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地区秸秆轻简化栽培大球盖菇关键技术

2019-02-11郭惠东田京江任鹏飞任海霞万鲁长

食用菌 2019年3期
关键词:盖菇大球覆土

郭惠东 田京江 任鹏飞 任海霞 曲 玲 刘 军 万鲁长*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废弃物基质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2德州市蔬菜办公室,山东德州253012;3青岛益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山东胶州266300)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大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1-2]。大球盖菇子实体色泽艳丽、清香脆甜、肉质嫩滑且营养丰富,被誉为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此外大球盖菇还具有较好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药食同源、极具开发前景的草腐性珍优食用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在山东、江苏、浙江、河南、上海等地已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大球盖菇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直接采用生料或发酵料栽培,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周期短、效益高且有效促进作物秸秆变废为宝、资源化循环利用。近年来,由于大球盖菇栽培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发酵技术工艺有限,加上出菇环境及管控措施粗放等原因,造成杂菌污染严重、病虫害连年高发[3],栽培效益下滑。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与示范基地联合攻关,创新集成了利用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轻简化、优质高效栽培大球盖菇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秸秆轻简化栽培大球盖菇关键技术简介如下。

1 栽培场地的选择

秸秆轻简化栽培大球盖菇技术适宜在我国北方小麦、玉米、水稻等主产区推广,结合林业、园林、果园等进行综合性产业规划。大球盖菇栽培可分为大田、大棚和林下三种栽培模式。要求栽培场地周围无工业污染,无大型畜禽养殖,有洁净水源,排水方便。其中,大棚要具有较好保温性能的冬暖式棚,长50~60 m,宽8~12 m,棚顶可加装保温被及遮阳网等设施;林下栽培要求树木的株距为2~4 m,行距为3~4 m,一般为3年以上的速生树林或果园,栽培期内林地的遮光率以70%左右为宜。

2 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

根据当地气候及原料特点,从信誉好、有资质的科研机构引进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大球盖菇品种。大球盖菇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3~27℃;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4~25℃。根据山东及周边省份气候条件,大田或林地栽培一般在每年9-11月播种,次年3-6月采收;冬暖大棚一般在9-11月播种,12月至次年4月采收。栽培户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出菇时间,实现效益最大化。

3 原料要求与配方

以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为主料,添加玉米芯、麸皮、木屑、生石灰等辅料栽培大球盖菇,均要求原料新鲜、干燥、无杂质、无霉变。玉米秸秆截成5~10 cm的小段,小麦或水稻秸秆碾压成10~20 cm的碎段,玉米芯粉碎成直径0.8~1.0 cm的颗粒。常用配方为:(1)玉米芯38%,杂木屑30%,稻壳30%,生石灰2%,料含水量75%;(2)麦秸60%,粗米糠20%,杂木屑18%,生石灰2%,料含水量75%;(3)玉米秸秆45%,稻草40%,稻壳13%,生石灰2%,料含水量75%。

4 轻简化发酵技术

轻简化发酵是相对于传统发酵而言的一种新型发酵工艺,发酵过程分为一次发酵鼓风增氧,二次发酵通蒸汽巴氏消毒两个阶段。它具有发酵时间短、发酵效果好、劳动强度低、提质增效等优点。具体方法:按照配方把处理好的玉米秸秆、麦秸、稻草等暴晒2~3 d,在拌料前1 d用2%的石灰水预湿24 h。滤去多余水分后与玉米芯、木屑、麸皮等其他辅料充分混匀,调节含水量至65%~70%。选取地势较高、地面平坦硬化、远离污染源的场地,建下宽1.6~2.0 m、上宽1.0~1.5 m,高1.0~1.2 m,长度不限的长形料堆。在料堆的底部平行埋入2根直径15~20 cm的PVC管,距料堆上端0.5 m处打直径2 cm左右的通气孔,孔径由近至远逐渐增大,至料底端0.5 m处封堵气道,PVC管的另一端接5 kW的鼓风机。料堆表面整平后从侧表面向堆底每隔2 m打两排直径5 cm的通气孔,必要时用薄膜或草苫覆盖料堆并压实周边。鼓风机间歇式鼓风增氧,调控料温在65℃左右,1~2 d后翻堆一次,3~4 d完成一次发酵。一次发酵结束后,PVC管外端接蒸汽转入二次发酵,通过间歇式通风、通蒸汽,待料温达到60℃时保持8~10 h,整个发酵结束[4]。

5 整地作畦

先在栽培场四周开好排水沟,防止雨后积水。铺料前浇水并翻地,用5%石灰水彻底消毒一次,然后做畦。先把表层的土壤取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备用。畦床高10~15 cm,宽90~110 cm,畦与畦之间留40 cm的过道,畦上铺一层4~5 cm的腐殖土[5]。

6 铺料播种与发菌管理

双层穴播,铺一层料,播一层菌种,共三层栽培料两层菌种。每平方米折合用干料10~15 kg,菌种0.5 kg左右。底层铺料厚度8~10 cm,要求平整、均匀,将菌种掰成4~5 cm大小的块,采用品字形穴播,穴距9~12 cm,深4~6 cm,两层用种量各为50%;播完种后,用木板轻轻压实培养料并用草帘或旧报纸覆盖料面,以利菌丝萌发生长。发菌期间需用地温表和温湿度计随时观察料温和场地温、湿度,料温控制在20~28℃,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5%~70%。正常情况下30~35 d菌丝基本吃透培养料后应及时覆土。覆土材料应选取肥沃而结构疏松、持水性强、团粒结构好且稳定的河泥土或田园土。覆土材料暴晒2~3 d后再用0.5%的甲醛密闭熏蒸8~12 h灭菌,待甲醛异味散尽后调节覆土材料pH 5~7即可覆土。覆土厚度3~5 cm,土面盖上用1%石灰水泡过的麦秸或稻草[6]。

7 出菇管理与采收

覆土后15~20 d即可现蕾出菇,控制环境温度为13~26℃,空气相对湿度85%~90%,加强通风换气。无论是大田、园林还是设施大棚栽培大球盖菇,均应安装微喷系统,通过微喷系统协调管控温度、湿度和通风,达到最适出菇环境。菇蕾形成至成熟、采收需6~10 d。子实体菌盖呈钟形、直径为4~5 cm,菌膜尚未破裂时应及时采收,采收过早影响产量,采收过晚菇体开伞影响品质。采收时用手指抓住根部左右旋转,轻轻拔出,不能碰伤周边幼菇。采收后及时清除残留菇脚和填补覆土,以利下潮菇生长。

8 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病虫害防控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或含重金属离子的化学农药。防控措施应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整个栽培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监测。

栽培场所、设施及周边环境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1000倍液和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菌及虫源。对土壤害虫、软体有害生物等喷施5%~10%食盐水的方法进行防治;优选抗病品种、适当增加接种量,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当年秸秆并进行精准配制,提升创新发酵工艺、新型覆土材料的配制与消毒处理,栽培环境的精准管控等对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大田或林地栽培应用防虫网搭建拱棚切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设施大棚栽培采取“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措施对病虫害实施防控;栽培结束后,应及时对菌(菇)渣无害化处理。另外,通过菌菜轮作、菌粮轮作等农艺措施可有效恢复生态环境,避免因连作重茬使病虫害逐年加重。

作物秸秆轻简化栽培大球盖菇相比传统方式栽培劳动强度降低30%~40%,每栽培667 m2大球盖菇可资源化利用秸秆6000~7500 kg,栽培6670~10 005 m2可生产鲜菇4000~4500 kg,产值4~6万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作物秸秆轻简化栽培大球盖菇将成为食用菌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又一崭新模式。

猜你喜欢

盖菇大球覆土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桑枝秸秆培养大球盖菇栽培种配方的筛选
不同温度和覆土厚度对粳稻出苗的影响
数理:大球和小球
大球泥瓷艺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百病傻
慈溪林下大球盖菇试种成功
有多少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