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PCT、hs-CRP、Fbg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足感染关系
2019-02-11邢美芹
邢美芹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中心卫生院,山东淄博 255422)
糖尿病属于最常见的慢性疾病,结合国内文献资料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差、血糖控制不稳定、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等问题,造成较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波动较为频繁或者长期控制不良情况下出现相关并发症[1]。糖尿病并发症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低下以及生存时间缩短的重要原因,因而对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对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出现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较多患者面临致残、致死结局[2]。近年来,关于相关炎症因子在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为证实分析PCT、hs-CRP、Fbg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足感染关系,从而为糖尿病足感染辅助诊断、预防以及早期干预奠定基础。该文结合该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诊的相关糖尿病患者,对其PCT、hs-CRP、Fbg水平变化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3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包括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9.62±4.36),糖尿病病程:3~9年、平均病程(6.22±0.85)年。B组:30例糖尿病足未合并感染,包括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9.60±4.40),糖尿病病程:3~9年、平均病程(6.20±0.88)年。C组:30例糖尿病患者,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58±4.41),糖尿病病程:3~9年、平均病程(6.25±0.82)年。3组患者上述胡资料满足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足以及糖尿病足感染患者;(2)经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有完整记录。排除标准:(1)免疫功能异常患者;(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急慢性感染等影响该文研究指标患者;(3)合并糖尿病其他并发症患者;(4)预测生存期不足6个月患者。
1.3 方法
分别测定A组、B组、C组人员PCT、hs-CRP、Fbg水平,检查仪器包括:SYSMEX希森美康全自动凝血分析仪CA-620、贝克曼库尔特UniCel DxI 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次日抽取静脉血液2 mL,采血后室温静置,常规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由专业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相关指标检测,其中PCT使用化学发光法完成检测,hs-CRP应用免疫比浊法完成检测,Fbg应用凝固法完成检测。检查完成后做好不同患者数据记录与分析。
1.4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不同患者PCT、hs-CRP、Fbg水平;(2)相关性分析。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均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研究数据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应用SPSS 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患者PCT、hs-CRP、Fbg水平比较
对不同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从糖尿病、糖尿病足向糖尿病足感染发展过程中,总体PCT、hs-CRP、Fbg水平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A组PCT、hs-CRP、Fbg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而B组PCT、hs-CRP、Fbg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患者PCT、hs-CRP、Fbg水平分析(±s)
表1 不同患者PCT、hs-CRP、Fbg水平分析(±s)
组别PCT(mg/mL)Hs-CRP(mg/L) Fbg(g/L)A组(n=30)B组(n=30)C组(n=30)t值P值5.313.19 0.911.35 0.080.12 7.589/8.973/3.354 0.000/0.000/0.005 10.937.43 6.103.29 4.021.84 3.255/4.944/3.022 0.005/0.000/0.010 4.641.21 3.680.74 3.200.78 3.707/5.848/2.445 0.000/0.000/0.015
2.2 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组感染患者PCT、hs-CRP、Fb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显示PCT变化与Fbg变化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r=0.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和Fbg水平变化同样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占有较高比例,临床文献报道资料统计指出,糖尿病足发生率在12.0%~15.0%,通过对糖尿病足实施早期诊断有助于尽早对糖尿病足进行治疗干预,延缓并阻止病情发展,消除糖尿病足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时间所产生的影响[3]。
结合现代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足的相关研究分析,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如长期高血糖水平情况下引起的神经病变,患者缺乏自我保护造成足部创伤,此外部分患者存足溃疡史或者足部畸形,这些都使得糖尿病足发病风险明显提高[4]。糖尿病足感染会加重糖尿病足病情发展,感染严重患者因为溃疡创面较大,通常面临截肢的结局。
随着对糖尿病足感染诊断的深入研究与分析,较多实验室指标逐渐在糖尿病足辅助诊断以及病情监测方面得到应用。根据当前研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为常见的一种生物标记物,健康人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极低,血清降钙素原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人体在出现全身细菌感染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在感染后2~6 h内出现明显升高。临床关于血清降钙素原应用价值的研究报道较多,且证实血清降钙素原可用于细菌感染、脓毒血症、败血症等疾病的诊断[5]。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能够用于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全身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期间,通过对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可指导患者治疗,并评价抗生素治疗效果。现有文献报道认为,患者全身感染越严重,则其体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上升越明显,并证实了感染程度与PCT含量存在正相关。
超敏C反应蛋白也属于常用的炎症反应标志物,结合现有研究分析,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急性炎症反应等都会引起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快速升高,随着病情好转,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逐渐下降,研究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有正相关,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可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鉴别。随着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的频繁应用,其临床应用范围也进一步得到延伸,文献报道认为超敏C反应和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病情发展、病情严重程度、患者预后等有着密切关系,此外,超敏C反应蛋白还与糖尿病较多并发症发展存在关联性。总之,通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能够作为糖尿病足患者慢性炎症发生的重要监测指标。
血浆Fbg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该物质对血栓病变的发展与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血浆Fbg通过凝血酶活性作用可转化为纤维蛋白,引起患者体内出现较多病理改变,如动脉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纤维蛋白沉积等。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血糖水平较高,高血糖同样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性,血浆Fbg水平的升高,可进一步加剧患者血管内皮损害,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引起血栓,加重糖尿病足患者病情。
该研究对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感染患者PCT、hs-CRP、Fbg水平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根据研究结果部分数据,患者从糖尿病发展到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发展到糖尿病感染过程中,PCT、hs-CRP、Fbg水平均存在明显的升高趋势,且糖尿病足感染患者PCT、hs-CRP、Fbg水平最高,而糖尿病患者PCT、hs-CRP、Fbg水平较低,根据这一数据变化,证实PCT、hs-CRP、Fbg水平变化能够用于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足以及发展为糖尿病感染的重要诊断与监测指标。鉴于单一PCT、hs-CRP或者Fbg指标变化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较差,通过同时对PCT、hs-CRP、Fbg 3项指标的水平变化监测,有利于尽早对糖尿病向糖尿病、糖尿病感染的病情发展提供依据。相关性分析证实PCT变化、Hs-CRP均同Fbg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表明随着PCT、Hs-CRP水平升高,Fbg水平也会升高,提示糖尿病足患者随着炎症反应加重,患者体内出现的血栓风险增加,血栓风险增加可引起糖尿病足感染病情加重,因而PCT、Hs-CRP同Fbg之间可形成恶性循环,互相影响,最终导致病情不断加重。
罗礼建指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过使用胰岛素治疗,其CRP、IL-6、PCT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6]。杨明妍认为糖尿病足创面感染患者随着病情加重,其PCT、CRP水平表现出明显升高,并指出PCT、CRP可用于糖尿病足感染的辅助诊断[7]。
结合上述研究以及该文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等患者日常治疗护理期间需要重视对PCT、hs-CRP、Fbg的监测,根据上述指标水平变化作为患者病情发展以及治疗效果的参考。此外,后续研究中还应重视对不同糖尿病足感染预后患者PCT、hs-CRP、Fbg水平变化研究,进一步证实PCT、hs-CRP、Fbg指标的在糖尿病感染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通过对PCT、hs-CRP、Fbg水平变化监测,可作为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指标。糖尿病足患者通过对PCT、hs-CRP、Fbg水平变化的监测,可作为出现感染以及评价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重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