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9-02-11张祖丽罗小军杨晓蓉王玉芳
张祖丽,杨 琼,罗小军,傅 蓉,杨晓蓉,王玉芳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四川 巴中 636000)
贫血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程度不亚于营养不良、感染和心血管等并发症,严重贫血不利于患者的良好预后,可增加患者病死率[1]。有研究表明MHD患者中血红蛋白(Hb)与红细胞比容(Hct)低于贫血纠正目标值时其住院和死亡风险可增加18%~40%,低水平Hb的MHD患者死亡率较正常Hb范围内的患者更高[2,3]。目前针对MHD患者贫血状况现状、贫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较少,而近年MHD患者不断增加,临床中MHD患者贫血防治需求迫切[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68例MHD患者贫血状况,探讨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为MHD患者贫血控制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168例患者。纳入标准:透析龄超过3个月者;年龄18~75岁;临床资料完整者;研究期间内未调整透析方式、相关药物治疗方案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查阅临床资料者。排除标准: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恶性肿瘤者;造血功能障碍者;存在出血、溶血性疾病者;3个月内有感染史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男105例,女63例,年龄38~82岁[(62.64±11.59)岁];透析龄7~172月[(102.86±63.72)月]。以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CKD贫血指南标准[5]为依据,168例患者按照Hb水平分为达标组(Hb≥110 g/L)76例与未达标组(Hb<110 g/L)92例。
1.2 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情及治疗资料[原发病因、透析龄、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及带隧道及涤纶套导管(TCC)、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静脉铁剂用量]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单室模型尿素清除指数(spKt/V)、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白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钙磷乘积,统计SF、TSAT达标率、iPTH≥300 ng/L的情况。分析影响MHD患者发生贫血的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贫血的单因素分析168例MHD患者中,重度贫血(Hb<60 g/L)患者2例,中度贫血患者(60~89 g/L)41例,轻度贫血(90~100 g/L)49例,Hb正常者76例,MHD患者Hb控制达标率45.23%。达标组透析龄、EPO剂量、hs-CRP水平、血总钙水平、透析前钙磷乘积、iPTH水平、iPTH≥300 ng/L占比低于未达标组,而SF达标率、TSAT达标率、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未达标组(P<0.05),见表1。
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透析龄>5年、iPTH≥300 ng/L、血钙低水平是影响MHD患者Hb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35 g/L为保护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MHD患者并发贫血后,其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感染及住院的风险明显升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肾脏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MHD患者贫血问题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6]。2012年,KDIGO建议MDH患者贫血治疗靶目标为Hb不超过115 g/L,2013年中华医学会“肾性贫血诊断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推荐MHD贫血患者治疗靶目标为Hb维持100~130 g/L[7]。但目前临床中尚未能将MHD患者Hb水平控制在狭窄靶目标值范围内,仍需了解MHD患者贫血状况,分析其发生MHD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其独立危险因素对贫血进行防治[8]。本研究中,168例MHD患者中发生贫血92例,Hb水平正常76例,Hb达标率为45.23%,高于我国2014全国血液净化病理信息等级系统信息分析显示的36.7%,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9]。
本研究回顾168例MHD患者临床资料,达标组透析龄、EPO剂量、hs-CRP水平、血总钙水平、透析前钙磷乘积、iPTH水平、iPTH≥300 ng/L占比较未达标组低,达标组SF达标率、TSAT达标率、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未达标组高。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透析龄是影响MHD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铁缺乏或利用不足是MHD患者发生贫血的常见原因,透析龄越长即表明患者抽血化验更为频繁,透析管路残留血液更多,iPTH水平增高程度越大,导致机体铁大量丢失,处于铁缺乏状态[10]。临床中虽已通过针对性应用EPO、静脉铁剂等途径着手改善MHD患者贫血状况,但因EPO抵抗、铁缺乏等影响,控制效果不理想[11]。EPO治疗的机制为补充MHD患者机体内减少的内源性EPO,而本研究表明高水平iPTH是MHD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机体iPTH水平过高可抑制骨髓红细胞生成,干扰内源性EPO生成的同时抑制其活性,还可影响患者食欲、增加蛋白分解等影响患者营养状况,导致贫血的发生与加重[12]。本研究还显示血钙、血清白蛋白同样是影响MHD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低水平的血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低钙高磷情况,同时也可升高iPTH,进而加重贫血,但其具体影响机制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13]。而血清白蛋白则可反映铁蛋白水平,MHD患者血白蛋白水平降低后使Hb的合成原料不足,也会影响其合成速度,进而影响Hb水平达标状况;同时,血清白蛋白水平还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其水平下降后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者住院风险[14]。此外,有研究指出,低水平(<10 mg/L)hs-CRP的MHD患者贫血状况不如hs-CRP水平超过10 mg/L的患者,表明炎性反应可影响患者Hb水平[15],但本研究中显示hs-CRP水平并不是MHD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患者机体炎性反应也普遍较轻。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样本样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未考虑患者用药、饮食、运动、肾功能状态及透析模式差异对其贫血状况的影响,在下一步研究中有待改进。
综上所述,目前MHD患者贫血状况较为严重,多种因素影响MHD患者Hb水平导致其贫血的发生,长透析龄、高水平iPTH、低水平血钙及低水平血清白蛋白是MHD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