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分析评价

2019-02-11石素琴高峰丽智成芳王宝珍李学峰王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5期
关键词:临床药师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石素琴 高峰丽 智成芳 王宝珍 李学峰 王静

[摘要] 目的 通过统计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动态变化,旨在对临床药师干预合理用药进行效果评估。方法 统计2017年1月—2018年12月骨科Ⅰ类切口病历160例,分别对手术类型、药物品种、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疗程进行统计,评价药师干预临床用药的效果。结果 通过药师干预围术期用药,干预后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更加合理,术前给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86.59%和98.72%,术后用药疗程合理率分别为4.88%和52.56%。结论 经过临床药师积极干预围手术期用药,明显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了围术期用药合理率,规范了该院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的应用。

[关键词] 临床药师;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2(b)-0171-03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linical Class I Incision in Orthopedic Class I Incision

SHI Su-qin, GAO Feng-li, ZHI Cheng-fang, WANG Bao-zhen, LI Xue-feng, WANG J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erioperative preventive medications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orthopaedic type I incision, aiming at the evaluation of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Methods A total of 160 cases of orthopaedic type I incision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The types of surgery, drug types, preoperative medication timing, and postoperative medication were coun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armacists intervention in clinical medication. Results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of pharmacis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 selection of antibiotics after intervention was more reasonable. The reasonable timing of pre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was 86.59% and 98.72%, respectively, and the reasonable rates of postoperative medication were 4.88% and 52.5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fter clinical intervention by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the use of antibiotic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ational rate of perioperative medication was improv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for orthopedic incision in the department was standardized.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ist; Orthopedics; Type I incision; Antibacterial drugs; Reasonable medication

目前我國抗菌药物的品种日益更新,可供临床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也逐步增加,但临床上存在许多围手术期不合理用药情况,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也导致了一些常见致病菌耐药率的增加[1]。临床药师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感染率[2]。该研究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该院骨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及时动态和有效地进行监管,确保该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保障患者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骨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病历共160份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骨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病历共160份,分别抽取2017年病历82例和2018年病历78例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手术切口类型均以固定术、切除术、置换术、松解术为主,分别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种类、术前给药时间、术后用药疗程、不合理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1.2  干预措施

通过临床药师定期组织科室医生进行培训,并发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书籍,针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点评,并督促整改,将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列入绩效考核[3]。不断提高医生合理用药的认识,严格按照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围手术期用药的合理化。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品种选择

干预前用药病历82例,使用头孢菌素类占70.73%。干预后用藥病历78例,使用头孢菌素类为87.18%,以选择头孢硫脒和头孢呋辛钠为主,见表1。

2.2  术前给药时机

干预前后术前0.5~1 h给药病历66例(80.49%)和39例(50.00%),术前未用药病历仅5例(6.10%)和38例(48.72%),干预前后合理率由86.59%上升为98.72%,见表2。

2.3  术后用药时间

干预前后术后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病历为4例(4.88%)和41例(52.56%),通过药师干预,术后用药时间明显缩短,见表3。

2.4  用药不合理问题统计

干预前不合理病历存在177条用药不适宜问题,其中术后用药时间长最多为70条(39.55%),预防用药剂量偏大61条(34.46%),药物选择不合理40条(22.60%)。干预后不合理病历中仅有21项用药不适宜问题,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呈明显下降趋势,见表4。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骨科手术主要以应用人工植入物为主,包括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等,主要感染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等,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经过循证医学推荐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4]。由于该院抗菌药物品种目录没有头孢唑林,只有头孢硫脒,故该次统计中,骨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以头孢硫脒和头孢呋辛使用率最高,但存在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如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头孢甲肟,属于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适宜。部分使用头孢菌素类过敏的患者,针对革兰阳性菌选用克林霉素,也属于合理用药。目前仍有选用喹诺酮类作为预防用药,由于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不易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个别使用头孢菌素联合硝基咪唑类预防用药也属于无指征联合用药[5]。

3.2  抗菌药物术前给药时机

针对Ⅰ类切口手术2015版指导原则中不提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或只术前使用1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控制术前0.5~1 h内首次用药,以保证在手术前血清及组织中的抗菌药物达到有效浓度,疗程控制于24 h内。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1~2 h开始给药。根据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经过药师积极干预,进一步规范术前给药时间,术前未用药病例明显增加,从而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表明通过药师进行监管,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效果显著[6]。

3.3  抗菌药物术后用药时间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如手术时间较短(<2 h)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 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 500 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 h。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感染效果,反而有可能引起菌群失调、诱发二重感染以及增加细菌耐药。通过药师干预后,术后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的合理率大幅提升,术后用药时间明显缩短,不仅为患者节约了治疗费用,还进一步优化了药品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体现了药师对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管的重要性[7]。

3.4  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

通过临床药师积极干预临床用药,并对骨科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加强抗菌药物监管力度,可以看出干预后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显著下降,围术期用药更加规范合理,充分表明通过药师及时监管,临床医生积极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应继续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意识[8]。

通过该次调查分析,表明该院骨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已经得到了有力的监管和规范,虽然仍有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出现,但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相信随着临床药师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抗菌药物在医院的使用会更加安全、有效,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  严江.骨科360例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业,2018,27(21):89-91.

[2]  吴传红,陈韵蓓,王小玲,等.药学干预抗菌药物使用在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的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139-142.

[3]  肖灿,刘湘,郭小兰,等.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在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中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21(3):86-88.

[4]  周璟秀.2014-2018年某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6):99-101.

[5]  林家萍.药学干预对提高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9,16(4):603-605.

[6]  李海霞,后世翔,祝子明.综合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9,23(5):1040-1043.

[7]  殷群.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0):108-113.

[8]  林意菊,李宏发,杨磊,等.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与评价[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14(3):18-21.

(收稿日期:2019-09-16)

猜你喜欢

临床药师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药师在朱砂外用致汞中毒诊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