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文化对提高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探究

2019-02-11陈建丽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海量性的特点。在众多互联网软件中,微博的使用群体数量最大,且多为青年。使用微博进行社交和娱乐也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然而微博上的信息也良莠不齐,通过利用微博文化的优势去引导学生提高政治思想素养,通过微博文化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教育将会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微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研究

微博文化是当代网络社交模式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以微博为平台,借助微博的力量搭建思想教育管理平台,引导舆论,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一、微博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

近年来,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微博作为当前应用最广的移动社交工具,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广、传播效果突出等明显优势,更容易吸引高校学生群体的关注,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生活。

因此,思政教育管理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要认识到微博文化的优势,以及微博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联系;其次,要注意与时俱进,积极地应用新媒体的直接性、接近性和大覆盖率等特点,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引导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要牢牢抓住微博这一载体,积极地拓展路径、创造环境,进一步有效推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利用微博文化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优势

(一)微博的表现形式更具现代化和生活化的特点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个“大课题”,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利用微博文化结合时政新闻,既可以贴合实际,走进学生的生活,也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语言、故事、图片去感染学生,去督促他们比较、思考,从而在思考、比较中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微博具有传播力强的特点

微博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点,微博用户可以同时接触来自全球的各种即时讯息和观点。同时,微博也有评论功能,通过这层功能可以看见用户的即时评价,评价过程即是交流的过程。利用微博文化的这一功能和特质,可以加强思政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推送,通过批量推送正确的价值观念,让高校学生进行浏览和阅读,也可以在评论中探讨思想,相互交流。

(三)微博文化的影响力更加广泛

微博已经成为当下生活和娱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微博文化、社交、娱乐, 各种热点新闻信息通过微博可以即时传播,并可以引起比较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微博文化的受众大多数为普通民众,通过追踪网民关注热点的“大数据”,进行舆论分析,并发布有针对性的信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网络风气,同时也能够在舆情中找准方向进行引导。

三、如何利用微博文化进行思政教育管理

(一)丰富思政教育管理方式

高校可以通过微博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注册微博账户,创造交流平台,发布思政教育内容,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平台相互交流和讨论,这种微博文化氛围下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比如,学校可以开通图书馆、就业办、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微博、微信公共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能服务;也可以开办“心理咨询室”、“心语心愿”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从而实现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更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二)挖掘微博文化中的正确价值观

应该说,微博文化中的内容良莠不齐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高校有关工作者应该要深挖微博文化中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内容,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原则指导下开展工作,把无形的、抽象的价值观念通过具体的、形象的故事讲述出来,在获得大学生认可的基礎上达到认同的目标,从而转化为无形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体现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利用微博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思政的宣传教育。微博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短段文字、长篇文章、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去进行内容的传播,不同形式的传播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针对不同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在宣传比较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时,可以采用彩色漫画、动画等形式进行模拟情景,再适当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文字、语言的介绍,使得内容变得丰富有趣,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增加浏览量和关注度。高校可以鼓励学生自制或自主创作的形式进行表达,通过带上微博话题,在微博中形成一个微博超话主题,逐渐通过多种形式的内容去丰富超话主题,从而达到宣传教育作用。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也可以主动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宣传活动。

(四)思政教师充分利用个人微博账号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思政教师更应该牢牢把握住专业优势,与时俱进地主动开展工作,注册个人微博账号发布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上传自己的教案、研究心得体会与案例分析等内容,学生可以在每条微博下面留言或提问,以此强化师生间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申请微博聊天群,发挥聊天群内容可回看、参与者随时随地参与的优势,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更好地将课堂内容进行有效延伸,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分类设计讨论内容和方法。在讨论、碰撞中,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五)各部门协调合作,发挥整体效应

高校思政管理应该要实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互衔接、相互支撑,要从机制上推进思政工作内容、阵地、手段等统一协调、相互衔接,发挥整体效应。实践表明,只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就能够建成融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微博账户,并获得网友的好评和“追捧”。

高校官博可以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微博账号有效互动,通过互动的形式发起校园时政新闻,校园思想教育等贴合学生生活的话题。高校学生用户关注学校的微博可以随时获得校园动态信息,也可以通过转发思政教育相关的博文来提高思政话题的热度。

四、结语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新时代,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求高校要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环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汇聚网络思政教育合力,增强立体传播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这需要每一个教育管理者认真思考、探索,包括微博文化在内的新媒体,是值得我们重视并认真探索的有效、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晶.如何利用微博文化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思考[J].科技风,2018(15):19.

[2] 黄兴.巧用微博文化提高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8(08):136.

[3] 马忠秋,蓝岚.自媒体语境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5):144-147.

基金项目:文章受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陈建丽(1982- ),女,宁夏石嘴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务。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