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

2019-02-11吕倩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发展现状校企合作

吕倩

摘 要:实现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可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文章以山东华宇工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入手,探究目前校企合作办学中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起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指校园与企业共同建立的一种办学模式,是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而与企业采取的一种合作方式,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质量,注重学生的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踐。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企业与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共享。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人才,进而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社会接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不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培养教育人才的力度,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发展壮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带来一定机遇。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产业,完善相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深化产业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制度。

一、高职院实现校企合作的发展意义

我国山东省的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山东华宇工学院为例,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学重点需要将侧重于培养专业技能方面。如果在高校内部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依靠高校自身的经济实力是难以实现的,发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对接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基地,此外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本专业的市场发展前景,让学生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便于高校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为教学结构的调整与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校企合作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也有一定的好处:专业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专业指导。企业可以将教师的科成果进行转化,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一定便利。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人才,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可以为当地培育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企业与学校的目标追求不同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与高校隶属于不同的类型,企业的目标是为了盈利,作为市场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但是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追求公益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高校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企业与高职院校二者之间的发展目标不相一致,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很容易产生合作冲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很难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增加了校企合作的难度。从长远利益来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当学校与企业因眼前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都会选择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企合作的困难。

(二)企业的合作意识相对比较缺乏

根据目前的统计现状来看,五年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这样一种局面“学校热,企业冷”。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在发展过程中基于多种因素考虑,往往是高校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承担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大部分费用。企业会根据高校提供的条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训练场地。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企业缺少积极主动的意识。这是因为在合作过程中,企业认为优秀的人才留不住,而一般学生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基于这种发展不对等的情况,企业一般很少主动寻求合作,如果有合作,一般也只是停留在表层,不会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企业的核心工作。这与高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发展理念不相符合。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

十九大报告中虽然已经提出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活动中,国家和各省的教育部门并没有制定明确法律法规。导致各省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运行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目前由政府出面协调企业与学校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暂时还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政策法规。山东省德州市周边地区制定的高校技能型人才规划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造成高校专业设置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为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健康发展,国家与当地政府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四)五年制高职教育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

在发展过程中高校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部分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培养目标与教学过程都与当地企业的用人需求之间不相适应,相应的校企合作培养方式并没有真正建立。此外五年制高职层次的学生的专业素养较低,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产品的研发能力与专业服务水平还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仍旧遵循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上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而忽略培养学生的实践的能力。而企业当中则看重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的教育体系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在目前的发展体系中,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接纳实习生的水平上,企业与高校并没有从深层上展开合作。

三、五年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2019年3月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为“教职20条”,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将职业教育发展放到了重要位置上,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相应部署,其次教职20条中明确规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体系中,针对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备,职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还有待加强,企业参与职业办学的动力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要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将高职教育的传统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转变。此外我国的立法机关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省政府、企业与高职院校的职责,为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企业不愿合作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当地的政府部门要做好相应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之间搭建合作的桥梁,并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职责与权益。给校企合作的对接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充分调动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

(三)调整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的最终落脚点是向企业培育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但五年制高职教育中部分专业的设置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之间不相适应,为提高五年制高职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参照企业的生产情况与当地的市场需求,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業选择。除外之外,根据市场的用人需要,高职院校需要随着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中,五年制高职教育需要调整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注重结果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而校企合作过程中,侧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考核时主要参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如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期间,主要以用人单位的评价为主,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严格要求自己,这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企业工作。

(四)企业与高校要建立相应的长效合作机制

学校教育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企业侧重技能型人才的实践经验。因此教育教学活动中,高校要建立教师走入企业挂职锻炼与从企业招聘兼职教师的政策,为校方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奠定相应的制度基础。

四、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发展是当今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还存着一定的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与高校三者之间共同努力,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突破校企合作的发展瓶颈,进而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赣.基于校企业合作模式之下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智库时代,2019(35):38-39.

[2] 丁学所,张本华,赵琛.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1):64-66.

[3] 刘林山,王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16):24-29.

[4] 谭璇.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9):22-24.

基金项目:山东华宇工学院2018年度教育教学与新工科研究项目《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JG14。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发展现状校企合作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