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患者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2-11高飞乔琳
高飞,乔琳
(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 264200)
足部动脉弓能够为人体建立胫后动脉与胫前动脉之间的血流回路,足部灌注可得到保证[1]。足部动脉弓与相邻区域Angiosome形成的侧支血管能够改善特定区域Angiosome供氧动脉以及下肢动脉硬化累及血液供应情况,因此足部动脉功能是人体侧支循环系统的重要枢纽,也是小腿主干动脉的延续[2]。现阶段,临床关于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影响因素缺乏研究,该次研究以该院于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48例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研究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148例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数量为92例,女性患者数量为56例,年龄为59~86岁,平均年龄为(70.82±6.95)岁。依据足部动脉弓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足部动脉弓不良组(n=109)与足部动脉弓良好组(n=39)。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统计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浓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年龄、性别、吸烟史等
1.3 评价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8 h以上无热量摄入情况下,空腹血糖浓度不低于7.0 mmol/L。葡萄糖耐量口服试验2 h测量血糖浓度不低于11.0 mmol/L,随机血糖浓度超过11.1 mmol/L,伴有高血糖危象或临床症状。将全部患者糖尿病病程区分为10年以下和不低于10年。吸烟史:每日吸烟1支以上。体质量指数为体重与身高之比。
足部动脉弓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判断,主要指标包括无足部动脉弓、不完全足部动脉弓、完全足部动脉弓。无足部动脉弓:足底动脉、足背动脉不存在,侧支循环为足部血液循环的主要方式。不完全足部动脉弓:足部或足底仅存在1条动脉。完全足部动脉弓:第1趾动脉或足底深动脉与足底和足背动脉连接,足底动脉和足背动脉均存在。该次研究依据足部动脉弓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足部动脉弓不良组(n=109,足部动脉弓、不完全足部动脉弓)与足部动脉弓良好组(n=39,完全足部动脉弓)。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为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n(%)],检验方法为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s),检验方法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平均血小板体积、空腹血糖浓度指标比较,足部动脉弓不良组显著高于足部动脉弓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患者数量,足部动脉弓不良组显著高于足部动脉弓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年龄等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重症肢体缺血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外周血管病变,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肢体坏疽、缺血性溃疡、静息痛,发病原因与动脉血液供应量减少有关,如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导致患者在非外力创伤的情况下进行截肢[3]。临床研究表明,重症肢体缺血的发病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下会对机体末梢血管产生影响,其中足部动脉和膝下动脉影响最为严重。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通过恢复缺血区域供血,使足部和末梢血流量充足,促进伤口部位愈合,缓解患者疼痛,避免采取截肢治疗的方式[4]。足部动脉末梢循环、足部主干血管、小腿之间连接的枢纽是足部动脉弓。外周动脉血管硬化与其病变程度有关,因此足部动脉弓能够反映出人体下肢末梢循环情况,对于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患者预防以及系统性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医疗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血管介入治疗器材和技术的完善,坏疽、足趾溃疡的质量能够达到足部动脉血管腔级别。足部动脉弓是膝上血管和膝下血管重要的流出通道,足部流出的质量与足底和足背弓吻合程度密切相关。膝下动脉闭塞无法实施顺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以利用pedal-plantar loop技术将目标血管及时开通,以此来解决血管解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
表1 足部动脉弓病变影响因素分析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平均血小板体积、空腹血糖浓度指标比较,足部动脉弓不良组显著高于足部动脉弓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患者数量,足部动脉弓不良组显著高于足部动脉弓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年龄等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属于外周动脉硬化的重要诱因,糖尿病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硬化的概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发病初期,糖代谢异常会利用身体的多种机制对外周动脉硬化产生影响,如炎症因子激活、血小板功能亢进、纤维系统功能性失衡、凝血功能异常、氧自由基激活、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微小血管会逐渐积累外周动脉硬化,其中踝部和小腿动脉受影响最为严重,足踝部末梢血管和小腿流出的通道会严重受阻,并伴有代谢功能障碍、缺氧、缺血等问题,进而产生溃疡和重症肢体缺血。空腹血糖浓度是糖代谢异常的主要指标,依据相关数值能够体现出人体调节血糖功能受损的程度以及糖尿病发展进程。足部溃疡的重症肢体缺血患者普遍存在足部动脉弓受损,因此可以将空腹血糖浓度升高作为重症肢体缺血的危险因素,为此需要在治疗期间积极控制血糖,避免坏疽和溃疡的发生。通过对于ROC曲线等因素的研究可知,6.6 mmol/L足弓动脉不良的临界点,一旦患者血糖监测达到该数值,需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糖尿病病程与重症肢体缺血发生有关,通过该次研究结果可知,10年以上外周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足部经皮氧分压、踝肱指数等指标,早期开展该疾病的防治,预防溃疡和坏疽的发生。
衡量血小板活性的重要指标是平均血小板体积,该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出血小板生成情况和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情况。人体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动脉血管病、血小板异常活化的相互作用有关,心肌梗死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概率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成正比,利用平均血小板浓度能够对再灌注损伤实现有效预测,研究人员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得知,9.1fl是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临界点,如超过该数值,将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可以将平均血小板浓度作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预测因子,需要患者加强日常检测,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由此可知,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患者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影响因素包括空腹血糖浓度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等因素有关,如患者出现上述因素和临床症状,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加强对血糖和血小板的指标检测,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等方式加强对血糖的控制,降低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发病率。同时,该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不足,缺乏同类医疗机构数据对比分析,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具体临床影响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分析。现阶段,重症肢体缺血患者普遍服用降糖药物、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规范用药情况也会对血流动力学等指标产生影响,因此该次研究中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因素,需要在未来研究中加强对患者用药情况的控制,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