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作品“月下竹”的创作感悟

2019-02-12贾伊雯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竹节陶刻竹叶

贾伊雯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久远的文化,强大的文化感染力甚至超越了国境,形成了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紫砂艺术虽然只有短短数百年的历史,但其同样源自于悠久的中华文化,紫砂壶上的装饰实际上就是中国书画文化的向外延伸,紫砂具有很强的易塑性,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历代的优秀紫砂创作者都擅长将这些情感融入自身的作品形成创作优势。其中对于形体和装饰的思考一直在不断变化,不过有一点是一贯的,那就是无论是形体还是装饰,都离不开我们的文学、书法、绘画等等诸多艺术元素,作品“月下竹”正是将紫砂形体塑造和陶刻装饰结合起来的一件全新的紫砂壶艺作品。

在传统紫砂壶当中,流传下来了很多经典的造型,其中“却月壶”就是其中之一,这把壶将我们对月亮的美好想象带到了现实之中,并通过文艺的点缀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体系当中,月亮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可供赏玩的实体,满足了文人文采风流的美好幻想,因此成就了一件经典的紫砂壶。作品“月下竹”同样以月亮作为整体的创作主题之一,同时还引入了“竹”的概念,让两种事物共同组成一把茶壶,并用造型和与之搭配的装饰来进行诠释演绎,形成了造型为主,装饰为辅,相辅相成的艺术格局,既有传统文人紫砂的风味,又富有丰富的形体变化和想象力。

在设计制作一把全新的紫砂壶之前,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主题,作品“月下竹”的主题十分鲜明,其表达的就是在月光下的竹子。这样的场景简单甚至简洁,提供了一个充分联想的空间,因为这两样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都时常见到,但时长见到却未必能够仔细的观察,所以往往具有一种简单的模糊的印象,而这件作品就是通过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这种映像,来总结提炼,凝聚在一把紫砂壶的结构造型以及装饰之中。

作品“月下竹”壶身线条连贯、线面的转折带有明显的节奏感,其中壶身的线条并非是传统紫砂那种直上直下的结构,而是依次延展,不急不缓,充分展示了器形结构之美,这一点可以从壶把的设计上由点及面,壶把自上而下的划过一道圆弧,删繁就简,优雅不做作,巧妙的连接了壶身的上下,这样的造型结合壶面的陶刻竹的装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竹子,但这与通常竹的塑造又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所以这时候,壶面的陶刻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倘若在壶面中部的陶刻既有竹子长长的身躯,又带有梢头的竹叶,形成一幅完整的竹刻画面,那么装饰内容已然完整,也就不再需要形体做任何的补充,所以壶面的曲折仅仅是一些规则的波浪,与壶上的陶刻装饰不会产生任何直观的联系,这样的装饰和造型搭配显然是失败的。所以作品“月下竹”在陶刻装饰内容的选择上,并没有将目标瞄准在刻画完整的竹节、竹叶之上,而是全力刻画茂密的竹叶,看似没有规律的竹叶点缀在壶面之上,省略了支撑它们生长的竹节,但实际上,视觉导致的思维惯性会产生一种连锁效应,缺少竹节描述的陶刻装饰内容,与类似竹节的波浪壶面,自然而然的就壶产生一种相互补充的影响,深入的解读就会发现,正是因为高高在上的月亮提供了月光,让竹子光润的表面形成了反射,倒影出了一片茂密的竹林,当得出这一结论的时候,观赏者将会收获难以言喻的形体及装饰趣味,同时还讲壶上各个部位,不同的造型,壶面的陶刻装饰都相互间紧密的联系起来,整件作品成为了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形体及陶刻装饰的意义同时间得到体现。

总结:通观全器,造型和陶刻装饰之间有一根无形的线条始终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光,光是无形无质的,形体和装饰的意义就在于要通过自身的组合,将这种无形无质的光给描述出来,传递给其他人。从这一点可以发现,陶刻装饰除了制作的技艺技法,还要在陶刻的内容上下功夫,要寻找出刻画内容与形体之间的纽带,让两者相互结合,从而更好的展现整体的创作主题。正所谓明月伴清风,竹林有贤者。创作者永远需要心如朗月一般的展现自身的艺术涵养与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竹节陶刻竹叶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竹节人”中说“趣味”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