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价值
2019-02-11陈晓莹
陈晓莹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趋于老龄化,临床上股骨颈骨折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今临床上主要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以此来全面改善患者的活动情况。在手术治疗后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术后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疼痛,现通过研究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入院起始时间为2016.7月,到2018.7月结束,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62-84岁,均值(71.2±4.96)岁,病程1-15d,均值(5.4±1.6)d;研究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1-85岁,均值(70.6±4.85)岁,病程1-14d,均值(5.7±1.8)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无对比意义。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MRI、CT、X线等检查确诊,并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所有患者在骨折前有正常的行走能力。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行系统化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为:①术前宣教:护理人员需在术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给予心理疏导。②术前康复训练指导:1)床上训练:取患者平卧位,护理人员分别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抬腿运动、抬臀运动、腹部运动、胸部运动、上肢运动[1]。2)步行康复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热身运动、股中肌强化运动、平地行走运动、上下楼梯锻炼运动等,帮助患者强化自身的运动能力。3)锻炼方式:护理人员在术前需要让患者充分掌握康复技巧和康复内容,在手术后第二天进行膝关节、踝关节康复锻炼,在术后第三天进行抬臀、双手居高等运动,在手术后第四天进行康复步行锻炼。4)术后强化练习: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查,并在手术后三个月根据自身功能恢复情况实施肌肉强化训练,并在训练中慢慢增加训练的难度和训练的强度[2]。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①并发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泌尿感染、肺炎、压疮、便秘)发生情况。②髋关节Harris评分: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在护理前、护理后的功能情况,其中主要包括活动范围、疼痛、畸形以及关节功能等四个方面,患者评分越高,则表明护理干预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数据,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
研究组3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有1例患者发生了便秘,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中发生便秘患者占5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占3例,发生压疮患者占2例,发生率为25.64%。两组相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2.2 髋关节Harris评分
在护理前,研究组活动范围评分为(2.07±0.51)分、疼痛评分为(29.38±5.15)分、畸形评分为(2.43±0.56)分、关节功能评分为(33.6 7±4.2 7)分,对照组依次为(2.32±0.56)分、(29.66±5.13)分、(2.39±0.54)分、(33.09±4.21)分,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在护理后研究组畸形评分为(4.51±0.59)分、活动范围评分为(3.96±0.54)分、关节功能评分为(41.35±4.22)分、疼痛评分为(39.26±5.11)分,对照组依次为(3.08±0.58)分、(3.28±0.52)分、(37.22±4.24)分、(34.71±5.12)分,差异比较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自身有较大的创伤,且老年患者一般耐受力不强,导致术后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3]。在常规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主要协助患者术后的活动,虽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是手术效果较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临床上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周围肌群,还能够提升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全面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5.64%),且研究组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畸形评分较对照组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高,活动范围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研究组护理方法有效性高。
综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