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两城两谷一带”建设背景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2019-02-11段月红邓华军黎文龙
段月红,邓华军,黎文龙,陈 曦,梁 琦
(江西赣州技师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自2015 年以来,赣州市为深入贯彻江西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实施“主攻工业,三年翻番”行动,主攻工业的号角响彻赣南大地,赣州市全面铺开了工业强市战略,期间依托苏区振兴发展等利好政策,狠抓“两城两谷一带”(即新能源汽车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等建设,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目标基本实现。今年三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实施意见,更加大力推动“两城两谷一带”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赣州市是一个人口众多、工业底子薄弱的农业大市,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此,赣州市委、市政府针对我市实际,决定在职教园区建设一个综合型公共实训基地,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个高水准实训平台。根据项目规划,公共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0 亩,建设五大实训中心(稀土钨加工实训中心、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信息技术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训中心)15800m2,并购置配套实训设备。从项目规划来看,五大实训中心的建设完全是为“两城两谷一带”(即新能源汽车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产业链服务,基地建成后可面向赣州市境内外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员工、下岗失业职工、社会城乡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开展技能训练,为本市“两城两谷一带”产业链的建设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1,2,3]。
1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基本功能单一
国内现有的实训基地或多或少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的实训基地还停留在面对在校学生、社会人员开展实训训练和技能鉴定[4,5,6],只具备这两项基本功能的实训基地显然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很多实训项目年复一年的重复,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大资金投入的设备利用率低、回报率低,使得实训基地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久而久之设备空置率高,成为摆设。
1.2 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尽管很多地方在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时候都会通过各种校企合作方式引进企业,但是很多职业院校在跟企业合作办专业、共建实训室时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7,8,9],多数企业只是扮演着设备供应商的角色,把设备卖给学校就完事,并未真正服务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10]。究其原因是企业的利益驱使,很多实训设备价格昂贵,学校资金有限,敷衍了事,培养的学生不能直接胜任企业的岗位,企业不愿花过多精力在低水平的培训上,学校和企业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1.3 品牌影响力不高
公共实训基地在我市是一个新生命体,加上我市的职业教育成果并不突出,必然会造成公共实训基地在大众心中的认知度、认可度较低,另外,某些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高,在企业中的认可度较低,导致学生、工人不重视“取证”,再加上公共实训基地的宣传不够,从而造成实训基地的品牌影响力不高。
2 “两城两谷一带”建设背景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意见
2.1 结合地方经济特色,丰富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赣州市正在全面铺开“工业强市”战略,“两城两谷一带”(即新能源汽车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产业链作为赣州市的几大特色经济,正在快速扩张和发展。公共实训基地现有的两大功能实训训练和技能鉴定显然不能满足本地经济的发展,应该扩大其基本功能,如引进生产性产线、举办技能竞赛、设立研发中心等。具体的做法有:一是与企业合作,在基地引进生产性实训产线,承接企业的生产订单,使技能实训订单化、产品化。例如,实训基地紧邻赣州市新能源汽车城,就地理位置而言,具有天然优势,可与凯马、国机智骏等企业合作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建设一条新能源汽车智能焊接产线,不仅可以开展机器人焊接技能实训,还可通过为企业供焊接产品而产生经济效益,有效缓解基地的资金压力;二是积极向技能竞赛靠拢,争取成为较大影响力技能竞赛的举办场地,基地在采购实训设备的时候应有针对性的引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振兴杯、世界技能大赛等赛项的设备,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成为市赛、省赛甚至国赛的举办地和集训地,不仅可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还可通过竞赛效应吸引各地优秀选手来赣州市,提升赣州市的职业教育水平,扩大基地的影响力;三是与本地企业、本地高校合作设立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以本地企业为载体,集中职业院校、高校的优势资源,打造一个集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为一体的研发中心。例如,现代家居城座落与赣州市南康区,现有家具生产企业7000 多家,是全国第三、中部第一大家具产业基地,虽然家具产业规模大,但是家具生产中的打磨、喷涂技术落后,还停留在人工打磨、人工喷涂阶段,不仅人力成本高,还产生大量粉尘、油漆粉末等污染环境,对人体伤害极大。如能跟企业在基地共建一个打磨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研发中心,开发并在本地推广机器人打磨、机器人喷涂,将给家具产业带来质的变革。
2.2 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方式,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是一种比较热门的办学模式,合作方式灵活多变,也有很多地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赣州市却出现一个怪现象,本地企业对于跟职业院校合作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室的意愿不高。公共实训基地作为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技能训练平台,更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要建设好公共实训基地,更要发挥好学校和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让企业主动参与建设、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参与分享收益。国内公共实训基地比较流行的合作模式有三种,即“企业建设,政府(学校)管理”、“政(校)企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政府建设,企业参与管理”,这三种合作模式各有利弊,赣州市应根据财政、师资、校企意愿综合考虑。江西赣州技师学院作为赣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的筹建单位,经验比较欠缺、经费也略显不足,为促进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推动实训基地实行市场化运作,建议采取“政(校)企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合作模式,理由一是本地企业在某些特色领域有着丰富的建设经验和运营经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避免“一锤子买卖”;二是政(校)与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可减轻校方资金压力和运营压力,并且可保证企业的高参与度;三是企业参与分配利润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校方可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关系网进行招生等工作,这样更容易保障生源;四是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校方的专业建设、师资培训等,有利于校方的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
2.3 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营造“技能强市”的社会氛围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当前社会心浮气躁,往往只追求即时利益,忽略质量品质,因此弘扬工匠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第45 届 世界技能大赛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实训基地作为一个技能训练、技能展示的大平台,应当以此为契机联合本地区职业学校、本地区企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社会大众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营造“技能强市”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尊重工匠的良好氛围。
3 结 语
通过分析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建设思路,可以为政府(学校)提供一些建设模式上的参考,进而推动本地区各职业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各专业的建设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进一步树立品牌专业,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走上一条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