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 加强安全监管 打开想象空间
2019-02-11阴衍哲
本刊记者/阴衍哲
“我们希望这次中央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能真正激发业界加大对研究、发展区块链技术及其运用的契机,而不是变成骗子们、炒币者的狂欢和表演。”2019年11月,一位互联网巨头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区块链也有乱象
有关财经人士观察到,在2019年10月下旬的区块链炒作热潮中,文化长城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因为涉及区块链概念,文化长城的股价已经连拉多个涨停。但是,11月4日,文化长城股价下跌6.35%。这是因为此前一天,文化长城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该公司立案调查。
与此同时,其他区块链概念股也上演了一波“上蹿下跳”的行情。
11月4日上午,区块链概念再度拉升,新湖中宝、浙江富润、四方精创、方直科技、环球印务、海联金汇、浪潮信息、易见股份等涨停,朗新科技、浙大网新、万达信息、东方通等涨幅超6%。午后区块链板块跳水,易见股份、四方精创炸板,智度股份、聚龙股份、数字认证等大幅跳水。而在此前,因公司被解读为区块链龙头股,文化长城在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10月24日至10月30日,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
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引起投资者关注的同时,也引来了监管机构的关注。三连板后,文化长城收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公司业务与区块链技术的关系,并说明公司在2018年年报中披露的六项涉及区块链软件著作权的研发背景、具体应用场景等具体信息。10月30日下午,文化长城发布公告,对关注函予以回复。
被调查的不仅仅是文化长城。同日,数字货币交易所币市(BISS)发布公告称,目前BISS币市部分业务负责人正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工作。BISS币市称,“调查结束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恢复正常业务”,但并未提及调查内容。对此,有消息称,BISS币市主打的“币股交易”可能涉嫌违规;有分析指出,BISS币市所经营的“炒币”在中国大陆不被允许。
2019年10月底,开始有用户反映称,BISS币市出现提币无人审核的情况,同时有用户提币出现提示服务器错误的异常情况,客服间歇性失联。
紧随其后,10月28日至11月1日,一周的时间里沪深两市交易所向美盈森、文化长城、京蓝科技、海联金汇、乐心医疗等8家上市公司下发监管函,重点关注相关公司区块链技术及业务详细情况。有公司在回复中明确表示不存在借概念炒作股价的行为,但也有上市公司被认为涉嫌“蹭链上车”。
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均在加大打击以“区块链”为名的犯罪活动。2019年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表示,非法集资向虚拟货币等转变,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
2月20日,公安部副部长表示将加大力度打击虚拟货币等非法集资犯罪。
4月份,银保监会表示将进行为期3个月的非法集资排查,文件中涉及虚拟货币。各地也陆续推进对打着“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旗号,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的整治。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有新进展的28个“区块链骗局”项目中,已有14个项目被法院宣判,剩余一半的项目中有7个跑路、7个多次被媒体曝光,处于预警状态。
随着对区块链相关公司和币圈的调查,足见对区块链技术的支持,并不是对炒币的支持。推动区块链发展的工作积极展开,但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正在进一步升级。
山雨欲来,虚拟货币面临的“暴风”,或许才刚刚开始。
政府监管不可缺位
2019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区块链未来已来,但也要保持理性。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货币相伴而生,但区块链技术创新不等于炒作虚拟货币,应防止那种利用区块链发行虚拟货币、炒作空气币等行为。同时还要看到,区块链目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安全、标准、监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大方向没有错,但是要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能够在有序竞争中打开区块链的想象空间。
11月2日,《证券时报》头版评论文章称,国家把区块链作为创新重点,并不是要鼓励吹起各种虚拟经济的泡泡,也不是鼓励各种骗局。国家重视区块链技术的进步,最终是为了让它服务好实体经济。对那些扯大旗作虎皮的人,或者故意把经念歪的人,应时刻保持警惕。政策制定者和司法机关有必要加强研究,让政策和法律及时跟上。媒体则要态度明确,加强宣传。对公众来说,去掉一夜暴富的心理,才是防止成为受害者的最重要办法。
人民网董事长叶蓁蓁撰文提醒说:总书记的讲话释放了三个信号:一是区块链还是新事物,要观察跟踪其发展;二是强调要建立规则体系,推动行业自律;三是依法治网,有序发展。谁进行观察跟踪?谁建立规则体系?谁来依法治网?答案当然是各级政府部门,责任主要在各级领导干部。
正确认识区块链
在首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演讲中表示:区块链技术在推动数字创新发展方面潜力巨大,要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要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李伟表示,数字化转型需要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撑。要想把技术应用好,必须首先把技术研究透。要准确把握每一项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找到合理适当的应用场景。要稳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科学规划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推进分布式架构转型。
在“金融科技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论坛上,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伏军表示:区块链对于支付行业的影响十分明显,支付机构也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业务和产品。邵伏军介绍,去年8月,中国银联与中国银行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汇款业务,目前还在推进中。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在发展过程中,这方面对金融行业带来的挑战以后还会进一步显现。“支付行业也可以与其他行业互相赋能,因为支付行业掌握大量的数据,可以为金融个人、企业更准确地进行画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
在3月27日举行的金融“突围”主题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指出:金融科技包括区块链,在票据、汇兑、金融服务中发展很快,在供应链、产业链、旅行航空等方面应用前景也很大。“现在区块链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第三代了,安全、规模、速度、连接性在快速改善,区块链在实体经济,特别是金融部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在“数据:有待开发的巨大资源”主题论坛上,雪松控股集团公司副总裁韩刚表示:区块链本身是很有价值的,对数字货币本身不做评论。区块链技术如果应用得好,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里会解决信任危机等问题,此外还可以解决效率问题,沟通效率大大提高,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也会提高。韩刚还表示,区块链发展和起步的时候需要一个个的链条,现实是不同的链条各自局限,而理想的状态是实现共同的一条链条,即私有链到公有链。
在“金融科技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对数据最好解决两个认知,一个是它的性质,第二个是它的使用边界。“就数据而言,我认为它具有双重性。首先它具有强烈的个人性,就是是我个人的,对数据个人隐私保护要重视,要主动为他创造一些条件保护好。其次,数据有它的公共性质,有些数据必须拿出来让大家了解。”第二个就是它的使用边界,怎么用?使用数据方面要保护好,一个是要有序,第二个是有限。不能说一强调个人隐私保护,就完全对它一点不能动。当然也不能强调拿出来公用,就忽略了很多个人基本需求。李东荣认为,对于数据运用,要把握三点,一是金融机构或者科技公司认识数据哪些底线是不能碰的;第二法律上要有制度保障;第三就是技术手段上,数据使用要有驾驭能力,要把它控制在法律或者公共保护基本的范围之内。
在“金融科技的机遇与挑战”电视论坛上,现代密码学之父、图灵奖得主、Cryptic Labs首席科学家惠特菲尔德·迪菲表示:分布式记账的好处在于避免集中存储可能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和意外损失,在理论上有助于降低市场波动性,避免隐私信息的大范围泄露,从而惠及所有市场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