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降低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探讨

2019-02-11刘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围术下肢血栓

刘芳

(山东费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3400)

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一种并发症,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液凝结于血管中,阻碍血液回流,最终形成血栓的症状[1-2]。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DVT可能会发展为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者甚至丧失患肢功能或瘫痪,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表明,围术期护理对于DVT具有预防作用。鉴于此,该研究将探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降低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以2018年1月—2019年5月为研究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5.61±4.28)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4.94±4.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知晓该项研究并审核,知情同意书均由患者及其家属签署。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CT和X线确诊;②意识清醒并同意参与研究者;③有认知、沟通、书写能力者。(2)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脏、肝、肾等器官疾病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物品准备、术后卫生及运动护理等。观察组给予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规范化护理小组,为每个护理人员分配患者,明确落实个人职责范围,护理前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真实需求,制计针对性护理计划。(2)术前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登记患者体质量指数、病史等详细资料,测定患者心肺功能,了解患者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等信息,采用心理学方法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护人员和治疗环境,为患者讲解手术过程、病因及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消除紧张情绪,鼓励、安慰患者,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构建良好医患关系;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下肢骨折手术具体操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以及预防措施。(3)术中护理,术中与患者及时沟通,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状况,在手术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保证手术成功率。(4)术后预防及护理,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气促、胸闷、咳血等症状,督促患者进行适量运动,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收集患者反馈意见,小组成员共同采取头脑风暴法思考解决办法并实施,总结意见及实施效果。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Homans征为阳性且患者患处皮肤呈暗红色。(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量表包括社会功能、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心理健康、躯体角色、情感角色、心理卫生、肌体疼痛以及生命力,各项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3-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26±3.24)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24±1.84)d,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71,P=0.00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86%(8/3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1/35),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90,P=0.012)。

表1 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s),分]

时间 组别 社会功能 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 躯体角色 情感角色 心理卫生 肌体疼痛 生命力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值P值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值P值42.51±7.68 43.21±7.43 0.388 0.700 73.79±8.36 84.65±6.67 6.008 0.000 43.53±6.18 44.11±6.08 0.396 0.694 72.84±5.79 81.26±6.75 5.601 0.000 45.62±5.87 44.91±5.64 0.516 0.608 72.27±6.79 81.74±5.54 6.393 0.000 46.31±5.76 46.28±5.49 0.022 0.982 72.72±6.33 81.73±5.16 6.527 0.000 43.74±6.87 43.59±6.58 0.093 0.926 73.46±5.37 81.46±6.14 5.802 0.000 44.18±6.75 44.28±6.51 0.063 0.950 72.76±5.84 82.63±6.08 6.926 0.000 43.34±6.64 43.67±6.52 0.210 0.835 73.31±5.32 81.82±6.11 6.214 0.000 45.12±5.92 45.34±6.04 0.154 0.878 72.57±6.12 80.73±6.27 5.510 0.000

2.2 SF-36评分

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回流压力由于多种原因下降,导致静脉内血流异常凝固,研究表明,形成深静脉血栓因素主要包括卧床时间较长、活动量较少、年龄较大以及早期使用止血药物等,同时患者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也是产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5-6]。因此应为患者提供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组给予患者一系列防范及护理措施,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时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防范及护理措施,术前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传授下肢骨折及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暗示、鼓励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依从性,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术中配合主治医师,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感受及需求,避免出现异常情况;术后,采用压力泵加压患处,通过物理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由于患者麻醉恢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易产生焦躁情绪,不利于后续护理工作开展,医护人员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告知其疼痛产生原因,通过音乐、交流沟通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应激,必要时给予其疼痛药物使用,如注射适量麻醉剂,并叮嘱患者不可过量使用,根据疼痛程度的降低逐渐减少用量;教授患者活动方法,在初期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进行适当肌肉拉伸、抬腿等活动,叮嘱家属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身体素质,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缓解负面情绪,收集患者反馈意见,根据意见进行针对性改进,对此次研究进行总结,为之后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7-8]。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围术期预见性护理提升护理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有助于下肢骨折患者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例数,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可缩短下肢骨折患者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围术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