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2019-02-11陈蕴哲张晋慧
陈蕴哲,张晋慧
(中央团校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89)
随着社会矛盾的转变,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方面发展更加迅速。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快速更新进步,国人不仅处于新的信息形态之中,而且面对多元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包含着不良文化,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健全,更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引导青少年的思想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思政课对青年及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思政课的发展,在许多场合的讲话中都提到了思政课的建设。在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出发,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并对办好思政课提出了期望,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性
(一)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可见,思政课是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做人的基础,是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上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的首要标准就是德才兼备,并且把品行作为聘用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德”是国家历来重视的主题,思政课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良美德,所以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思政课持久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教育。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始终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明确政治导向,坚定立场,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思政课是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1]。可见,思政课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非常重要。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升离不开优秀接班人的培养,接班人的培养与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息息相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就像当年邓小平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一样,思政课要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因为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极易被身边的不良文化影响,所以思政课承担着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通过思政课的学习,青少年能够提高自身对各种文化及信息的辨别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思政课不仅要培养接班人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增强接班人各方面的素质;不仅通过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认识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也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要求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倾听教师代表讲话,结合思政课的发展现状对思政课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期望。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办好思政课,前提是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只有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才能确保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用科学理论塑造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可见,开设思政课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处理好培养人才的相关方向问题。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首先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政课中的思想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情况、具体实践相结合,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其次要坚持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服务;最后要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依据我国青少年发展现状及问题开展课程和教育,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的,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
(二)加强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思想、知识、行为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这六点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期望。
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就曾指出, 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3]但是,上述提及的六点要求无疑更全面、更具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政课任课教师的要求与期望。
(三)加强党对思政课的支持和引导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1]各地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委政府共同负责,全社会积极响应政策,在党政机关及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办好思政课,教师尽职尽责把课程讲生动,学生增强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此外,党要充分发挥对思政课的支持、引导作用,坚持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相结合,健全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衔接与联系,加强各门学科与思政课的联系与运用。
三、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原有的思政课模式几乎千篇一律,上课氛围缺乏活力和生机,面对新的时代发展局势,思政课必须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实现改革创新,就需要不断突出思政课的政治思想教育作用、理论知识的专业性、解决思想问题的针对性。此外,还要努力做到实现“八个相统一”[1],这“八个相统一”对思政课的各个方面做出要求,既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也贴近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反映当前时代发展对于思政课的改革需求;运用好“八个相统一”能够使思政课变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符合学生需求,并让学生接受与内化。
(一)创新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
长期以来,思政课存在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问题。可以说,不论哪个阶段的学生,对思政课大多非常反感,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喜欢思政课。针对厌学问题,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1)“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于1994年开始构建,2007年“四合一”教学模式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其理念是课堂45分钟解决问题,不搞加班加点,学生学得高兴,素质全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现已在全国各地得到实践。例如,茂名市第四中学努力推广该教学模式,在校长的组织带领下,学校老师积极地在自己班里实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思政课中得到运用和加强,通过对学生的优点与独特性的赞赏与激发,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和喜爱程度。
为了让思政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众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方式,将思政课与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相结合。如此,“有些学校的思政课,像春运期间的高铁票那样一票难求”[4],出现选课秒杀的现象。全国很多高校都出现将思政课上成网红课的现象,许多学生被这些网红思政课所吸引。这些网红思政课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欢,主要是因为其打破校际的阻碍,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学科间的联系,运用一些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共同协商并请名师来校进行授课。这些都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方式需要借鉴的地方。
(二)创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课理论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要不断修改课程标准,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与实际,避免出现思政课的空洞化与距离感,缓解学生提到思政课就产生“高大上”、不切实际、与自己无关的现象。
作为思政课,课程是最根本的内容。只有合理的课程体系、新颖的课程内容,才能使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变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时指出,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1]。这就要求思政课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及结构、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管理方式。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1],将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渗透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依托,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及民族自信心,防止被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所影响;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思政课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课堂的实践性,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学校教学偏向于理论学习的倾向,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型课程教学努力的方向。
(三)建设师资队伍,达到六个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政策与方针的不断调整,思政课的课堂标准在不断统一,教材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表明,任教老师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正是由于教师素质的差异使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现象表明,一部分学生在校缺少老师的关注和关爱,导致自身心理问题产生,造成不当的行为方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思政课没有达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提升判断是非能力的目标。
综上,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求。第一,政治要强。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尤其是一名思政课教师要不为任何错误思想理论所干扰,这样才能真正带给学生正面的影响。只有教师真正站在政治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具有政治信仰的优势,切实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第二,情怀要深。思政课教师对学生更多的是启发思想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始终心怀天下,更多地关注天下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异彩纷呈的外部世界时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第三,思维要新。在新时代,面对纷繁多样的文化,青少年的好奇心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思维,创新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满足学生的新鲜感,贴近学生的生活,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上课体验,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第四,视野要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要把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结合。[1]作为一名老师,在给予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也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多了解、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将这些学科知识与思政课相结合,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及学科间的联系性。第五,自律要严。思政课教师要积极传递正能量,要言行合一,做到课上课下一致,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六,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自身强大的理论功底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自觉地为学生做出表率,成为学生喜欢的合格的教师。
四、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这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必须依赖于党的引导,只有沐浴在党的光辉下,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与社会接轨。思政课是党和国家进行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秉承党的宗旨、性质和要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思政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课程,能帮助广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因此,理直气壮地讲思政课,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目标、热爱党、忠于党的新青年,有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整个民族文明传承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