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芸豆菌核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2019-02-12张荣德李栋梁

上海蔬菜 2019年4期
关键词:残体芸豆菌核

张荣德 李栋梁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农技站,山东 肥城271605)

芸豆菌核病为芸豆常见病害之一,植株发病后茎、叶枯死,严重时整株枯死,造成减产减收,影响了菜农种植芸豆的积极性。现将芸豆菌核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发病症状

该病在芸豆苗期或成株期均可发生,以花期发生最重。幼苗发病,子叶和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斑,整株幼茎变褐软腐,叶片萎蔫脱落,幼苗枯死;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菌丝团中出现黑色鼠粪状小菌核;病苗根部腐烂,须根少,易从土壤中被拔出。成株期发病,病菌先在即将凋谢的花瓣上产生水渍状斑及白色菌丝,然后病菌向嫩荚发展,病花落在叶片或茎上引起叶片或茎发病。发病茎蔓表面和茎组织内产生密集的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豆荚染病后,出现浅褐色病斑,病部腐烂,湿度大时病荚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2 发病条件

芸豆菌核病病菌以菌核在种子、病株残体、堆肥上越冬,成为下茬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越季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继而散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和菌丝借气流、雨水传播蔓延。芸豆开花后植株易受菌核病菌侵染,菌核孢子需要在脱落的植物残体上寄生,而脱落的花瓣恰好为菌核孢子提供了萌发生长的条件。菌核病发病适宜温度10~20 ℃,种植密度过大、播种过晚、偏施氮肥、植株长势过旺、光照不足、田间荫蔽的地块易发病。

3 防治方法

用10%盐水选种,去除上浮的菌核和杂物,盐水浸过的种子再用清水洗净,以免影响发芽率,播前晒种4~5 h;与禾本科作物或马铃薯实行2~3 年轮作;拉秧时清洁田园,将病株残体带到田外集中销毁或深埋,不可随地乱扔;结合整地深翻土壤,将菌核埋入土壤深层;筑高畦覆地膜或稻草栽培,防止或减轻土壤病菌传播;合理施肥,施用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性;初花期开始勤松土、除草,及时摘除病残叶,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在露水干后进行绑蔓、采收等农事操作,避免人为传播病菌;雨后及时中耕,施肥后培土,注意排涝,降低土壤含水量。

发病初期用45%代森铵水剂1 000 倍液消毒架材,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70%菌普力1 000 倍液、50%扑海因1 000 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35%多菌灵磺酸盐悬浮剂800倍液、2%农抗120 水剂2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0%艾菌托800 倍液、40%速克灵500 倍液、50%啶酰菌胺1 000倍液喷雾防治,对老叶与植株基部土壤重点喷,7~10 d喷1次,连用3~4次,注意交替用药,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猜你喜欢

残体芸豆菌核
森林生态系统粗死木质残体综述
川西亚高山森林木质残体及其附生苔藓持水特性
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变化*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拯救爱情的芸豆豆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干煸芸豆
如何科学播种芸豆
芸豆蛋白的理化功能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