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9-02-10杨玉云
杨玉云
[摘 要]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从学生传播知识和文化 ,转变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接受好的学习方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介绍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贯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教学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142-02
中职数学作为中职院校较为重要的学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中职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当在现有的改革基础上考虑使用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便是由学生带着思考问题自主地学习,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先进之处
相比较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更为先进与科学,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四点优势。
(一)明确学习方向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不清楚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向的问题。中职数学知識结构庞大,知识内容复杂且琐碎,因此学生很难抓住教学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方向和思绪,使原本就有限的精力浪费在并不重要的知识学习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为学生明确地指明了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使学生有目的、高效地投入学习中。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就将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陈列出来,并提出相关问题,为学生点明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哪一部分,需要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学生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再投入学习中,由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理解并思考学习内容,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的基础。
(二)调整课堂主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在长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根据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被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既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天性,也难以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的角色演变成仅仅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并在学生学习后为学生解答疑惑的助手。教师在课堂中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后,由学生自主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应用的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新的学习问题和学习任务,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互相交流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心中的疑惑。最后教师来解答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课堂内容布置中的占比下降,课堂真正围绕学生展开,由学生来决定课堂的节奏和进程,使课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培养学习能力
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仅需要记住并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充当饲养者的身份,将已经处理好的完备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这种“喂养”式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学生在面临新的知识内容时,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和接受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灌输这一学习方法的优势,鼓励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多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课堂上的知识,更能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并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巨大帮助。
(四)帮助完善当前教学体系
中职教育体系不断改革发展的同时,中职数学教育教学方法和制度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有关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还不够明确,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另外,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价手段也过于简单,不能够完整、科学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需要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当前的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在课前备课、课上教学和课后巩固方面制定系统的教学模式,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途径
上文已经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作用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和初步的理论介绍,可以发现: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教学任务的展开,而且对实现教学进步和学生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以上信息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而展开针对性的实施措施分析。主要的实施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回归教材,挖掘教材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最牢靠的就是教材,教学内容都是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因此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一定不能离开教材。要在教材中发掘知识源点,从知识的出发点来确定要学习的内容和任务。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努力做到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是展开任务驱动法的基础。在通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由每一个任务对应一个知识点。
如,在高教版中职数学教材中,针对第六章数列第一节的内容,通读课本后可以发现:教材中的内容主要围绕数列的有关概念和数列与函数的关系这两大方面展开,因此可以制定三个学习任务: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意义;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乐趣;抓住教学重点是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由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法,驱动学生回忆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列或者课本上比较有趣的数学例子等,进而在制定一定任务的基础上,驱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或者开展具体的数学学习。
(二)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推动任务进行
在中职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明确学习任务后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课堂要讲述的重点、难点表达出来,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以上文的数列教学为例,在数列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由教师引导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首先,在导入环境中通过一个古印度传说故事《棋盘上的麦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接下来的课堂内容感兴趣。之后以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习俗为背景提出问题,由学生分类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随后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系统讲授,着重强调数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通过之前十二生肖的例子来引出数列概念,这也为后期开展具体的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切入新型任务带动课堂学习
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逻辑性与严谨性,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由此,通过在教学课堂中切入一种新型的数学学习任务来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预习效果,并对实际的教学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以中职数学教材中几何函数的学习内容为例,在实践的教学中,通过一定的实践任务:比较圆、椭圆与双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来分析其特性。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进行研究,不拘泥于实际的答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几何函数的差异,最终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回答之前,先让学生进行课下的讨论和小组结果的探讨,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这种新型开放任务的创建,初期会让学生觉得难以接受,并且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抵触情绪,只有当教师真正带领学生学习之后,才会明白问题的奇特之处。在这个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位置、外形、顶点、定点、公式以及性质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对其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最终更好地开展数學教学。
(四)总结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对任务驱动法的实际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从教学新型任务的布置、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展开等方面促进任务驱动法的全面实施。而在后期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应用中则需要开展最后的总结评价工作,其不仅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身所学的知识及不足,而且还可以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有效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职数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对本节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讲授之后,可以先对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表现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既要涉及学生对本节概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等,而且也要涉及教师本身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内容展开情况,以确保任务驱动教学方案的顺利进行,确保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此外,在中职数学课堂中,中职数学教师还需要进行课后教学任务的布置,仍以教材中概率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某班级的成绩排名为基础,分析班级中某学科或者综合学习成绩中的平均水平和大致水平等,进行初步的数据概率分析。此后,教师可以以成绩单为基础,进行如下提问:如果总成绩排名和数学成绩排名前十的学生可以参与本次的小红花评比大赛,试问整个班级中有几个学生符合要求,其概率有多大?或者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和英语成绩均排名前十的学生可以有一次不写作业的机会,试问整个班级中有几个学生符合要求,其概率有多大?这样的总结性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自我创作与自我解答,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换,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概率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驱动学生展开进一步的学习,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中职数学课堂的构建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中职院校要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这一办法纳入教学体系中,在不断的完善过程后,拥有一套完整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由学习任务推动学生学习进程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方宪.浅谈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2(6):154-155.
[2]严锦华.任务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10):77.
[3]张炎.任务教学法对数学认识信念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3-24.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