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19-02-11王霞
王霞
(费县梁邱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 273416)
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会对产妇预后效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剖宫产术孕产妇加强护理干预。鉴于此,该次以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1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分析评价风险评估和个性化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将该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1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满足剖宫产术指征条件,且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已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年龄分布在23~37岁,平均年龄为(30.8±1.2)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孕周为(39.8±0.2)周。对照组60例,年龄分布在24~36岁,平均年龄为(30.9±1.1)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孕周为(39.7±0.3)周。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
1.2 方法
该次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方法,严格按照妇产科一般护理流程执行,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有序开展。观察组则采取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方法,包括:
(1)风险评估。在科室内部及时构建风险评估小组,包括科室经验丰富的护士、医生以及其他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对孕产妇是否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如监测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凝血功能指标水平(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等,若存在高危因素,需及时对症防护,预防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个性化护理。对孕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普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原因、危害,提高孕产妇认知水平,进而提高孕产妇在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同时,剖宫产术后,如果孕产妇行动不便,在病床上可帮助孕产妇按摩肢体、被动活动肢体,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早期恢复良好的孕产妇,指导其进行早期肢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并且,需对患者制订营养、健康的饮食计划方案,以富含维生素E类因素为主,如坚果、小麦、核桃等,多食香菇、木耳等,营养搭配均衡,促进机体康复。此外,指导患者穿戴弹力袜,合理使用足底动静脉泵,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得到有效促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量使用小剂量抗凝药物,起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1.3 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肿胀指数及VAS评分,指数越低及评分越低,代表患者肢体肿胀程度越轻、疼痛症状越轻。
(3)比较两组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包括:①D-二聚体;②血小板计数;③凝血酶原时间;④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4 统计方法
此次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采取(±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60例,发生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发生19例,发生率为31.67%。结合数据可知,观察组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5,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VAS评分及肿胀指数方面的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VAS评分为(5.68±0.34)分、护理后为(1.68±0.35)分,护理前肿胀指数为(5.60±0.21)、护理后为(3.10±0.23);对照组,护理前VAS评分为(5.69±0.33)分、护理后为(3.08±0.42)分,护理前肿胀指数为(5.61±0.19)、护理后为(4.29±0.25)。结合数据可知,两组护理前VAS评分及肿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3、1278,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7、5.129,P<0.05)。
2.3 两组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的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水平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方面,观察组则均明显要比对照组长,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D-二聚体(μg/L)血小板计数(×109/L)凝血酶原时间(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2.24±0.40 3.41±0.52 5.218<0.05 180.25±17.69 220.26±17.25 9.264<0.05 12.73±0.57 9.12±0.91 5.163<0.05 35.88±2.65 30.34±2.61 6.728<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针对剖宫产孕产妇,为了促进其术后预后效果的改善,需针对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该次重点提到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方法的应用。
一方面,通过风险评估可以了解孕产妇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方案奠定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个性化护理涉及个性化健康宣教、针对孕产妇剖宫产术后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并加强饮食干预。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取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采取一般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的31.67%低;同时,观察组护理后肿胀指数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水平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方面,观察组则均明显要比对照组长;从中可知,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针对剖宫产术孕产妇,采取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可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所以值得采纳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