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栓塞的超声诊断探讨
2019-02-11温明倩张振娥
温明倩,张振娥
(1.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中心卫生院,山东滨州 256805;2.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滨州 256800)
下肢深静脉栓塞疾病主要发病于术后患者,手术结束后需长时间卧床需求,从而导致机体血液循环缓慢,进而产生血栓。下肢深静脉栓塞会引发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行动障碍等症状,若错失理想的治疗时间,会有截肢的可能,这对患者的机体健康程度与心理状态均有所不利影响。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持续性完善与进步,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性,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超声技术可观察血管血流情况,了解患者机体状况,从而为医师提供有效的数据进行参考,优化治疗方案[1]。因此,该文针对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实施超声诊断,观察其临床诊断价值,以2018年7月—2019年1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75例未有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75例存在下肢深静脉栓塞作为实验组。对照组75例:男45例,女性30例,患者平均年龄(53.78±2.11)岁;实验组75例:男46例,女性29例,患者平均年龄(53.77±2.07)岁;两组在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患者或者家属同意此次研究;剔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对此次治疗药物过敏者;(3)精神系统疾病;(4)听力、沟通障碍者;(5)肝肾功能异常;(6)恶性疾病。
1.2 方法
先告知患者检测流程,提高其配合度,将检查部位显露出来,保持仰卧位姿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实施检查,设定探头频率等相关参数,对髂骨静脉检查时,调整机体姿势,膝盖保持屈曲,下肢外展,仍为仰卧位。对径后静脉与腘静脉实施检查时保持俯卧位姿势。若需要实施腹腔静脉,告知患者一定保持空腹状态,实施横切面、纵切面扫描观察血流情况,针对下肢处于肿胀的患者更改为低频凸探头实施检查,通过血流变化情况与血管内径的情况分析下肢深静脉栓塞严重程度,当内径狭窄超过70.00%以上表明有静脉栓塞,若血管走形都出现栓塞则为完全栓塞,只是部分血管有栓塞情况则为部分栓塞。
1.3 观察指标
记录超声诊断结果准确率情况,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管内径变化情况实施比较,观察下肢深静脉栓塞具体栓塞部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位置与诊断准确率
7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确诊73例,诊断准确率为:97.33%。其中股总静脉占比34.25%,股浅静脉占比20.55%,股深静脉占比4.11%,胫后静脉占比17.81%,腘静脉占比23.29%。具体见表1。
2.2 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静脉血管内径情况
两组在静脉血管内径参数方面互比,实验组患者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胫周围静脉近段与内侧腓肠静脉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腘静脉指标互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体见表2。
表2 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静脉血管内径情况[(±s),mm]
表2 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静脉血管内径情况[(±s),mm]
组别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胫周围静脉近段内侧腓肠静脉 腘静脉对照组(n=75)实验组(n=75)χ2值P值13.54±1.34 8.48±0.87 4.604<0.05 7.71±0.53 5.31±0.54 4.676<0.05 2.81±0.32 1.60±0.26 4.324<0.05 4.71±0.24 3.51±0.26 4.435<0.05 5.78±0.23 6.01±0.24 1.021>0.0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栓塞是临床中常见疾病,肢体血管发生阻塞性病变,对此疾病有一定诊断难度,需先了解栓塞具体情况,比如观察栓塞涉及的血管段情况,是否完全栓塞以及受累血管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相对应的治疗从而减少机体不适感,促进机体康复。
表1 超声诊断位置与诊断准确率[n(%)]
导致下肢深静脉栓塞主要因素为机体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血液循环慢,甚至还会引发静脉曲张等疾病。静脉壁受损多与注射刺激性溶液或者高渗溶液有所关联。感染性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多与静脉周边感染有一定联系。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静脉血栓主要原因,机体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会导致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容易出现异常情况[2],而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主要与休克、肿瘤、创伤以及手术有所关联。术后机体血小板聚集能力提升,血清前纤溶酶抑制剂和纤溶酶活化剂水平提升,进而降低纤维蛋白溶解[3]。
下肢深静脉栓塞多发病于术后,手术结束后患者需卧床休息,机体麻醉行动不便,此疾病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变,血管中的血液处于凝集状态,血液循环差,从而加重病情,导致皮肤溃疡、肿胀、疼痛等情况,影响下肢活动状况。此外,下肢深静脉栓塞还会诱发继发性静脉曲张,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状况,若血栓出现脱落情况还会导致肺栓塞,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对下肢深静脉栓塞疾病可应用超声、X线、静脉造影以及实验室等方法检查,其中静脉造影属于有创操作,一旦操作不当会增加静脉炎疾病的发生率。
临床中,对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实施诊断,不仅要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还应通过相关检查,从而确诊疾病,其中X线静脉造影是下肢深静脉栓塞诊断金标准,但此方法属于有创操作,具有危险性,从而受到一定限制。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超声诊断技术也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下肢深静脉栓塞诊断准确率也明显提高,为下肢深静脉栓塞疾病的诊断打开一条新的途径。通过临床数据发现:超声诊断技术已经逐渐取代X线静脉造影。超声检查针对下肢深静脉栓塞影像学表现为:受累血管段管径处于增宽状态,管壁弹性差,管腔内有实质回声情况。
通过此次研究中得知:75例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确诊73例,诊断准确率为:97.33%。其中股总静脉占比34.25%,股浅静脉占比20.55%,股深静脉占比4.11%,胫后静脉占比17.81%,腘静脉占比23.29%;两组在静脉血管内径参数方面互比,实验组患者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胫周围静脉近段与内侧腓肠静脉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腘静脉指标互比,不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血栓主要形成在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胫周围静脉近段与内侧腓肠静脉,发生在腘静脉概率较低,也充分体现了超声诊断的优势性与临床价值,能清晰地将下肢静脉血管形态显示出来,了解血管内径变化,从而为医师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制定合理化治疗方案,尽快调节机体不适,提高预后效果[4]。
一旦确诊为下肢深静脉栓塞疾病,及时告知患者此疾病的诱发因素与危害性以及导致机体不适症状反应情况,达到增强患者自我管理与保护作用。同时,医护人员也加强对其观察,指导其正确的活动,并做好预防性护理过程,术后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是否有水肿以及肌肉是否有压痛等症状,有效避免栓塞情况发生。针对患者与家属的疑问认真解答,从而释放其内心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调节机体不适症状[5]。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栓塞对患者机体健康非常不利,若不及时治疗还有诱发肺栓塞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时诊断并开展相对应治疗对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超声诊断已经成为临床中首选诊断方法,不仅诊断准确率高,还对机体无创伤,有着及时、有效、安全的优势,符合临床需求,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