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在校蒙古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9-02-11张子涵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习动机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蒙汉兼通的蒙古族大学生这一重要的人才资源,但因民族习俗、历史传统以及现实生活水平、个人生活经历及视野的差异,导致蒙古族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阶段出现困扰,这不利于我们有效的对蒙古族大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引导、管理。因此,笔者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具体分析蒙古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及所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此推动对蒙古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蒙古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 学习动机 学风建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对蒙古族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困难予以研究分析,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应当关注的问题,同时该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中各民族大学生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顺利展开,亦关系到民族团结、民族繁荣问题。为此,笔者以问卷调查为主要调查方式,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校蒙古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成因分析,以期提出合理完善措施。

一、对内蒙古自治区在校蒙古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

为更好的了解蒙古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同时使本文调查研究范围选择合理及适当,笔者选择了自己所熟悉的工作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进行研究。以此来探讨内蒙古自治在校蒙古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

笔者采取调查问卷方法,研究分析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校蒙古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进行。因为,该校属于民族类综合型大学,能够较好的反映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家庭环境的蒙古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进而保障调查研究的相对客观性、全面性。同时,笔者本人作为该校工作人员能够更直观、合理的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关于蒙古族大学生学习方面现状的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涉及到,蒙古族大学生学习原因及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流程等;而关于蒙古族大学生生活方面的调查问卷的内容则主要涉及到生活合理消费、正确金钱观、亚健康问题、宿舍卫生等;此问卷能够有效保障调查的内容涵盖蒙古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现状,进而保障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中,笔者从该校分层抽取350名大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被调查对象男女生比例为1:1,即男生、女生各175人;实际向350位学生发放了问卷,所回收的350份问卷有效,学生填答认真且问卷质量较高。

二、内蒙古自治区在校蒙古族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校蒙古族大学生填写的35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在校蒙古族大学生整体学习生活状况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大学生教育及人才培养要求,但因民族习俗、历史传统以及大学生个人情况的不同,在校蒙古族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在蒙古族大学生总体学风良好向上的同时,在学习中也有部分蒙古族大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庄、学习动机消极等问题;“在蒙古族大学生生活健康积极的大氛围下任然存在不良生活习惯”。

在校蒙古族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學习目的及动机较为单一,不能充分适应多元化学习要求。通过对问卷调查中关于“你现在的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的统计可知,选择以“拿证书,好找工作”作为学习目的及动机的学生占比40%,选择以“只为顺利毕业,取得学历”作为学习目的及动机的学生为5%,还有1%的学生“没想过”自己的学习动机及目的。这表明其缺乏明确的多元化学习认知,学习目的和动机单一,不符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终生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其次,学习态度不端正,存有被动、应付学习的问题。在“你经常采用以下哪种学习流程”的问卷调查中,有36%的学生选择“只是上课,没进行预习和课后复习”,还有22%的学生选择“没预习就上课,课后复习”;而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生仅8%。这表明很多蒙古族大学生认同“60分万岁”的突击型、应付性学习观念,认为只要不挂科、能毕业就好,学习态度不端正。

最后,存在学习自主能动性不足,自主性学习不强的问题。在“上课时,你习惯采用哪种方式做笔记”的问卷调查中,能“认真记笔记,且课后复习”的有30%的学生,能“偶尔记笔记”的有44%的学生,而选择“自学”的学生为12%,甚至有14%的学生“只听讲,从不记笔记”。从中可以看出,蒙古族大学生存在学习自主能动性不足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做到自主学习,被动性学习的惯性较大。

在校蒙古族大学生在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不能有效兼顾学习、生活娱乐和人际交往之间的平衡。在关于“你如何解决娱乐和学习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的问卷调查中,有54%的学生认为能“做到玩乐学习两不误”,但在大学专业学习难度较大,学生自控力存有差异的背景下,能否达到该状态值得怀疑;有36%的学生选择了“总是会失控,又浪费了一天”,甚至有4%的学生选择了“痛痛快快地玩”。

其次,未能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具体表现为蒙古族大学生在校生活期间存在亚健康、不吃早餐、宿舍卫生环境不整洁等生活问题。例如,在关于“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吗”的问卷调查中,选择持“非常赞同”态度的学生为20%,选择持“比较赞同”态度的学生有28%。

三、解决蒙古族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存在问题的合理措施

通过问卷分析,在校蒙古大学生之所以在学习生活中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学校学科力量设置存有缺漏,不能充分适应蒙古族大学生蒙汉兼通等特殊人拍培养方式;学风建设中不能充分调动蒙古族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文化及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力度不同,不利于及时纠正蒙古族大学生不良生活习惯。为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蒙古族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蒙古族大学生学风建设,将其并入到学校整体学风建设之中,根据蒙古族大学生蒙汉兼通的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设置,培育踏实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氛围。

为此,要实现授课教师、辅导员、班级干部、学生会一体式学风培育,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明确持久性学习动力,树立崇高学习目的,还要引导学习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此外,还必须加强学风建设,依托科学、合理的持续性学习机制,塑造热爱学习、崇尚真理的朴实学风。其中重点为,严格执行校规校纪,打击作弊、替课等不良风气;努力营造崇正、尚智、务本、传承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引导教师树立育人无悔、两袖清风的师者风骨。

其次,要加强蒙古族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蒙古大学生积极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引导其自觉主动追求健康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以此来纠正蒙古族大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为此,鼓励、支持、引导蒙古族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扶贫、专业岗位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可以组织蒙古族大学生学生参观乌兰夫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考察;以此引导学生自觉将所学专业知识同社会职责、社会需求相结合,不断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还可设立蒙汉语兼通的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员要耐心、诚心、合理、适度的为蒙古族大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难题,并引导其树立使其不沉浸于悲观心态无法自拔。

最后,依托丰富的校园文化及大学生精神文化教育活动形式,使蒙古族大学生积极的融入大学生活、班集体生活中,引导其寻找适当的学习方法,引导其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活态度。

通过举办充滿人文关怀气息的社团活动、文艺汇演、知识讲座、谈心社等活动形式,积极宣传内容健康、主体鲜明、积极向上的正确价值观,以引导蒙古族大学生相互关心、谦虚好学、团结友爱。同时,通过学校那达慕、趣味运动会等形式,积极宣扬蒙古族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使蒙古族大学生找到内心的文化自信和自我自信,更愿意、更好的去表达自我、追求有理想的人生;进而实现好学习与人际交往、健康生活之间的平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通过对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校蒙古族大学生生活学习现状的调研研究,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学风建设、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措施,以期为我区高等教育院校关于蒙古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白晓丽,王晓超,傅永春,等.蒙古族大学生学习适应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01):52-58.

[2] 胡树红,孙佩红. 蒙古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02):94-97.

作者简介:张子涵(1988.08- ),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大学本科,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学习动机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