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平区不同土壤分布区属性分析及改良建议

2019-02-12黄登海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水旱轮作黄泥本区

黄登海

(重庆市梁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庆 梁平 500155)

梁平区根据土壤不同属性分为平坝黄泥培肥区、浅丘灰粽紫泥养用区、中高丘红棕紫泥改良区、冷烂毒土壤改良区、粘瘦黄泥改良利用区、薄沙瘦改良区、低山槽谷培肥利用区、低山水土保持利用区等8大土壤分布区,本文针对梁平区不同分布区土壤属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良建议。

1 平坝黄泥培肥区

1.1 主要属性分析

本区处于区内腹心地区,地势平缓开阔,光、热、水利条件比较优越,耕地由老冲积母质发育而成,土壤为黄泥田,微酸性。土层深厚,肥力较好,宜于稻作,在耕地等级中为二等地。耕地存在主要问题:①土壤偏粘,以稻作利用为主,千方百计蓄水养田,生产中一旦缺水,土壤性质即变恶劣,水稻发生坐蔸,造成减产。此外,由于土壤粘粒含量高,保蓄水分能力强,排水困难,如不加强管理,容易形成烂泥田、冷浸泥田。②土壤养分较低,缺磷缺钾。

1.2 改良利用建议

应快速培肥土壤,最终建成稳产高产农田。一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快速培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决定着土壤许多重要的理化性能,特别是对于降低土壤粘度有特殊作用,亦是高产稳产水稻土的重要指标。二是合理轮作和用养结合。水旱轮作使土壤处于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更新,有害物质的降解。水利排灌保证程度是确定水旱轮作的重要条件,质地、有机质、次生潜育化等主要指标,又是确定水旱轮作的重要依据,本区光、热、水资源都有较好条件,但质地偏粘,有机质含量尚低,故应因地制宜,实行集约化管理,避免大放大改致土壤属性变劣,提高和发挥土壤的生产潜能。三是搞好田间排灌系统配套,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依据本区水利工程设施,进一步完善田间排灌系统,达到用水自如,疏导有路,建设规范化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2 浅丘灰棕紫泥养用区

2.1 主要属性分析

分布在境内广大浅丘宽谷地带,本区耕地土壤由沙溪庙组紫色泥岩,青灰、灰黄色长石石英砂岩风化后的坡积母质发育而成,所处地位光、热、水条件较好,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胶体品质好,粘砂适中,酸碱适度,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宜种作物广。本区主要问题:①复种指数较高,重用轻养,肥料特别是有机肥补给不足,土壤养分含量都不很高;②水系紊乱,串排串灌。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差,串灌串排,水系紊乱,水土流失比较突出,不仅不利于保水保肥,稻田也常因难于排水,无法水旱轮作,土壤表现程度不同的次生潜化育化。

2.2 改良利用建议

一是重视土壤培肥,注意用养结合。本区应利用优良的自然条件,采取养、种、间、套措施,增施有机肥,推广平衡施肥,培肥地力;二是积极建设好田间排灌渠系,抑制次生潜育化的发展,实现水旱轮作,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三是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业布局,发展多种经济作物,既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又可增加农民收入。

3 中高丘红棕紫泥改良区

3.1 主要属性分析

本区地处高、中丘窄谷地带,耕地土壤由遂宁组棕红色泥、砂岩风化物发育而成,土壤承受母质影响,胶体品质差,土壤粘碱,有机质含量低,土体干瘦,保水保肥能力弱,抗旱能力低,不易耕作,肥力不高。窄谷落槽或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深、冷、烂的问题突出。

3.2 改良利用建议

本区水资源缺乏,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障碍因素,由于地处中高丘,水源奇缺区域抗旱力弱,所以干旱问题十分突出,各种改土、种植措施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一是增加囤水田比重,除积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轻地表蒸发外,增加囤水田面积是预防干旱的对应措施。囤水田选择大泥田、豆瓣泥田为主,不仅易于发挥囤水田效益,而且可以创造养萍场所,获一举两得之益。二是改造硝田。根本措施仍是解决区域排水不良弊病,实施水旱轮作,才能消除冷、烂、毒等障害。在尚未治理之前,水稻生产应大力推广水稻增磷补钾补锌半旱式栽培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云龙镇宝花8队0.53hm2硝田上采用此法,一四矮水稻单产599.8kg/667m2,比对照平板栽培产520kg/667m2,增产13.3%。三是对症补素。本区土壤富钾缺磷锌。生产中配合氮素肥料的同时,适当补充锌肥,增施磷肥,是防治水稻坐蔸和玉米花叶病,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化肥选用上,针对土壤钙质含量高,偏碱的情况,选用过磷酸钙、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等中、酸性磷肥,以及尿素、硝铵、氯化铵等中性或生理酸性氮肥。

4 冷烂毒土壤改良区

4.1 主要属性分析

该区域以稻田为主,包括鸭屎泥田、碱性鸭屎泥田、冷沙田、冷沙黄泥田、扁沙黄泥田、黄泥田6个土种,分布零星,不集中成片,土壤或酸或碱,过沙过粘。主要表现为土壤结构很差,不是过粘结块,就是土粒分散,稀泥烂糊,土体多系Ag/G型构造,次生潜育化严重,表现出冷、烂、毒等不良性状,究其原因:一是地形与气候。冷沙田、冷沙黄泥田、扁沙黄泥田、黄泥田主要分布于海拔600~800m的低山,土壤虽无烂、毒毛病,但气温、水、土温均低于丘、坝稻田,水稻生长缓慢,产量不高。二是水文。鸭屎泥田或处于支冲汇合处,或处于台地锁口谷内,地表水或岩层层间水汇集,溃水难排;或直接承受冷泉水、煤洞水灌溉,导致土壤冷、烂、毒。本区土壤往往因其障害导致各种养分有效性降低,水稻生产中常表现出缺钾、缺磷、缺锌症状,氮素转化率亦低,供氮强度不高。

4.2 改良利用建议

综上所述,本区土壤的发育特性、存在的问题与第3区有较大差异,但治理上却有殊途同归之处,因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疏通水路,解决好区域排水,逐步实行水旱轮作制度,根治障害。二是当前在土肥措施上,亦仍采用水稻增磷补锌半旱式栽培法。三是缺素补素。针对土壤缺素,应十分重视在生产中补充磷、钾、锌肥。

5 粘瘦黄泥改良利用区

5.1 主要属性分析

本区主要以稻田为主,由灰棕紫色水稻土、红棕紫色水稻土、棕紫色水稻土3个土属中的黄泥田组成。由于稻田土壤处于丘陵中下部或台地,长期接受垂直下渗水的淋洗,盐基损失大,土体构造多数为A/W/C型。经长期漂洗,常在30cm以上出现轻重不等的白鳝泥层。理化性质不良,粘粒含量高,多为重壤或轻粘。生产性能上,水稻常发生瘦痨或缺素坐蔸,产量很低。

5.2 改良利用建议

建议积极养殖红萍,培肥土壤,改善不良理化性质,虽本区土壤粘瘦,发展红萍要多投工,多补充氮、磷肥料,但最终可换取大量有机质和更多的氮素养分,因而是快速培肥土壤的必由之路,应该充分予以重视,不遗余力发展养殖。在未经改良前,不宜水旱轮作,以免土性愈加恶劣。生产中,应在保证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

6 薄沙瘦土壤改良区

6.1 主要属性分析

分布于紫色丘陵地带及沿河冲积土地带。主要有石骨子田(土)、沙田(土)等土壤类型。主要问题:主要是土层薄,多在0.33m以内,土质孬,漏水漏肥,地力低。土壤有薄、沙、瘦的毛病,作物表现早衰,长势弱,产量较低。

6.2 改良利用建议

一是增厚土层,搞好梯土建设。根据条件与可能,采取分步治理措施,第1步应运用传厢面土、深耕,控沉沙凼,环山堰等传统措施,增厚土层,减轻水土流失。第2步经过规划,建设水平梯地,使土层达到0.33m以上。对于坡陡薄土要逐步停耕还林、还草。沿河两岸种植茅草、麻柳、竹类、洋槐,减轻洪涝灾害。二是增肥改土。以带状种植为中心,间套旱地绿肥,适当增加葫豆、豌豆、黄豆、芝麻、花生、油菜等养地作物面积。推广石骨子“三合肥”。既能补充氮、磷、钾速效养分,又能起到改善土壤过沙毛病的作用。

7 低山槽谷培肥利用区

7.1 主要属性分析

本区处于海拔700~750m的低山谷坝,地势较为平缓。包括暗紫色土的黄泥田(土)、大眼泥田;矿子黄泥土的大眼泥田、矿子黄泥田(土)、黄泥田(土)和豆粉土。土层深厚,除有效磷外,其它养分都比较丰富。主要问题:有效磷含量不高,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其次是土性冷凉,有机质矿化速度慢,作物不易发小苗,生长缓慢。

7.2 改良利用建议

一是重视磷肥使用,选择酸性或中性磷肥,如过磷酸钙或磷酸铵等。二是蓄水养田,稻田不宜实行水旱轮作,应蓄水养田,积极发展红萍。否则土壤物理性质变坏,土性变劣,旱作后稻田易大量漏水,造成无水栽秧,不利于水稻生产。栽培上选择生长期较长,抗逆性好的高产型杂交水稻品种,如汕优二号等。三是无论光、温、土条件,本区均具有发展玉米生产优势,要推广以玉米为中心的带状种植,套种绿肥或实行冬耕坑土,逐步创造条件,规划建设水平梯土,使之成为该区玉米高产和制种基地。

8 低山水土保持利用区

8.1 主要属性分析

本区海拔500~1221m,全系早地。土壤主要类型有扁沙石骨子土、扁沙黄泥土、杂色石骨子土、冷沙土、沙黄泥土5个土种。土壤呈微酸性反应。

主要问题:①农耕地土壤薄、碎、瘦。土薄地块零碎,坡陡易旱,耕作管理困难,广种薄收,粮食单产很低。②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加刷。由于多种原因,森林砍伐面积超过造林面积,生长量低于采伐量,森林日益减少,下垫面稀疏,加上乱开乱垦,陡坡种植,土壤失去复盖,水土流失加重,肥沃的森林土退化成仅长茅草的童山秃岭。

8.2 改良利用建议

本区应果断退耕还林,恢复森林复盖,改善生态系统。建议采取积极措施制止滥砍乱伐,根据各级政府政策,在作好规划的基础上,致力造林绿化,实行因土种植,低山上部宜于松、杉;中部以白荚竹、寿竹、松树为主;石灰地带(包括槽谷区)适宜柏树、竹类和部分灌木生长,山麓一线着重松、竹、兼造油桐。坡陡土薄的地方,可先草保土,再草灌(木)结合,最终营造适生树林。继续发挥山区茶叶优势。要注意合理布局,因土种植,调查表明,最适茶叶种植地带,是背斜两翼一、二台地之冷沙黄泥土、冷沙土,适宜发展密植高产茶园。本区农耕地,应坚决退耕,或林或茶,才能事半功倍,避其弊而就其利。

猜你喜欢

水旱轮作黄泥本区
黄泥水
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让云南节本增效24.30亿元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Journal of Japanese Invation ofChina and Nanjing Massacre
长期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稻—油轮作生产力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大棚浅水藕黄秋葵小白菜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早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与土壤锌、硼、铜、铁、锰含量的影响
干旱对羊肚菌自然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