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设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探索

2019-02-11邹宇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5期

邹宇君

摘 要: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企业需求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分析建设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必要性、现状和存在问题,在现有主要实训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点关于会展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高职会展;会展实训;会展工作室

随着中国会展业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地高校也掀起了一股开设会展专业的浪潮。2017年,全国共有290所本科、专科高校开设会展专业,招收了约1.5万人,其中高职约1万人。仅广东一省便有11所本科院校和20所大专院校开设会展专业。与不断创新高的会展人才数量相伴随的,是日益凸显的会展人才综合素质与会展企业用人需求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基于现状,高职院校应加大会展实践教学的投入,围绕会展综合实训模式,开展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努力缩小与会展企业需求的距离。

一、建设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必要性

(一)建设综合实训模式是提升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目前,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组成。其中,实践教学主要由校内实训项目与会展活动顶岗实习构成。校内实训项目旨在针对会展活动中各项工作岗位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实操性训练,而校外顶岗实习则是在学生完成相应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后,参与有关会展项目的实操性工作。会展综合实训模式的建设将有助于丰富学生校内实训项目的多样性和仿真性,同时加强校企融合,提高学生对于会展行业的认知水平与实操技能,并最终提升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建设综合实训模式是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组成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以培养具备会展项目策划、营销、管理和运营能力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达成这一学习成果需要一套包涵了理论、校内实训及校外实习项目的课程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会展综合实训模式将提供教学过程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基础设施,同时也可以作为培养会展人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成果评估等环节的场所。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涵盖了展会、会议、娱乐、赛事等等活动项目在内的策划、营销、管理、服务和运营等多方面內容,对会展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有较高要求,而会展专业综合实训模式是其关键组成部分。

(三)建设综合实训模式是高职会展专业产学结合的主要平台

产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其区别于本科院校的主要特征之一,贯穿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需要以推进产学结合,就必须建设一个不仅具备仿真性,且能够提升校企融合程度的综合实训模式,以便于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了解与接触会展行业各个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工作流程,提升在会展项目策划、会展项目营销、会展项目管理与服务及会展设计等核心工作方面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实训与实践环节现状与问题

(一)现有实训基础设施难以达到“仿真性”

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实训室建设是为了实现对会展活动各个主要岗位群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的模拟。因而实训室建设应该最大程度地根据会展企业及会展活动所处环境来还原。然而,受制于资金、场地、师资等资源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要将上述环境在校园中进行仿真还原可谓困难重重。以会展活动中的展会现场管理为例,在100-300平方米的实训室中搭建若干标准展位与特装展位成为不少高职院校会展实训室的标准配置。然而,要在此基础上完成展会现场管理与服务的仿真训练却有较大难度。现实中,一场展会面积小则5000平方米,大可达数十万平方米,现场的人流量之大与信息量之复杂并不是在实训室中可以简单模拟的。会展活动的其他领域均有其独特性使其实际环境难以搬到校园中。

(二)企业实践环节类型与岗位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主要形式是到当地展会、会议活动中进行现场管理、服务类工作。该类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对感受活动现场氛围、掌握现场管理与服务技能有积极作用,是对现有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的良好补充;同时也使院校与企业可以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增强校企联系。然而, 展会与会议只是会展活动中的其中两种类型,同时展会与会议现场管理与服务也只是诸多环节中的中后段环节,过多地参与该类实践活动无助于提升学生对会展行业的认识和会展工作各个重要环节的实操能力。

(三)校园自办会展项目中教师参与度有限

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校园自办活动,能够完整地体验会展项目从策划、筹备到宣传推广、活动管理、运营及其他后续工作这一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丰富的校园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次参与上述实操的机会。这一过程中,会展专业教师也将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在这些由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中,教师除了扮演指导老师和建议者的角色外,很难对学生在活动中执行中的表现做出评估,因而无法从会展专业教学的角度对学生给以相应的反馈和评价。

三、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综合实训模式建设思路

针对上述综合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和会展专业实训与实践环节的问题问题,在原有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模式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会展专业综合实训模式作如下思考:

(一)依托当下实训资源成立“会展工作室”

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会展工作室”,充分利用实训设施与设备,将理论知识与实操训练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工作能力。“会展工作室”将由在校会展专业学生自组团队独立运营,可承接校外企业会展项目和校内各类活动所需服务,或提供相应支持。通过需求明确的企业或校内“订单”,提升学生对企业和活动各环节工作的理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二)合理扩建实训室拓展校企合作新模式

会展企业除了在上述现场管理与服务环节需要得到院校资源支持外,在策划、筹备和宣传等环节亦有不同程度的资源需求。通过合理扩建实训室,完善校内实训室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在校学生对会展企业的服务能力。如在校内实训室内设置视觉与平面设计制作区、影视制作区,可为企业策划与设计活动宣传方案、KV(Key Vision,即主视觉海报)、现场布置与装饰方案、宣传视频等,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各项会展活动前期宣传阶段实践工作。

(三) 结合师资力量开设“校园自办会展项目”类实操课程

传统教学方法中习惯将实际会展项目案例搬到课堂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而在拥有了上述实训基础设施和“会展工作室”的加持后,则可以把课堂搬进会展项目,将课堂教学与校内会展项目有机结合,最大化利用校内实训设施设备。通过开设“校园自办会展项目”课程,教师根据相关会展项目一般流程制定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分工,综合指导活动策划、管理与运营;学生在课程要求框架下,运用前续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自主策划并负责项目落地,并做好项目总结工作;教师全程跟踪记录学生工作情况,结合总结报告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估与反馈。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7)[EB/OL].www.ccpit.org,2018-1.

[2] 陈颖. 探索“校中展、展中校”高职会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

[3] 陈平.建设高职会展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路[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04).

[4] 张红.关于建设高职校内会展实训基地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9(30).

[5] 黎玲.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初探[J].现代教育管理,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