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菜油”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及策略
2019-02-12陈春燕林正雨阿木补出
陈春燕,林正雨,赵 剑,阿木补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四川是菜籽油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四川的油菜籽因质量好、出油率高而闻名全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菜籽油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菜籽油有效供给,加快推动川粮油产业振兴工作,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各级财政、农业等部门多向发力,2018年开始启动了“天府菜油”行动,提出打造千亿级“天府菜油”公共品牌的目标。
1 发展优势
1.1 基地建设标准保障“天府菜油”本底安全
一是基地规模效应突出。2018年四川油菜籽种植面积达到120万hm2,超过小麦,成为四川省小春第一大作物;产量达到290万t,总产量全国第一。二是基地标准化水平高。四川省已划定油菜生产保护区67万hm2。在邛崃、中江、三台、简阳、雁江、达县、宣汉、平昌等30个县(市、区)建立了“双低”生产示范基地。三是基地良种化水平高。四川省持续实施了40年油菜育种攻关,育成油菜新品种77个,其中含油率>45%品种10个,较对照增产15%以上品种4个;创制出育种亲本新材料74份,其中含油率最高为55.98%。通过成果推广、良种补贴等方式推动这些优良品种在川内大面积推广。
1.2 生态环境优越造就“天府菜油”独特品质
一是产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降水充足,有利于培育壮苗,冬季温度显著高于同纬度其它地方,寒潮不易侵入,基本不存在霜冻的危险。二是川产浓香型菜籽油品质优。四川油菜籽品质较好,平均出油率达38%,比域外油菜籽普遍高出3%~4%。三是高原油菜籽品质独特。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高原地区种植的油菜含油率显著高于省内其他产区,酸价平均值在0.244~0.45mg/g,明显低于内地商品菜籽毛油(0.965mg/g),加上当地冷凉的气候,可有效减缓油脂酸败变质速度,有利于保持菜籽油的风味。
2 存在问题
2.1 生产环节
一是油菜水肥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川油菜种植区域耕地利用率高、复种指数大,经过多年的种植,耕地肥力水平较差,再加上农户施肥时期和施肥技术不合理,导致肥料利用效率低下。二是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较低。目前油菜施药器具和施药技术严重滞后,高新技术应用少,农药有效利用率只有20%~30%。三是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低下,发展速度缓慢。四是油菜基地旅游功能拓展不足。目前,四川油菜花旅游主要是在开花时节赏花,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文化创新创意和内涵挖掘不足,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文化创意产业与油菜花旅游融合度不够,油菜籽及其附属产品作为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产品开发依然停留在资源导向阶段。
2.2 加工环节
一是压榨能力过剩严重,开工率低。目前四川省油菜籽加工企业油菜籽压榨能力强,年加工能力为200万t。但目前四川33%~50%的油菜籽为农民自种自留,可供于油菜籽加工企业的原料严重不足。人工、仓储、物流成本持续上升,大型加工企业靠长途大规模收购油菜籽的办法亦很难实现,产能严重过剩,大中型每年开工率只有3~5个月,盈利空间小。二是加工装备技术水平落后。四川省内油脂加工企业数量多,但90%以上是以初制加工为主的小油坊,其经营理念传统、生产管理粗放、加工装备技术水平落后。三是油菜加工副产品利用率极低。四川省油菜加工副产品主要是油菜籽饼粕,其他副产物如油菜籽壳、油脚等废弃物油脂则被直接丢弃。五是油菜籽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滞后。四川企业在油菜籽精深加工设备和工艺落后,在磷脂、低聚糖、膳食纤维、异黄酮、皂苷、天然维生素E、蛋白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上基本处于空白。
2.3 品牌环节
一是菜油销售议价空间小。目前四川油料生产基本以人工为主,一般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成本60%以上,油菜籽生产环节成本较高。2018年国内油菜籽收购价为4.9~5.2元/kg,而四川油菜籽平均收购价约为5.6元/kg,最高达到6元/kg,推高了油企原料收购成本。二是处于原料供应商的地位。四川油菜籽有许多被“金龙鱼”“鲤鱼”等域外品牌贴牌销售,还有部分油菜籽被当做原料销售至湖南等地区经加工后贴牌销售。四川油菜籽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长期扮演着“原料供应商”的角色。三是川油品牌影响力较弱。四川省已拥有“仙餐”“新兴”“川菜王”“辛农民”“纯乡”等本土菜籽油品牌,但品牌企业小、实力弱。全省申请注册了“天府菜油”区域公共品牌,前期已开展了系列宣传广告推介工作,但相较于国内外食用植物油企业对品牌的长期投入,“天府菜油”区域公共品牌在消费市场中尚未形成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短时间难于与其他品牌抗衡。
3 “天府菜油”全产业链发展策略
3.1 推进绿色原料基地建设
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特色发展”的原则,优化四川油菜生产布局,大力挖掘冬闲田种植油菜潜力,编制“天府菜油”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布局规划,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天府菜油”核心原料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示范带动,不断扩大油菜标准化基地面积,提高油菜籽产量和质量。
3.2 推进加工企业集群发展
充分发挥四川浓香型菜籽油的比较优势,组建四川油菜产业联盟,通过培育旗舰企业和区域性骨干企业、升级工艺装备、健全加工产品,逐步实现单个企业的转型升级向企业集群转型升级,形成全省自主油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天府菜油”市场美誉度。
3.3 提高公共品牌影响力
“按照一个公共品牌、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丰富产品品牌,强化品牌管理,加大品牌宣传,开拓品牌市场,做强“天府菜油”区域公共品牌,擦亮川油金字招牌。
3.4 推动农融合发展
深度拓展油菜“菜花蜜油肥饲”多种功能,推进基地园区化、景区化,开展天府油菜花旅游节行动,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加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推动“天府菜油”农融合发展。
3.5 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强化科技研发创新,加快科技推广服务,加强原料收购队伍和收购保障设施建设,加强购销网络化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构建完善的“天府菜油”社会化服务体系。
3.6 制定扶持政策
设立“天府菜油”发展基金,统筹利用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以及粮食风险基金等支持“天府菜油”全产业链发展;落实好菜籽油加工企业从事初加工所得按照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国家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天府菜油”联盟企业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