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恢复功能的影响
2019-02-11王卫
王 卫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北京 102100)
脑卒中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形成原因是血管源性脑循环发生异常,导致患者的脑功能出现局限性缺损的急性、慢性综合征[1],此病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偏瘫是由于脑部疾病所导致的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或完全丧失肢体功能的临床综合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恢复功能的影响,现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1~87岁,平均年龄(58.5±3.9)岁;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89岁,平均年龄(59.7±3.7)岁。入选患者通过相关临床检查均符合本病标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对比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为其讲解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建立乐观向上的康复态度。(2)运动功能练习:指导患者进行Bobath握手练习[2],先进行简单的床上运动,将两手相握,手指交叉,患侧的拇指保持在上面,双手往前伸,并往上举至头部,将双手和躯体之间呈90°、180°并些许停留,放松患者肩胛与上肢痉挛;同时进行选择性神髋练习,指导患者将臀部抬高,与骨盆处保存水平位置,护理人员需要用手压在患侧膝关节处,并对患侧臀部轻拍。(3)恢复期运动练习: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肢体功能先指导从患侧坐起,循序渐进练习到患侧坐起,开始练习时需要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而后由患者主动进行坐起练习,逐渐从坐位练习到站立位练习,根据耐受程度再过渡到站立平衡、步行、爬楼梯等练习。(4)日常生活功能练习:依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自行穿衣、洗漱、如厕与进食等,并进行上肢功能练习,可采用投球、搭积木、捡豆子等方式,每日2次,每次30min左右,若患者有语言功能障碍,指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加强肌群运动功能的训练。
1.3 观察指标
根据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FMA)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FMA评分与患者肢体恢复情况呈正比;BI评分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将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来比较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来进行组间检验,采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F M A评分:对照组(7.9 8±3.4 7),观察组(13.52±6.02),比较结果为(t=5.638,P=0.000);BI评分:对照组(51.77±9.61),观察组(59.87±10.29),比较结果为(t=21.365,P=0.000)。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FMA评分与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脑卒中偏瘫是由于运动神经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使原始被控制的受调节的皮层下中枢运动发射性释放[3],引发肌体肌群协调紊乱,导致肌张力异常而发生的运动障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因此,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尤为关键。
常规的护理模式只能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一般性指导,对患者针对性不强,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后的FMA评分与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完善护理内容,采用心理护理、运动功能练习、恢复期运动练习、日常生活功能练习给予患者全面性护理[4],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循序渐进的加强练习,从多个方面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