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李芳,加强师德教育

2019-02-11徐文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师德教育教师

摘 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底色。《人民教育》的任小艾曾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僵死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著名的教育家,北京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有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关键词:师德;教育;教师

一、学习李芳什么

河南省信阳市董家河镇绿之风小学李芳老师救学生殉职的故事让人感动,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究竟要学习李芳的什么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禅院,里面有位德高望的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把椅子。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翻墙出去玩了。老禅师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没多久,果然有位小和尚翻墙而入,跳到了“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是先前那么硬,软软的,似乎有些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年,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老师的脊背。小和尚顿时惊惶失措,仓皇离去。

这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禅师的发落。但禅师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禅师的宽容里得到启示,他收住了心,再也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若干年后,成為那里的长老。

禅师的行为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震撼,正是禅师的宽容和爱心唤起了小和尚的潜意识,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舵。

还有一个故事。

一个哲学家用了几年工夫培养了一班学生,他把弟子们带到旷中上最后一堂课。哲学家问道:“这旷野上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十分惊讶,一直在探讨人生奥秘的哲学家,最后一课的考题竟是这么简单。

一个弟子说:“老师,只要用铲子就够了。”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第四个弟子说:“斩草除根,只要把草根子挖出来就可以了。”

等弟子们都说完了,哲学家站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这里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走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从生,而是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这才恍然大司,明白了老师的教诲:要想除掉土地上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

如果一个人的心灵世界长满了宽容、友爱、善良、信念、责任和激情,那他就没有了狭隘、自私、敷衍、冷漠和嫉妒……

学习李芳什么?从这两个故事中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二、什么是师德

什么是师德?通过学习信阳李芳老师的先进事迹,让人明白了许多。

师德是一种热爱。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不是迫于生计或压力;是一种热爱集体荣誉的素养,是对有损集体荣誉的自责和难容;是一种真情,对待学生像自己孩子一样的爱,无论怎样地批评或处罚学生,里面都包含着深深地爱。

师德是学生在出规犯错时,老师给予的教育和警醒,而不是不顾其人格尊严的训斥、挖苦;是学生在没有梦想时老师的一种鼓舞和召唤;是学生在困难时,老师给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和赞许的目光。

师德是教师对自己的自觉和自律,是对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把握,是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精致化操作,而不是一种应付差事的敷衍塞责和误人子弟。

师德是追求不断地学习和阅读的一种境界,是一种不断反思、研究、写作的专业成长。

师德是对本职工作的终生守望,是拒绝浮躁,寻求宁静的一种心态;是对教学技能、职业智慧的不断积累。

师德是学生离开学校的无数个岁月后的美好回忆和眷恋,是学生一生的难割难舍;是融入学生血脉的气质和人格。

师德是一所名校之所以以成为名校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底蕴;是学校文化的最美丽的风景;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长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2018感动中国人物、河南好人张玉滚,师范毕业后,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安贫乐道,甘为人梯,“蜗居”山乡,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了17年。贯穿其思想深处的是爱,是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

三、师德就是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底色。《人民教育》的任小艾曾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僵死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著名的教育家,北京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有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全国人代表、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主张:“让爱陪教育一起走”。他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教师,首当其冲的是要爱学生。所有有成就的教师、成功的教师,无一不是对学生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教师。张玉滚的宿舍里,曾经住过多名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们和张老师生活在一起……。“每当学生有困难,他都会伸出关爱之手,从几十无、到数百元资助他们。究竟帮助过多少学生,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师爱应该是无私的不间断的。张玉滚老师不因学生的贫困而不予以关怀;莎莉文不因海伦是盲人而厌弃;拉丁尼不因但丁家境坎坷而冷落……现实生活中,学生也是人人有差异,家庭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特长不同、习惯不同、素养不同,那么教师都要给予均等的爱,不鄙视贫穷,不歧视差生,不放弃另类。

师爱应该是不求回报的。他说:“水往下流,爱往下流,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手和脚的关系。脚痛手可以摸到,手痛脚摸不到……你不需要把爱回报给我。”少了些回报意识,也就少了些师爱的功利性。这才是纯洁的师爱、真正的师爱、伟大的师爱!一个老师,送走一班迎来一批,送走一批又迎来一届,惟有师爱是永恒的!而这种爱会温暖学生一生,感染学生一生!

师爱是一种教育艺术,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师爱不同于母亲对孩子的爱,而是一种对教育规律的自觉把握、对职业岗位自觉认同的情感投入、情感的释放。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激励是一种师爱,关心是一种师爱,宽容是一种师爱,惩戒是一种师爱,期待是一种师爱,赏识是一种师爱,引导是一种师爱,矫正是一种师爱,规劝是一种师爱……师爱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芳香的阳光、晶莹的雨露、方向的舵手、明亮的灯塔、希望的绿洲、温馨的港湾……

的确,师德无尚,师爱无疆。一个教师,如果有了真切的师爱,就会有对教育的更深刻地理解,对事业宗教般的情怀;就会有平凡的生活中更多的精彩和幸福;就会远离职业的倦怠和工作的敷衍;就会没有了对学生的种种体罚和抱怨!

桃李不言,芳香永在。李芳,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诠释了什么是师德的内涵。学习李芳,就是要洒向校园都是爱,让师德成为不落的太阳。

加强师德教育有何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教师,首先就是要热爱学生。所有有成就的教师、成功的教师,无一不是对学生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教师。看过李芳老师的报道,“每当学生有困难,他都会伸出关爱之手,從几十无、到数百元资助他们。究竟帮助过多少学生,连她自己也不清楚”。霍懋征老师说:“我爱每一个学生,我60年来没有丢下一个孩子!”全国特级教师于漪也是爱生如子,她深有体会地说,老师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莎莉文。“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这的第一天,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这一天。莎莉文走进了我的生命,让我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属于她,我的才能、抱负和欢乐,无不由她的爱所点化而成……”但丁,5岁时母亲去世,生活的悲剧夺去了他的欢乐。在他生命的旅途中他同样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拉丁尼。拉丁尼给予了他父爱般的关怀:“你是一点钟一点钟地教导我如何使自己成为不朽的,你那种亲切、和善、父亲般的形象,始终固定在我的记忆里……”这种爱给予了但丁生活和奋进的力量,影响了他的一生。

师爱应该是无私的不间断的。李芳老师不因学生的贫困而不予以关怀;莎莉文不因海伦是盲人而厌弃;拉丁尼不因但丁家境坎坷而冷落……现实生活中,学生也是人人有差异,家庭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特长不同、习惯不同、素养不同,那么教师都要给予均等的爱,不鄙视贫穷,不歧视差生,不放弃另类。

学校要有大楼,要有大师,更要有大爱。师德就是大爱。它是一种教育艺术,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它不同于母亲对孩子的爱,而是一种对教育规律的自觉把握,对职业岗位自觉认同的情感投入、情感的释放。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激励是一种师爱,关心是一种师爱,宽容是一种师爱,惩戒是一种师爱,期待是一种师爱,赏识是一种师爱,引导是一种师爱,矫正是一种师爱,规劝是一种师爱……师爱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芳香的阳光、晶莹的雨露、方向的舵手、明亮的灯塔、希望的绿洲、温馨的港湾……

能力可以大小,师德必须无边。师德无尚,师爱无疆。一个教师,如果有了真切的师爱,就会有对教育的更深刻地理解,对事业宗教般的情怀,就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有更多的精彩和幸福,就会远离职业的倦怠和工作的敷衍,就会没有了对学生的种种体罚和抱怨。

师德,就是坚持一言一行爱为本,一思一念正为先,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耳不乱于阿谀之辞,足不涉于奢靡之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桃李不言,芳香永在。学李芳,做李芳,愿师德这颗鲜红的太阳,永远高悬在每个校园的上空,高悬在学生的心灵的天空,照耀着学生生命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 钱逊.以德治国看教育的地位和师德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1(11)。

[2] 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J].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

作者简介:徐文君(1989.11- ),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师德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圆我教师梦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