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团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2019-02-11刘锦鑫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团建高校建设

摘 要: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意识形态日益多样化、生活方式越来越个性化。而高校共青团作为学校办学、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必须发挥对青年的思想引领、组织和服务作用,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育人体系,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组织机制增强其自主意识,使高校共青团的组织育人功能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也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团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共青团作为当下高校体制构成的一部分,则以育人为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引、激励大学生,使其具备“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就是通过在高校共青团及其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中融入共青团所主导的思想政治理论、价值观等,达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的目的,满足社会主义大学教育对人才的要求。组织育人过程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既要遵循相应规则,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还具备养成性与示范性。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共青团在组织育人过程中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而大学生作为肩负着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责任的重要群体,极其需要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因此,高校共青团在组织育人过程中如何发挥引领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作用,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组织育人体系无论是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新时代高校团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的背景

(一)思想意识形态多样化

当下,世界正处在多极化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应运而生,高等学校是比较容易接触到最新的思想和事物的,理所当然地,这些全新的思想形态意识、功利化的舆论观点也就很快影响了大学生们,使其对于思想认识、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多方面的权衡选择,这种缺乏引领的盲目选择形成了错误的思想意识的同时,也致使社会主体价值观的弱化。更为严重的是,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逐渐被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和制度所感染,从西方意识浓厚的电影、电视剧、歌曲中接触到了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方式和伦理观念,听信一些编造出来的、不切实际的社会问题而引发不利于政府的负面情绪,还有一些学生深受宗教和消费主义等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逐渐忘却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思想文化多元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大学生群体对舆论宣传和思想文化的自主选择途径,有了更多的选择,接触到了更多的思想文化,大学生对传统的引领思想的共青团组织也就不再重视,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致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缺失、没有组织归属感。还有一些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消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大范围传播,也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较强的心理冲击,享乐思想、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大肆流行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使大学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受到了污染,打破了大学校园原本的清明景象。虽然近些年来,高校共青团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改进,但碍于思想文化多元化日益明显的现实情况,成效不佳,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三)改革发展的矛盾加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发展,在组织运行方式、社会治理方式都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的同时,社会结构和利益观念也有了一些改变,这些思想观念的改变致使社会矛盾越来越明显,它不仅仅体现在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体现在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公益性单位服务水平欠缺等问题上[1]。不同的社会群体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利益需求,加之高校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学生越来越寻求个性化发展,大学生身份越来越社会化,这些现实中切实存在的情况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致使其道德素质下降、理想信念不坚定,对自身发展极为不利。

(四)网络信息复杂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媒体的崛起创造了契机,对社会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增加了高校团建组织育人工作的难度。在信息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网络信息多不胜数,并且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而青年学生正处在充满活力、求知欲极强、辨别能力尚不成熟的阶段,在自由选择信息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思想引领作為指导,容易筛选出一些不当的信息,这种网络提供的过于自由接受和发布信息的权利,极易让学生产生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偏差,不利于青年的综合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团建组织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共青团凝聚力不足

就当下高校的团建组织育人工作情况来看,团建组织育人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共青团在具体育人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团建仅以青年大学生的喜好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并且团组织在团建育人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所欠缺。再加上团员人数的大规模扩大,出现了一些鱼龙混杂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入团时没有全面考核,不能深入理解入团的意义和团员的使命,导致团组织具有群众性,但缺乏先进性和凝聚力。共青团在高校中的凝聚力不足,也就不利于组织育人工作的整体有效实施。

(二)学生思想状况存在差异

新时代的大学生往往以感性思维看待问题、自我期许甚高、家国意识不强,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面对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政治观念不太清晰,自身思想意识不坚定,极易受外界影响。又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约束,初中和高中时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不能完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导致高中生进入大学后还是无法明确共青团员的责任和意义,不具备团员的思想意识,不能以团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再加上社会、家庭对学生的多方面影响,使得不同的个体之间在思想状况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三)组织育人工作实施过于形式化

当前高校团建组织育人体系太过于形式化,在实际的育人体系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形式,太过随意,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从大局出发,忽略了新时代大学生实际的生活状况和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制定符合其思维特点的组织育人计划。还有部分高校在进行团建组织育人工作时态度不够端正,育人方法不能为新时代大学生所接受,致使学生参与度不高,育人成效不佳。

(四)组织育人机制不健全

有很多高校当前还没有比较全面的团建组织育人工作制度,高校共青团的领导管理通常是由思想政治教师来同时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一个人担任两种不同角色,分身乏术。对于基层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没有进一步完善制度,把基层团组织的岗位作为基层党组织人才培养的后备军,以致于高校团建组织育人体系不稳定,合理科学的教育机制的缺乏致使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成才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新时代高校团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引领学生明确政治信仰

新时代高校团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要遵循专业化队伍和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从团组织对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着手,通过严格规范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制度,建立专业化的高校团建育人工作队伍。对育人体系中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合理分配,使每个人发挥最大价值,由专职或兼职的团干部来安排整体的组织育人工作,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专家可在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同时融入育人理论,辅导员则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辅以组织育人理念,以此来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四个自信”,保持思维活力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号召青年坚决遵循党和国家的政治方针,使其明确政治信仰,做贯彻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为青年。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认知

高校团建组织育人工作需要以全体大学生为目标,充分考虑新时代的大学生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思维模式、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做到组织育人的全面覆盖,不能只以学习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为培育重点,也要关注那些自身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对其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怀,使强者更强,弱者日益进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要求,也要把焦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上,使其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引导作用,引导其将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融入自身价值观中[2]。

(三)促使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高校团建中应当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践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家和社会实事的关注,遵循党的政策、方针,了解国情,关心民生,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四)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校团建组织育人工作不仅要在思想政治上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还要引导学生保持青春活力,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能力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树立切合实际的理想信念,以理智的思维、开阔的胸襟面对生活,端正态度、戒骄戒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始终保持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新时代高校团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的有效办法

(一)通过“团课”宣讲理论知识

高校团组织可通过“团课”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明确共青團的基本任务,充分意识到团员的先进作用,从实处着手,以团员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再通过课后的读书会、学习小组、实践活动等,增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3]。

(二)通过课外活动巩固思想教育

高校共青团可从育人体系的大局出发,以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巩固思想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歌唱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围绕大学生生活和马克思主义精神创作并展出歌曲、话剧、诗歌、画作等艺术作品,通过这些主旨明确、趣味性强的活动使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通过社会实践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实践是高校团建组织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巩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对国情和民生有深刻了解和感受,懂得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对一些社会现象有更清晰、正确的认知,掌握社会发展规律[4]。并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反思理论知识,增强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磨砺道德品质,实现自我价值。

五、结语

文章阐述了新时代高校团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的背景,对新时代高校团建组织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探讨新时代高校团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突出了高校共青团在组织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团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的有效办法,希望能为共青团组织育人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昕.“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30(02):11-13.

[2] 石运佳,蒋海涛.高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中共青团组织的角色定位[J].北京教育(德育),2017(10):26-28.

[3] 刘玮.新时代高校党团共建育人体系的构筑与实践[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34(06):57-62.

[4] 李博.新时代下班团一体化建设机制对高校育人体系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1):30-31.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改革开放40周年党建工作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党建组织育人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8JKDJ102;文章同时受“广东省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李霞工作室”资助。

作者简介:刘锦鑫(1983.06- ),女,汉族,吉林梨树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团建高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团建科学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