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进展
2019-02-11胡燕玲钱霞芳
胡燕玲,钱霞芳*
(上海市市东医院,上海 200438)
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肘部浅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使病人静脉不能直接接触化疗药物。长久进行导管留置会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穿刺点渗血(出血)、导管堵塞等多种并发症,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可造成较大的伤害。本文将从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出发,来探讨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1 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发生的原因
1.1 感染
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后感染包括病人因素、药物因素和导管因素;在高强度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伴有中性粒细胞缺乏,因此容易出现严重感染,并危及病人生命[1]。会出现不同种类的感染,主要有: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流感染、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相关研究表明,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细胞缺乏时间、CD4/CD8比值、置管时间密切相关[2];另外,再加上置管过程中,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医院无菌原则执行,极其容易造成感染。
1.2 穿刺点渗血(出血)
白血病病人置管后发生穿刺点渗血(出血),主要发生在穿刺之后的1-3天内。相关研究表示,血小板减少、穿刺之前仅输注红细胞以及患者情绪不佳时均可引起穿刺点出血现象[3]。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不够熟练以及反复穿刺;或者是穿刺后病人频繁活动及自身凝血功能障碍。此外,较粗的穿刺鞘管针会对患者的局部血管造成较大的损伤,同时不当的压迫方法、力度以及压迫时间太短都有可能导致穿刺点出血。
1.3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的原因有: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采用合适的方法完成封管操作,导致冲管效果不佳,如操作人员抽血完毕后没有及时封管操作;白血病病人的血液状态为高凝状态,在剧烈咳嗽后上腔静脉压力显著升高;肝素帽松动造成血液反流后凝固;置管前给病人输注甘露醇、乳剂以及化疗药物等特殊药物;导管接头不良、导管脱落;经常输入高浓度的血液制品或营养液体。
2 并发症护理措施
2.1 感染的护理
了解白血病病人感染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才能减少或者避免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白血病因自身原因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置管后易感染,因此,应加强操作者的无菌概念,无菌物品单独包装,即开即用操作时应对病人集中治疗;给予戴口罩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针对局部感染时,不必将导管拔除,可先用理疗、热敷多种方式处理,严重时可用抗生素;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按照无菌原则将相关血流性的导管拔出,拔管后将导管尖端(5cm)留取标本,便于细菌学培养,以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4]。
2.2 穿刺点渗血(出血)护理
穿刺点渗血(出血)护理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护士穿刺之前应对病人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等进行评定,如果凝血功能异常,暂不考虑置管;如若可行置管,谨慎施行置管术,必要时可提前输入适量的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治疗再进行置管操作[5]。(2)因皮下组织的收缩功能较强,能较好的避免进针部位发生渗血,穿刺过程中,需在皮下潜行0.5mm后慢慢穿刺进血管。(3)医院应加强对操作人员PICC置管术的培训,以便提升置管成功率,缓解病人的穿刺部渗血(出血),穿刺完毕后,予以病人施行正确的压迫包扎方法。
2.3 导管堵塞护理措施
采用正确的方法完成冲管封管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导管堵塞,对补液的顺序加以合理安排,从大分子及粘稠液体开始输注,最后输入晶体液,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时药延长间隔时间,输入前后要使用生理盐水;若白血病病人发生导管堵塞情况,可以先排查是否发生扭曲或打折,若非此情况则需采用尿激酶溶液进行溶栓[6]。切忌不可以过度进行推注,冲管操作,避免血栓脱落或者导致断裂对病人的重要脏器造成严重伤害[7]。
3 健康教育
PICC置管前、后均可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由专业医师或者学者讲解PICC置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增进病人对PICC置管操作流程、技术、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处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提高病人对PICC置管的认知度,同时增强病人的健康意识,尽量避免日常生活中受伤,划破皮肤等,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积极配合治疗。有学者表示,术后对穿刺点进行30min局部按压,并在1天内限制肢体活动,可有效降低渗血率[8]。故对白血病病人予以适当地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
4 小 结
目前,尽管PICC置管技术有所提升,但为了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仍需要加强置管前预后措施后和置管后的并发症护理措施的执行,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护士应不断地积累穿刺经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免反复穿刺对病人带来痛苦。置管后需严密观察病人皮肤情况,执行导管维护,发现出血、感染现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总而言之,护士应不断地提高置管技术,谨慎置管,熟练处理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减轻并发症对病人造成的伤害,提高置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