元,政府部分贴息,贷款时限最长为2年;通过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数正逐年上升,大英县掀起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泸县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新政策,支持前两年的全额贴息和最多3次贴息,优化申请流程,提高审贷效力,帮助返乡创业者解决资金瓶颈难题。巴中市恩阳区制定
了《巴中市恩阳区返乡创业贷款分险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设立返乡创业贷款分险基金400万元,合作银行按分险基金的5~10倍为返乡创业对象发放无担保的创业信用贷款。
除上述办法外,还有很多地方,紧密结合县域经济特色、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创业特点及需求,将农村劳动力纳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政策范围,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品牌培训、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大力培训电工、焊工、美容美发、养老护理员、育婴师、农艺工等急需紧缺工种,为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2 存在的不足
1)创业意愿不足。据调研,一些创业者反映,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实体大多属于微利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加之农民工返乡创业地域大多在县城或乡镇(村社),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物质文化生活等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外地人才和劳动力不愿来、本地人才和优质劳动力留不住。同时,受文化水平、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创业投资业主只能选择种养行业,但种养行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因担心投资难以收回,多数人仍然倾向于外出务工,寻求稳定收入来源和更大发展空间。
2)创业风险较高。部分创业投资业主对市场需求研判不充分,在产业投向上存在“赶潮流”“跟风上”的现象,导致社会资本投资同质化,加剧了域内市场竞争,增加了市场风险。还有一些返乡创业者,凭借一腔热情和家乡情结,没有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和科技支撑,导致投资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不可持续发展,甚至血本无归。
3)创业资金短缺。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来说,资金支持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创业资金仍然以自身积蓄和亲戚朋友借款为主,部分返乡创业者基本没有可用作融资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少、资金周转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3 思考与建议
1)搭好引领平台。建议加大农业项目的规划和包装力度,挖掘农业亮点,讲好农村故事,增强农业项目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让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等社会主体、金融机构等认知农业、进入农业。建立服务对接机制,对返乡创业投资项目实行“保姆式”“贴心式”“一对一”服务。依托创业服务平台或指导中心,加快建立各具特色的创业项目库,从有经验的成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天使投资人、返乡创业带头人中选拔一批创业导师,为返乡农民工提供项目开发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服务,提高创业存活率。
2)激活人才要素。返乡农民工等农村人才是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和支撑。目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匮乏,农村劳动力短缺。建议用好财政支农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把返乡下乡农民工、农民企业家等培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产业、社保、就业、科技、金融等政策扶持,营造“愿意来、留得住”的良好氛围。
3)加强金融扶持。现阶段,可通过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助力解决返乡农民工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一方面,支持构建以省级为龙头、市州为纽带、县级为基石,上下协调、分工协作、紧密可控、覆盖全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让农业担保成为农业融资“润滑剂”,助力解决返乡农民工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另一方面,用好乡村振兴农业产业贷款分险政策,支持各地建立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发展贷款,支持返乡农民工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