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观察
2019-02-11郑娟娟
郑娟娟
(临沂金锣医院,山东临沂 276000)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由于病情严重,需卧床静养,长期缺乏活动,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异常凝结,导致管腔阻塞静脉回流障碍,进而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1-2];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医治,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发生肺栓塞,存在致死的可能。为了改善患者的病情,在治疗期间,应该加强临床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观测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改善相关症状。此次试验旨在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方案,以2018年1月—2019年3月为研究时间段,现将试验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3:17,年龄分布在43~72岁,年龄均值为(56.3±1.2)岁;原发疾病类型:颅脑外伤一共17例、颅脑肿瘤一共12例、脑血管病一共8例、其他疾病3例;②观察组40例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4:16,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2岁、72岁,中位数年龄(56.02±4.05)岁;原发疾病类型:颅脑外伤一共18例、颅脑肿瘤一共12例、脑血管病疾病8例、其他疾病一共2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的价值。此外,此次试验计划合乎医学伦理道德,患者家属知悉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方案后,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给予对症护理干预,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方法,主要护理干预方法包括:(1)心理护理干预。在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语言、行为、神态,掌握其心理特征,及时疏导其负性情绪,告知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让患者做好心理转杯,遵照医嘱预防这一并发症的发生。(2)健康宣教。在健康宣教过程中,需对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进行及时评估,中等以上风险患者重点关注,告知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评估结果,介绍高龄、吸烟、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督促患者加强自我管理,积极配合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工作。(3)静脉护理。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量,手术操作尽量精细、轻柔,以免损伤下肢静脉内膜,规范使用止血带,术毕,在患者麻醉清醒前,按摩双下肢部位,促进血液回流,麻醉清醒后,抬高患肢,宽松着衣,对于需长期输液的患者,可应用静脉留置针,尽量不要在下肢静脉穿刺,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前绑扎止血带的时间,在应用尼莫地平、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时,加强药液渗漏防范,如若穿刺部位红肿,给予喜辽妥软膏,取适量,然后均匀涂抹,使浅表血栓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4)饮食护理干预。加强饮食管理,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食物,尤其是木耳、番茄、香菇等可降低血液黏度的食物,核桃、小麦、燕麦等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和全谷物,均衡搭配主食、肉类、蔬菜,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控制在2 000 mL左右,促进排尿。(5)运动干预。对于需卧床静养的患者,可取半卧位,下肢抬高15°,于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进行按摩,指导患者进行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训练及足趾训练,同时,让患者可穿戴弹力袜,应用足底动静脉泵,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膝盖部位不可用枕头垫高,以防髋部过度弯曲,压迫静脉,造成血流回流障碍[3-4]。
1.3 判定标准
干预后,采集患者适量血液标本,对患者的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包括:(1)D-二聚体(DD);(2)凝血酶时间(TT);(3)凝血酶原时间(PT);(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纤维蛋白原(Fbg);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腓肠肌压痛、下肢肿痛、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进行比较;此外,采取该院自制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前两项满意度之和。
1.4 统计方法
此次试验所记录的基础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取[n(%)]代表,然后采取χ2进行验证;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s),组间对比方式为t检验,若计算得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在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方面的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为(0.35±0.08)mg/L,纤维蛋白原为(2.30±0.32)g/L,凝血酶时间为(18.12±1.35)s,凝血酶原时间为(13.58±0.9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8.12±2.05)s,对照组D-二聚体为(0.54±0.11)mg/L,纤维蛋白原为(3.65±0.29)g/L,凝血酶时间为(14.02±1.16)s,凝血酶原时间为(10.01±0.84)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1.14±1.85)s。结合数据可知,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方面均明显要比对照组短,在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的比较
在腓肠肌压痛、下肢肿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在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的比较[n(%)]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40例患者,在护理满意情况方面,满意一共26例(65.00%)、基本满意一共11例(26.50%)、不满意一共3例(7.50%),护理总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40例患者,满意一共14例(35.00%)、基本满意一共16例(40.00%)、不满意一共10例(25.00%),护理总满意度为75.00%;结合数据可知,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常发性的并发症,在临床上表现为下肢肿胀、局部疼痛、行走无力等症状,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会产生淤滞性溃疡、继发性静脉曲张等后遗症,而且有血栓脱落致死的风险[5-6]。在患者住院期间,强化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健康宣教、静脉护理、饮食护理干预、运动护理干预等措施,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改善[7-8]。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从中表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做好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干预工作非常关键,能够促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降低,并提升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因此,值得推与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