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有声出版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2019-02-11卢顺珍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摘 要:文章以CNKI 中1997—2018年国内有声出版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提供的知识图谱分析功能,通过引文历史分析与关键词聚类分析对有声出版研究的总体态势和热点类别进行了分析后发现:我国的有声出版行业总体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有声出版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有声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创新途径、有声阅读的应用、有声图书馆的建设、有声书的发展困境与解决措施、国外有声出版产业的启示五个方面。

关键词:有声出版;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音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与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32亿,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54.5亿,愿意付费听书的用户占比高达66.4%[1]。有声出版作为数字阅读内容生产的主要渠道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量与接受群体在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学界的关注,相关研究逐年增多。统计分析国内有声出版研究的现状,梳理有声出版研究的类别,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选题参考与理论借鉴。本文借助文献计量法与信息可视化,通过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5.3.R4),对有声出版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与处理,进而分析其研究的态势与热点。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最早文献出现在1997年。笔者采取的文献检索为:发文时间选择1997-2018 年,关键词输入“有声出版”,检索类型选择“期刊”,文献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得到文献目录后,筛除报道与目录等无效文献,共获得214篇有效文献,将所得文献的数据以 Refworks文献类型格式导出,然后通过CiteSpace 进行数据转换并保存转换后的数据。使用CiteSpace 对214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共词分析,通过绘制1997—2018 年有声出版研究的年度词频分析图与关键词共现聚类图,分析有声出版研究热点与类别。

二、分析与结果

(一)研究总体态势

“关键词原则上是指篇名里出现的词,可以延续到文献摘要,是正文中对揭示和描述文献主题内容来说,具有实质意义的关键性语词[2]。”提取文献中的关键词,导出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可以看到某个研究领域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历程。在已经导入数据的CiteSpace中,选择时间范围为1997—2018年,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每个时间切片选择Top30,连线强度选择Cosine,运行CiteSpace后点击可视化选项,然后选择进行以关键词为标准的聚类分析,算法上选择LLR,即获得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图。

在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图中,可以看到关键词“有声读物”出现的次数最高,为84次,远远超过次高的关键词“有声书”的33次。有声读物是有声出版产业最主要的产品,也是有声出版研究最重要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有声出版的实际发展情况。笔者借助有声读物在历年出现的频次来反映有声出版研究的总体态势,具体操作:选中图中节点“有声读物”,鼠标右键点击“Citation History”,则可见“有声读物”的年度词频分布图如下:

图1展现关键词“有声读物”在1997—2018年这段时间里所有研究文献中标引的年份分布情况。从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我国有声读物的研究总体上呈现从平稳维持到持续增长的态势。研究持续增长的起点为2013年,从2013年到2018年研究数量逐年递增,2018年文献激增,出现峰值,说明学界对有声出版研究的关注增强。结合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国内有声出版研究在2019年持续增长为大概率事件。

(二)研究类别分析

为了从共时的维度探索有声出版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 CiteSpace 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生成自动聚类标签网络视图(见图2)。从标签词中可以看到,研究主要集中以下5个类别:聚类0的标签是有声出版、聚类1的标签是有声阅读、聚类2的标签是图书馆、聚类3的标签是有声书、聚类4的标签是美利坚合众国。

聚类0的研究內容集中在有声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创新途径上。我国的有声读物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至今,仅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有声出版行业便蓬勃发展,成为数字有声出版产业当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3]。有声读物凭借其方便携带、受众范围广、阅读效果好等特点,取代传统图书、传统有声读物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和喜爱[4]。但有声读物出版发展也面临缺乏优质内容、产业链不完善和传播形式单一等方面的阻碍,刘琛、柳溪(2018:10)认为“有声读物出版必须突破创新,采集优质IP,优化音频内容制作,实现内容创新;以平台为核心、以用户为中心完善产业价值链;细分内容、用大数据关联定位的核心受众,跨界制作、多渠道融合与粉丝营销并重,进行有效的传播营销[5]。”总的来说,开发新的题材或可成为网络有声读物创新的有效途径,保障内容质量是有声出版行业发展的基础。

聚类1有声阅读的研究集中在有声阅读的应用场景和传播途径。根据《艾媒报告|2018-2019中国有声书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有声书市场规模达46.3亿元,有声书用户规模达3.85亿人,预测2019年用户有望增至4.72亿人,有声书行业表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有声阅读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新途径[6]。”学者陈栋(2017:11)认为“有声阅读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分化,已涵盖网络文学、电台广播、相声评书、影视原音、广播剧、新闻资讯等各领域[7]。”此外,肖艳惠(2015:16)提出“有声阅读还可以应用在教学上,把有声阅读与无声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示范阅读与学生的集体朗读相结合书本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8]。”由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有声阅读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中渴望及时获取知识或娱乐享受的需求,是当代传播效果突出的内容效能新媒介。

聚类2的研究聚焦在有声图书馆的服务与建设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方式的革新,引发了图书馆结构重大变革,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模式开始脱离传统空间结构与物理形态而存在和发展。 [9]有声图书馆的建设开始被学者们陆续提起。在“互联网+”的信息环境下,有声书能够为图书馆资源多样化提供便利的资源、技术,各图书馆都在努力保留自身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新的资源形式、服务形式,以满足读者日益多样的需求为终端目的,开始进行有声图书馆资源的建设。[10]近几年来,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成为热门问题,对此,常青(2017:05)提出“应从加强无线网络建设,提高阅读伴随性、配置有声读物的智能点播终端,打造校园内的高质量听书盛宴、充分利用多媒体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听书平台、做好有声读物的宣传和荐读工作,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注意版权保护,自觉规范有声读物市场四个方面来建设有声图书馆[11]。”卢晓君(2016:01)则认为“图书馆需要调整自身的馆藏内容与服务形式,对外加大有声图书馆资源宣传,在馆藏资源建设中购置优质的有声图书馆资源,加快更新电脑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为有声图书馆资源提供技术上的支持[12]。”有声图书馆的建设将开启图书馆的新时代。

聚类3有声书的似然率标签词有有声书产业、有声书版权等,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有声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解决措施上。“本文所研究的有声书指以纸质书籍或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内具有知识性、思想性的文字等原创类数字作品为基础的,对原文不加修改,或进行合理加工,通过音频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网络出版物形式[13]。”我国有声书由于其起步晚,发展尚不成熟,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版权保护问题、同质化内容现象。对此,黄颖、刘娜(2017:19)认为,“相关部门和机构可以通过有声书行业协会、版权代理机构和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有声书评奖活动和有关的有声书自助出版平台解决有声书版权问题,完善产业链,促进有声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14]。”段洁(2017:24)则在内容的改善上提出“实施差异化战略,从有声产品的内容到平台特色提升辨识度[15]。”作为“有声产品品牌”的《青雪故事》,一贯坚持“创新精神”和“匠人精神”的信念,使其在移动互联时代能够打破传播壁垒、至今走在“有声书业界”前沿的基础[16]。《青雪故事》的例子表明了创新对有声书发展的重要性,也从侧面说明学界“看涨”有声书的产业前景。

聚类4 美国的有声出版业的研究,主要是国内学者对境外有声出版发展情况的梳理。美国的听书产业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从1952年第一家以出版发行有声读物为主营业务的蒙德凯唱片公司,到截止2006年的数据统计,有声读物在美国已达到8.7亿美元的销售额,与此同时德国早在2003年销售额达到6 800万美元,这无疑表明了有声出版在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我国听书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起步,相比之下,起步较晚。美国作为最早发展有声出版的国家,也没能避免版权问题带来的困扰,于是,“有声读物出版商协会成立于1986年,它对于美国有声读物产业的规范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有声读物维权是全球性的难题,有效解决此难题将对有声出版行业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本聚类对美国有声出版行业格局的变化也有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三、结语

从1997—2018年,国内有声出版研究总体呈现从平稳维持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研究主要针对有声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创新途径、有声阅读的应用、有声图书馆的建设、有声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解决措施、国外有声出版产业对国内发展的启示等内容。近两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声出版的勃兴,我国有声出版的研究重点开始从有声读物的发展困境研究转向知识付费潮流下的有声出版研究、影响有声出版用户的行为研究上,甚至细化至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研究,这与我国有声出版产业进入“深度耕耘”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洁,周佳.使有声书成为数字出版的中流砥柱——我国有声书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出版广角,2015(04):22-26.

[2] 刘萍.图书馆检索系统利用关键词检索的必要性[J].图书馆学研究,2004(02):91-93.

[3] 崔玉可,张聪,黄秋秋.我国有声出版行业初探[J].现代视听,2018(05): 74-77.

[4] 孙诺.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数字有声读物传播[J].传媒,2015(15):52-53.

[5] 刘琛,柳溪.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声读物出版的创新路径[J].科技与出版,2018(10):70-74.

[6] 毋婷娴.有声阅读: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新的发展路径[J].传播与版权, 2018(10):59-60.

[7] 陈栋.数字有声出版行业的发展瓶颈与破局[J].出版广角,2017(11):23-25.

[8] 肖艳惠.浅谈阅读方式在日语教学中的选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24-125.

[9] 王德银,李明.图书馆有声读物资源建设及其推广[J].晋图学刊, 2016(05): 7-10+24.

[10] 高月贤.高校图书馆有声书创新服务形式探索――以河北工程大学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34-35.

[11] 常青.高校有声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及建设策略研究[J].图书馆界, 2017(05): 60-63.

[12] 盧晓君.有声图书馆:资源服务的新模式[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01):70-72+89.

[13] 蒋娟,吴燕.出版业形态的有益补充――中国有声书发展研究[J].中国编辑, 2017(10):26-31.

[14] 黄颖,刘娜.有声书版权瓶颈探源[J].出版广角, 2017(19):16-18.

[15] 段洁.我国有声书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 2017(24):160-161.

[16] 江慧玲.《青雪故事》的创新精神与有声产品的精心创作[J].北方传媒研究, 2018(04):35-36.

基金项目:广州工商学院2017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编号:CX20170509;指导老师:邱代东)。

作者简介: 卢顺珍(1999.04- ),女,汉族,广东阳江人,广州工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创意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