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生态文明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对策研究

2019-02-11肖明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政教育对策

肖明

摘 要:生态文明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国家对思政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当前,各个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积极将其融入高校教育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文章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时代下生态文明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并探讨具体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对策

“生态文化”概念的提出已有多年,在“十八大”中,将生态文明放置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制度先行”的倡议,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如今,生态文明受到了举国上下的关注,成为一个重点政治术语,作为先进文化和思想发源地的高校,需要肩负生态文明的传承重任,主动将生态文明融入高校教育中。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生态文明的教育现状分析

思政课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一项关键路径,生态文明教育要以这一媒介着手,融入理论教育中,目前,各个高校都开始将生态文明渗透落实到思政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生态文明的开展现状

早在20世纪后期,生态文明便走入了大学校园,自此之后,生态文明教育迅速发展,各个高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在“05方案”颁布后,思政被纳为重点课程,在2013年,对以往的思政教材进行了修订,增设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在几门高校思政课程中,针对生态哲学的价值、伦理、法治内容做出了详细阐述,初步构建出生态文明思政课程体系。

(二)生态文明的开展问题

重视度有待提升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重点放置在人才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上,尽管在思政教育中增设了生态文明的内容,但是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度却不高,与之相关的理论讲解,大多比较浅显,宣传和教育力度较小。在几本教材中,关于生态文明资源的授课存在知识内容交错、分工不明确、反复叙述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

课程缺乏趣味性。高校思政课程当前还是以大班级讲授为主,课程规模大,师生的互动不多,很少进行沟通,对于这种授课方式,学生普遍不感兴趣。而生态文明内容也经常被忽视,而大学生大多自控能力较少,容易受到外部不良思想的影响,对于教师传递的生态文明知识兴趣不高,在课后,也很少主动阅读相关的书籍、期刊等,对生态文明内容较少关注。

二、新时代下生态文明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对策

(一)教师要提高认识

要搞好思政教学,需要从“教材”、“教学质量”、“教育队伍”三个方面着手,在思政生态文明教育上,要有计划、有目的,根据学生需求来设置议题,精心组织教学。教师在授课时,要发挥出自身的主导地位,并搭建“教师学生双主体”模式,让生态文明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这采用多样化、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模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内容,方便学生的识记。对于学校而言,要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提升教师队伍对生态文明内容的认识,定期组织培训活动、选拔赛等,形成督促效应,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促进高校之间教师的交流,为思政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

(二)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1.理论教学

思政教学具有非常強的制度性和系统性,而思政教育中的生态文明内容,不仅包括理论方面的知识,也被扩展到人与自然和人际交往之间,传统单一的理论传授,学生兴趣不高,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在生态文明教育中,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也要关注实践内容。针对具体授课内容的不同,可以以其作为切入点,基于教育部新课改规划,明确各门课程的分工、功能与性质,从学生主体出发来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在《原理》教学中,为学生传递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相关内容,从哲学视角来切入,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意义和开展方式,养成正确的生态世世界观;

在《概论》教学中,要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内容,让学生能够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内涵、作用、发展历程、会议精神等有全面了解,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

在《基础》中,要从道德与法律上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做好普法教育工作,并根据学生发展需求与国家政策来补充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具备生态维权意识;

在《纲要》教学中,可以重点讲解我国在发展中出现了各种生态问题、具体举措、原因等等,让学生能够在历史事件中有所收获和感悟;

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要联系会议精神、重要讲话,分析现阶段生态危机的具体表现、处理障碍和解决方法,把握正确导向,引导正能量,提高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感。

2.实践教育

在理论授课完毕后,需要将其升华与提炼,并与实践内容相结合。生态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具体授课时,需要联系理论、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生态习惯,改变他们索取浪费的想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心,重拾传统美德,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逐步改变学生资本化、短期利益化以及工业化的价值观念,让他们能够从全局角度看待问题,做到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端正自然观念。

同时,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并非单一的,在授课时,还要关注生态消费教育、生态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实践内容的完整性,丰富教育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三)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方法

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教师是其中的主导,要联系实际对学生的情感、行为认知来形成综合化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创新,构建主流话语体系。作为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刻板印象,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改进教学方法,主动适应新时代挑战,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瑕疵,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做到因势利导,把握教育时期,善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启发教学等授课方式,结合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来设置讨论专题,开展课堂讲授,引入前沿思想,让思政和生态教育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

同时,还要推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下,为教育活动提供了最大便利,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学习手段,在信息的选择和接受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在授课上,还要积极挖掘网络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构建具有创造性的议题,并用微博、微信、抖音等交流软件,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和交流,如今,这些新媒体以极为迅速的姿态成为意识形态的表达阵地,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这一教育阵地,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构建生态文明话语权,如:在学校公众号中,发布与生态文明相关的讲座信息等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学校微博中,开设生态文明议题,这种轻松的方式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目光,这样,他们可以悄无声息的接受生态文明学习,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让学生了解到关于生态文明的最新发展成果。

(四)开辟第二教育课堂

在生态文明教育上,不仅要重视课堂的传递,还要开辟第二课堂,并做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之间的衔接。如,在生态纪念日、环保纪念日等等,都可以组织活动,譬如公认的世界水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中,组织团委发起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能够学会适应自然、敬畏自然,并将保卫自然的行动践行在实践中。同时,还要做好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如景观设计、校园建筑等等。如:在学校食堂中粘贴“节约粮食”的标语,在饭桌上贴上“光盘行动”的宣传语,这便无形中提醒学生节约粮食;在学校的供水区张贴“珍惜水资源”的宣传口号,通过这种便利的宣传方式,无时不提醒学生树立节约的意识。此外,还可以发挥出社团组织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定期组织生态文明社团活动,带动学生参与,如,开展“绿色交通出行”活动、“公交車进校园”活动,宣传低碳生活理念等,让生态文明教育更加接地气,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结语

生态文明属于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要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教学相结合,需要从教育理念的革新、课堂理论的传递、课外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着手,将生态文明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养成正面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让生态文明能够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 张志明.基于生态文明理念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现实转化[J].才智,2018(31).

[2] 冯丽.大学思政教育中环保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入与创新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05).

[3] 李赟.环保观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与结合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01).

[4]方芳.论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J].理论观察,2017(11).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常态下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YJC710044)的成果之一; 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培育与践行研究”(项目编号:XJK19CD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肖贵,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政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