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砍花”一词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过程

2019-02-12贾身茂

食药用菌 2019年4期
关键词:香菇食用菌栽培

贾身茂

“砍花”一词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过程

贾身茂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8)

分析从元《王祯农书》(1313)“菌子”篇,到民国时期李师颐的《银耳香菇繁殖律》(1940)一书等诸多文献,追溯“砍花”一词的渊源和演变过程。明确“砍花”一词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1938年浙江省农业改进所《香菰繁殖试验计划纲要》一文中。20世纪50年代后陈梅朋、唐健和陈其东先后解释了“砍花”一词的意义与操作。1960年由张芸等在其《香菇栽培方法》一书中总结命名为“砍花法种菇”。1993—1994年张寿橙在《中国食用菌》上连载了“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一文,对我国古代延续800多年的香菇栽培法进行了科学的总结。1994年黄年来主编的《中国香菇栽培学》完整系统的对砍花法栽培(或砍花栽培法),作了进一步的科学总结。2006年由《食用菌术语》GB/T12728—2006规范为“砍花栽培wood cutting cultivation”。

砍花;渊源;演变;规范;砍花栽培

砍花栽培作为我国香菇栽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是第一个阶段,公认是由浙江省庆元县宋人吴三公发明的,在我国延续了800多年,研究香菇栽培发展历程中“砍花”一词的渊源及其演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1 “砍花”一词的渊源

1.1 元《王祯农书》(1313)一书“菌子”篇的记述

元《王祯农书》(1313)“卷八·百谷谱四·蔬属”中有“菌子”(标题)篇,其正文前一部分为总论,后一部分为“种菌法”。在“种菌法”中记述有香蕈栽培:“今山中种香蕈,亦如此法。但取向阴地,择其所宜木(枫、槠、栲等树),伐倒,用斧碎斫成坎,以土覆压之。经年树朽,以蕈碎剉,匀布坎内,以蒿叶及土覆之。时用泔浇灌,越数时,则以槌棒击树,谓之惊蕈。雨雪之余,天气蒸暖,则蕈生矣。虽踰年而获利,利则甚博。采讫遗种在内,来岁仍复发。相地之宜,易岁代种。新采,趁生煮食,香美。曝干则为干香蕈。今深山穷谷之民,以此代耕,殆天茁此品,以遗其利也。”[1]

该节中的“用斧碎斫成坎”即元代《王祯农书》对今天所说的“砍花”一词的描述,“用斧碎斫成坎”简化了的语言就是“斫坎”。

1.2 明陆容(1436—1494年)《菽园杂记》一书的记述

明陆容(1436—1494年)《菽园杂记》卷十四中有采铜、采银、青瓷、韶粉、香蕈五条记载,其中“香蕈”条对香蕈栽培的记述是:“香蕈,惟深山至阴之处有之。其法,用乾心木、橄榄木,名曰‘蕈樼’,先就深山下斫倒仆地,用斧斑驳锉木皮上,候淹湿,经二年始间出,至第三年,蕈乃偏(遍)出。每经立春后,地气发泄,雷雨震动,则交出木上,始采取。以竹篾穿挂,焙干。至秋冬之交,再用工遍木敲击,其蕈间出,名曰‘惊蕈’。惟经雨则出多,所制亦如春法,但不若春蕈之厚耳。大率厚而小者,香味俱佳。又有一种,适当清明,向日处间出小蕈,就木上自干,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晒干,同谓之日蕈,香味亦佳。”[2]“用斧斑驳锉木皮上”即《菽园杂记》对今天所说的“砍花”一词的记述。

1.3 清《湖北商务报》(1899)上之《种香菇法》一文中的记述

《种香菇法》一文中对香菇的种法是这样记述的:“其种菇之法,先取其极好极大之杂树,去其枝叶,横置深山丛木处,以尖斧斜凿之,务使树身小孔密若鱼鳞,上以腐草覆之,任其雨淋日炙,湿热之气,蕴于孔内。一二月间,长成香菇。”[3]“以尖斧斜凿之,务使树身小孔密若鱼鳞”即对今天所说的“砍花”一词的描述。

1.4 清《农工商报》(1907)之《种木耳法》一文中的记述

《种木耳法》一文最后的“按”里,有对我国种香菇的方法的记述:“我国之种香信、冬菇者,系将木之周围,任意凿口,将种放口中,或将木周围用刀斩花,亦可以保其不易散失也。”[4]其中“将木之周围,任意凿口”即是对今天所说的“砍花”一词的描述。在该文中还出现了“或将木周围用刀斩花”,这是与“砍花”一词有相同意义的“斩花”一词的首次出现。

1.5 1918年《云南实业要闻周刊》之《食用菌栽培法》一文中的记述

在《云南实业要闻周刊》上之“食用菌栽培法”一文“第一香菇栽培法”中对菇木处理的记述为:“采伐之后,按其直径之大小,截为四尺或六尺之长。用锯或斧截成缺口多处。”[5]这里的“用锯或斧截成缺口多处”即是对今天所说的“砍花”一词的描述。

1.6 1934年《浙江建设月刊》上之“龙泉庆元景宁三县之香菰业”中的记述

《龙泉庆元景宁三县之香菰业》一文之“五、经营香菰概况”的“(2)种植方法”中记述有:“b. 割切种菰最高技术在于割切,产量多寡,除因气候变化影响外,最有关者,在于割切。其法用斧头一把,在已倒伏地上之树身上从头至尾每隔二寸距离割切之。切口深浅,视树皮之厚薄而有不同,普通以切痕切透表皮且达木质部为准则。过深过浅,均不生菰。每树须满身割切,切毕以小枝叶覆盖其上。”[6]这里的“割切”即对今天所说的“砍花”的另一说词。

1.7 1938年浙江省农业改进所《香菰繁殖试验计划纲要》一文的记述

浙江省农业改进所《香菰繁殖试验计划纲要》文中“二、试验方法”的“4、段木之刻纹”中记述:“栽培用之段木,既经处理,即须进行刻纹(或称斩花或砍花)。刻纹之作用,是使菌种直入亚皮层,并使湿气易于侵入,以利菌丝之蔓延。其工具用斧或凿。[7]”其中,“刻纹”即是对今天所说的“砍花”一词的又一新的说法。文中把“刻纹” “斩花” “砍花”3个词等同于一个意思。这可能是“砍花”一词在我国香菇栽培史上的第一次出现。

1.8 1939年《菇农秘传改良段木种菰术》一书之“第八章术语之考证”中记述

《菇农秘传改良段木种菰术》一书之“第八章术语之考证”记述:“斫花:即斫树皮之技术工作,旧法名此,颇有意义,仍沿用之。”[8]“割切:即割切树皮之技术工作,旧名勒花,以其意义不明,改名割切。”[8]这里的“斫花” “割切”和“勒花”,即是李师颐对今天所说的“砍花”一词的另一记述。

1.9 1940年《银耳香菇繁殖律》一书中的记述

《银耳香菇繁殖律》一书之“第九编技术”之121~136条均论述了“斫花”,其对“斫花”的方法论述是:“斫花方法大别有三:曰正斫,曰斜斫,曰垂眉斫。”[9]这里的“斫花”是李师颐对今天所说的“砍花”一词的第二次记述。

1.10 小结

从古代、晚清、民国三个时期,文献中描述今日所说的“砍花”记述可总结如下。

(1)古代有《王祯农书》(1313)中的“用斧碎斫成坎”和明陆容(1436—1494年)《菽园杂记》中的“用斧斑驳锉木皮上”。

(2)晚清时期“种香菇法”( 1899)中的“以尖斧斜凿之,务使树身小孔密若鱼鳞”,“种木耳法”一文“按”中的“将木之周围,任意凿口”与“或将木周围用刀斩花”。

(3)民国时期有《云南实业要闻周刊》上之“食用菌栽培法”(1918)一文中的“用锯或斧截成缺口多处”,《浙江建设月刊》上 “龙泉庆元景宁三县之香菰业”(1934)中之“割切”,浙江省农业改进所《香菰繁殖试验计划纲要》(1938)一文中的“刻纹” “斩花” “砍花”,《菇农秘传改良段木种菰术》(1939)一书之“第八章术语之考证”中的“斫花” “割切”和“勒花”,《银耳香菇繁殖律》(1940)一书之“斫花”。

以上“斩花”出现在晚清,以后民国时期也有应用;“砍花”出现在民国,以后发展成现代常用的规范的“砍花栽培”。

2 “砍花”一词的应用及“砍花栽培”一词的规范

2.1 陈梅朋执笔编写的《食用菌栽培》(1959)一书中对“砍花”的解释

该书的“香菇”[10]中有“概说” “香菇栽培法”“香菇的加工和贮藏” “危害香菇的病虫和鸟兽” “香菇的纯菌种培养法”。在“香菇栽培法”中之“一、旧法栽培香菇”中,使用了“砍花”一词,并对“砍花”的定义和方法进行了总结:“砍花就是在伐倒的树木的皮上用一种特制的斧子砍上许多砍口。旧法种菇完全是靠这些砍口迎接和容纳自然落入的香菇菌孢子。因此,砍花就成为旧法种菇不可缺少的环节”[10]。书中把“砍花”[10]作为一节,共讲了“(1)砍花时期,(二)砍口深浅,(三)砍口角度,(四)砍花形状”等问题,其中提及砍花随树木的树皮厚薄及树皮纹路正斜面分为不同形状,常用的有两种:垂眉形和豎眉形。

2.2 唐健、陈其东编写的《食用菌栽培技术》(1959)一书中使用了“砍花”一词

该书的“香菇栽培技术”[11]中介绍了“段木栽培香菇的方法”和“锯木屑栽培方法”。在“段木栽培香菇的方法”中也使用了“砍花”一词:“我国老法种植香菇,在整枝后即进行砍花(即是将整枝后的树干,用刀或斧头从稍端开始,自上而下地绕树而砍,砍入的深度以达到木质部分二、三分深的标准,切口捎带倾斜,其倾斜度约为十五度左右。这样做的目的使空气中的孢子易于附着在木段上,进入木质部分,然后萌发为菌丝,产生香菇)。砍花后盖上树叶、树枝,就放在山上,等候出香菇。砍花时切口所以要倾斜十五度左右,是因为倾斜的砍角,孢子落入后不易被雨水冲洗掉,同时这种倾斜的刀痕似一层盖的盖子,有防止太阳直接照射及水分过渡蒸发的作用,使孢子有适宜的环境,萌芽生长。两道刀痕之间距离约六、七寸至一尺不等。这样利用孢子散布任其自然生长的方法,只适合于旧栽培场,而不能应用于新辟场地。因为新辟场地没有香菇孢子在空中飞扬,就是在旧栽培场,空气中有孢子飞来,也不可能使全部木段上都能附着孢子。所以,这样做的出菇把握不大,产量低。再说利用天然孢子生产香菇,从冬季砍花开始,要到第三年的冬季才可以出香菇,生长期长达二十四个月,不能充分利用时间。所以,这种方法不适合于扩大香菇生产、增产香菇的要求。”

2.3 张芸、李萍编著《香菇栽培方法》(1960)一书总结命名了我国古代栽培香菇的方法为“砍花法种菇”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第一部香菇专著《香菇栽培方法》[12]一书,总结命名我国古代栽培香菇的方法为“砍花法种菇”。并以近代科学为指导,把这一古老的技术作了分节的系统的阐述:“(一)选择菇树,(二)栽培区域和菇场选择,(三)砍树做揃,(四)砍花,(五)经营管理,(六)采收、加工,烹调与贮藏”。《香菇栽培方法》一书出版后,刚放上书架,即遭夭折,原因是龙泉县以莫须有罪名将其和破坏社会主义、破坏森林连在一起,将此书从出版社开始彻底打倒。中国林业出版社第一编辑室为此也受到株连,稿费寄到龙泉银行后遭退回。书及书稿约20千克悉数被烧毁[13]。因此,香菇的“砍花法种菇”的名称没有在国内得到传播。

2.4 1993—1994年张寿橙在《中国食用菌》上连载了“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一文

1993—1994年张寿橙在《中国食用菌》上连载了“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14~21]。该文对我国古代延续800多年的香菇栽培法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文中分为6个二级标题和两个无编号标题,依次为:“一、砍花法栽培香菇的历史意义和区域分布” “二、砍花法栽培香菇与森林生态的高度适应” “三、菇树与菇场——砍花法以生态指标为特色的选场方法” “四、砍花法对菇场、菇木湿度的自然调节” “五、砍花的作用和方法之探究” “六、遮衣、开衣和惊蕈——砍花法出菇管理的技术精萃” “气候因素与香菇丰歉——雨、雪、雷、电对香菇的影响” “砍花法对病虫鸟兽害的生态防治”。

2.5 黄年来主编的《中国香菇栽培学》(1994)一书中的“香菇的砍花栽培法”

1994年黄年来主编的《中国香菇栽培学》[22]一书,是我国学者对截止1993年底以前我国香菇生产的科学总结。该书前言中写到:“悠久的传统栽培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是中国香菇栽培技术迅速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现代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的发展,中国的香菇栽培经历了从砍花栽培法—人工接种段木栽培—木屑瓶栽法—木屑菌丝压块栽培—木屑菌筒栽培法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而使香菇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该书共16章,其中有一章为“第七章香菇的砍花栽培法”。全章分为五节:“第一节,砍花法栽培香菇的历史意义和区域分布” “第二节,砍花栽培法的常用树种和菇场选择” “第三节,特殊的砍花作业与砍花前处理” “第四节,砍花” “第五节,遮衣、惊蕈防护和收获”。章名是“香菇的砍花栽培法”,第一节即是“砍花法栽培香菇”。

从此,我国有800多年历史的香菇半天然半人工栽培的方法,有了科学的命名。这一命名很快在国内传播,得到了学术、产业、政府、经营、流通等领域和部门的认可。

3 “砍花法栽培”或“砍花栽培法”的规范

在《中国香菇栽培学》一书的“第七章香菇的砍花栽培法”中,章名用“砍花栽培法”,而第一节标题则用“砍花法栽培”。在1991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公布的《食用菌术语》GB12728—1991中,没有收录“砍花”这一术语。直到200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修订的《食用菌术语》GB/T12728—2006中,才得到规范。在其“2.6.24”的“砍花栽培wood cutting cultivation”中定义为:“在一定季节,将树木砍倒后,用斧在原木上砍出深浅、疏密、排列相同的斜口,以承接漂浮在空中的野生香菇孢子的栽培方法。”作为专业术语,这里用的是“砍花栽培”,删去了“法”字。

4 结 语

历史上较早记述香菇砍花栽培的《王祯农书》之“菌子”篇中,用了“用斧碎斫成坎”来描述今天所说的“砍花”。其实从“用斧碎斫成坎”中简化的“斫坎”二字,远比“砍花”一词更为确切、形象、逼真、准确,更便于传承。但是约定俗成,既然“砍花”已经被国人广泛接受,并进行了规范,又使用了多年,应继续沿用为上策。

“砍花栽培wood cuttiang cultivation”是国家标准《食用菌术语》规范的食用菌学科与生产术语,是学术和行业交流用的标准语言。

[1] 王祯农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63: 76.

[2] 明·陆容(1436—1494年). 菽园杂记[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 台湾: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1986, 总第1041册: 366-367.

[3] 种香菇法[N]. 湖北商务报, 1899年12月23日, 第25册: 4-5.

[4] 种木耳法[N]. 农工商报, 1907-08-19, 7: 11-12.

[5] 杨崑. 食用菌栽培法[N]. 云南实业要闻周刊, 1918(73): 4-7.

[6] 蔡起周. 龙泉庆元景宁三县之香菰业[J]. 浙江建设月刊, 1934, 8(6): 26-34.

[7] 浙江省农业改进所. 香菰繁殖试验计划纲要[M]. 1938(3): 10-14.

[8] 李师颐. 菇农秘传改良段木种菰术[M]. 中国农业书局出版, 1939: 64.

[9] 李师颐. 银耳香菇繁殖律[M]. 奉化小小化工厂出版, 1940: 51-53.

[10] 陈梅朋执笔. 食用菌栽培[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9: 22-25.

[11] 唐健, 陈其东. 食用菌栽培技术[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59: 42.

[12] 张芸, 李萍. 香菇栽培方法[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60: 21-82.

[13] 张寿橙. 中国香菇栽培史[M]. 杭州: 西冷印社, 2013: 166.

[14] 张寿橙.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国食用菌, 1993, 12(2): 5-7.

[15] 张寿橙.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国食用菌, 1993, 12(3): 13-14.

[16] 张寿橙.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国食用菌, 1993, 12(4): 9-11.

[17] 张寿橙.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国食用菌, 1993, 12(5): 9-10.

[18] 张寿橙.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国食用菌, 1993, 12(6): 6-8.

[19] 张寿橙.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国食用菌, 1994, 13(1): 9-10.

[20] 张寿橙.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国食用菌, 1994, 13(2): 10-11.

[21] 张寿橙.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国食用菌, 1994, 13(4): 8-9.

[22] 黄年来主编. 中国香菇栽培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 174-200.

S646

B

2095-0934(2019)04-287-05

猜你喜欢

香菇食用菌栽培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香菇接种三招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自然栽培的味道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