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基础力学教师培养途径探讨

2019-02-10杜春志刘兵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能力提升培养途径新工科

杜春志 刘兵飞

摘 要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 各高校对基础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基础力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归纳了青年教师任职初期的特点;提出了针对青年老师发展的培养途径,包括新近教师的团队融入、教书育人、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促进青年力学教师的能力提升。

关键词 新工科 青年教师 培养途径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新工科发展经历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再到今年提出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在中国掀起了教育“质量革命”。随着新工科工作的不断推进,对高校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高校教师的培养途径也要随之发生改变,特别是对基础学科的教师,挑战更大。要想持续完善高校基础课程教师应对新工科的要求,就要重视新入职教师的培养,包括教学能力、团队融入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等。

本文结合目前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力学基础课程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情况,探讨对于青年教师特别是入职初期的团队融入、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可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培养途径,便于其快速成长。

1新进教师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以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为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约130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约80人。近五年共引进新教师约40人,平均每年引进8人左右,引进时年龄平均在30岁左右。新引进的教师博士毕业后基本没有学术工作或教学工作经历,基本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对教学工作没有认识,对工程实践没有经验,面临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即便部分有工作经验的新教师任然存在课堂教学经验欠缺的特点,这对新工科教学工作是个不利因素;但这些年轻老师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潜力,可塑性强,科研进取精神强,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必将成为新工科建设的主力军。这就需要有合适且可行的培养途径,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2基础力学年青教师的培养途径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力学课程组承担全校的基础力学课程。近几年,学院引进了不少年轻博士,但几乎都没有教学经验,更不用说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对新工科背景下,基础力学教学改革更是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工作。

2.1教师发展中心的培训

学校层面上,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新进年轻教师提供了入职培训,帮助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快速了解学校、行业、教师的职业,初步掌握教学的方法和理念。经过一学期的培训和助课,使年轻教师从学生的角色转变到老师的角色,大概了解了教师的责任和职业操守,基本掌握了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培训为年轻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一条捷径。

2.2“传帮带”及互帮互长

课程组层面,为每位新入职的年轻力学老师提供“传帮带”的平台,即: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方法、理念对新教师的传授;有经验的老教师帮助年轻教师整理教学文档、讲稿和教学仪态等;以老带新,每位新老师都有专门老师带领一轮授课过程。教学团队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平时要经常进课堂听课,课后给予适当点评;课程组教师要一块备课,相互讨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经验,课程组教师定期相互听课,讨论教学技巧等,促进课程组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2.3科研与教学互补

从个人层面,年轻力学博士一般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通过适当的途径“反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积极指导学生竞赛和大创项目,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将力学知识在自己的科研内容中的应用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目前,力学课程组老师共指导大创项目20余项,指导5类学生竞赛,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课程组为新进老师提供了一个科研与教学互补的氛围,有利于促进新老师的成长。

2.4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尽管新来的年轻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但其工程背景较弱,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新工科改革对工程实践能力和新兴学科的交叉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和学院给年轻教师提供了生产实践、学习、培训等机会。包括到生产一线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实践培训,让年轻老师能真正了解机务维修工作的特点、行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等,当他们回到学校,在教学和科研中就能找准方向、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培养的学生能更快适应适航工作的要求。另外,定期邀请机务维修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座谈交流,让他们也了解学校教学的情况,为年轻教师发展和课程改革提出意见。

3结论

本文以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年輕基础课程教师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更好更快地适应新工科教学改革的趋势,提出了四点培养途径:

(1)从学校层面上,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培训作用,使得年轻教师能够快速转换角色,掌握教学基本能力;

(2)从课程组层面,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从个人层面,充分发挥科研“反哺”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能力;

(4)从工程实践层面,充分发挥各种实践活动和企业培训,掌握行业生产特点和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杜春志,(1981.3-),男,汉,河北赞皇人,博士研究生,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飞机结构损伤实验及计算。

参考文献

[1] 施晓秋,赵燕等.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4):10-15.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 6号)[Z].2017-02-20.

[3] 于剑.树立学生中心理念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18(Z1):42-44.

[4] 陈澍,黄培.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院校新引进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支持[J].高教学刊,2018(04):154-156.

猜你喜欢

能力提升培养途径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