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诚信”大幅提高公益事业信用度

2019-02-11邵翠英张心哲

21世纪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信任诚信区块

本刊记者/邵翠英 见习记者/张心哲

“救命啊!救……救命……”黎明的黄河,浊浪翻滚。一个商人在水中挣扎,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一个中年渔夫闻声而至。“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救我……的话,我给……你一百两金子。”商人乞求道。渔夫冒险将他救了上来。缓过来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很不情愿地给了渔夫十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诚信,商人却振振有辞:“你一个打渔的,一生能挣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听后只得怏怏而去。

消息比风快,没多久,黄河两岸方圆百里的船夫都知道这个商人品行不佳。

人算不如天算,三年后商人再次翻船。这一次,任他大声呼救,承诺黄金千两,也没有人理会。即使有人欲救,也被身边的船夫劝住:“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商人遂卒。

如今的“济阳富商”也屡见不鲜:隐瞒货品真实情况、不兑现事前承诺、不重信誉、弄虚作假等;假证件、假发票、假学历横行;财务信息失实、阴阳合同、偷逃税款、恶意逃避银行债务、肆意违约、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合同欺诈、虚假广告、假医假药等。诚信缺失不仅危害社会,涉事企业和个人也可能因此失去生存空间。“济阳富商”失信反害己,十多年前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轰然倒塌的三鹿乳制品,就是一个例证。

当今信息化社会,诚信愈加重要。“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浙江台州一家老字号的企业“掌门人”谈及成功秘诀时如是说,“有一样东西,比赚钱更重要,那就是诚信!”他的成功,靠的就是诚信为本。

谁能帮我们多些信任?

区块链这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的数据结构,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独立性)、匿名性及信息不可篡改(安全性)的特点。这些典型特征能够实质性减少诚信缺失,虽然区块链技术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实则远在天边,却近在身边。

随着公益事业的展开,各种公益组织和项目层出不穷,在运行中却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项目运作是否规范、信息披露是否透明,这些无不在拷问着大大小小的公益慈善组织。

区块链技术为公益项目的实施起到了助推作用。在2016年支付宝就自主研发这项技术,将其最先运用在了支付宝公益上,支付宝公益平台专门设有一个区块链公益模块,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特征,将平台系统完全开放,除了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以外,区块链公益平台上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使每位参与者都可成为监督者。

目前,支付宝平台上所有的公益项目和用户捐赠信息都已经被写入区块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益捐款项目的各个环节更加公开透明,有效提高了其项目的可信度。

此外,各个权威的慈善机构及协会与公益平台形成联盟链,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受助者的注册信息真实可信,通过多方验证,大幅提高公益平台的信用度,保障捐助者与受助者双方的权益。

区块链采取的点对点交易形式,可以省去中间人,实现一对一的直接交易,这样一来,能够尽量避免“杨幂诈捐门”这类中间人违约失信,从而损害捐助方的名誉与信誉,受助方也未能得到帮助的情况。

另外,每个公益项目的执行与善款接收机构会为捐款人开具电子或纸质的捐赠收据,这也是区块链在诚信体系方面所做的技术支撑。

为打击电信诈骗,电信运营商可通过区块链技术组成联盟链,将移动用户信息加密储存,保证用户个人信息不会被泄露,并且多个运营商可将骚扰诈骗的电话号码通过区块链网络共享,相互监督审查,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近年来,关于学历造假、论文抄袭、学术腐败与欺诈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时有发生。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可访问的个体学信数据库,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特征可以做到公开监督,及时查证相关信息,有望解决学术不端难题。

商业方面,区块链2.0阶段的智能合约,可大幅降低毁约、违约、欺诈签约、恶意骗约的发生率。智能合约是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它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交易过程可追踪但不可逆转。交易双方达成共识后,生成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合约双方所承诺的协议,它为交易提供了优于传统合约的安全方法。

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商品交易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商品质量的优劣也成为消费者们最担忧的问题之一。天猫、京东、苏宁等各大网购平台均全面启动了区块链技术,通过其不可篡改的特性进行商品防伪溯源,严厉打击假货,加大力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赏罚分明,假一罚十;宽严适度,惩教结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提供帮助,不讲诚信者必被社会所弃,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人类文明已经从“身份社会”进化到了“契约社会”,而区块链有望带领人类从契约社会过渡到智能合约的社会。

新型信任体系构建的好帮手

区块链以其“真实性担保”和“上链不被篡改”的技术特性为诚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

2018年,孙捷被海南人才引进,户口也落到海南。他看好一套住房准备按揭购房,其父母成为按揭贷款连带还款人。孙捷父母前来海南交完首付款回新疆不久,房产公司又要求孙捷父母去面签。再回新疆没几天,银行又让其父母去签按揭还款协议和担保合同,同时还要出具独生子女证明、无房证明、一家三口的个人征信、无犯罪证明等多达37个证明材料。就这样,孙婕一家三口多次往返海南售房现场和银行信贷部进行视频录像、交接证件、签字、按手印。为此,仅机票和食宿就花了6万多元。孙婕不仅对饱受繁琐之苦颇有微词,也很担忧个人信息数据泄露或被滥用。

如今,专家告诉我们:应用区块链技术后,不仅能解决“孙婕们”的购房手续繁琐之苦,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区块链能够完美地链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给我们用电脑播放商品房的结构和内饰场景,智能合约能够替代大部分纸质契约;我们的出生证、房产证等一系列证明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公证,变成全球都信任,又随时随地可以查看的电子扫描文本。这无疑从根本上改变中心化的信用创建方式,通过数学原理而非中心化信用机构,来低成本地建立诚信。

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三者融合,有望引领我们从个人诚信、制度诚信,进入到“机器诚信”的新时代。

区块链技术拉开了信任时代的序幕,区块链解决了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区块链的巨大作用,来源于两个因素:创造信任和数据价值。区块链与生俱来就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它可以帮助构造一个更加可靠的互联网系统,改变价值交换中普遍存在的欺诈和寻租现象,让经济社会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公正透明。

2019年11月8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主办的“2019可信区块链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是为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推动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建立区块链信任体系,规范区块链行业,促进市场发展,提升产业技术和服务水平。

《区块链白皮书(2019)》中提到,“区块链作为一种在不可信的竞争环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新型计算范式和协作模式,凭借其独有的信任建立机制,正在改变诸多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运行规则,是未来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新型信任体系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区块链推进诚信法治建设

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执法司法方面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区块链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不再只是单一的、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能够较大程度地起到健全监督机制的辅助作用,进一步推进诚信法治建设,促使公民提高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猜你喜欢

信任诚信区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区块链将给媒体业带来什么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信任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