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19-02-10杜伟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新媒体时代立德树人

杜伟伟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应对策略,如以教学实效性为目标提升课程质量;构建立体化教学,拓展思政课立德树人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加强解读社会思潮的现实性和丰富性,消解非马克思主义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的示范引领;探索新媒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发挥网络空间对思政课的效能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政课不仅传播知识体系,更在进行价值引领。

“在新媒体时代下,更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思政课如何运用新媒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思政课亟需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1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引领作用的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进行引导和栽培。‘无数事实证明,“德”不可能自然形成而需要“立”,“人”不可能自发成才而需要“树”。因此高校思政课要认真梳理新媒体时代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应对。

1.1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不理想

高校思政课解决低头族现象乏力。当今社会已步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正日益加深。现如今大学生对智能手机、互联网的依赖性正与日俱增,个别大学生成了“机奴”、“机控”。在手机、电脑等网络媒体和网络信息的激发下,学生重感性、重直观,多盲目地随波逐流,较少理性思考,传统道德说教已很难达到目的。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供给侧改革乏力。传统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一般以教材大纲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过于千篇一律,较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不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缺乏系统设计,没有对学生的思维意识与视野进行拓展,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成效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弱化育人实效。

00后”大学生,他们习惯于运用新媒体获取各类信息,并且倾向于接受互动开放,及时反馈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面临严重挑战。

1.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不鲜明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媒体时代,他们是信息接收者,如果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接受和获取信息相比学生有所滞后,会导致教师的主导地位缺失,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导向去选择性学习,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会欣然接纳,因此教师必须把新媒体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开展主流思想形态认同引导,否则主体地位就会受到动摇。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而且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部分大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物质诱惑和低俗化的文艺作品等,不可避免地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削弱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甚至自身的认同感。

大众传媒具有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实现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宣传和影响,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据形势需要开辟新网站,提高网络宣传的质量,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1.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批判超越当代社会思潮时效性不及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不同利益要求和改革目标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等在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思想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曲解,对近代史进行歪曲,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很难规避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使思政课的教育教学面临挑战。

新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价值观明显受到很大干扰。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借助网络技术手段,对西方的生活方式、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大肆传播,无形中对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威胁。如不少学生是否参加公益活动或集体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不在综合测评范围不不去主动参加。部分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容易对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产生新奇感。

1.4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示范引领不突出

师德兴则育人兴,育人兴则教育兴。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机制及职称晋升机制导向使然高校思政课教师重教书轻育人。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有待提高。实行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对网络资源或技术进行挖掘的不够深入。

新媒体环境下,当前部分大学生迷恋具有严重娱乐化倾向的网络资源,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对传统的思政课教师传授的知识和价值持抵触心理,这就导致教师教学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受到挑战。

1.5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立德树人”模式探索不充分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寓教于“行”、知行统一、学思结合的特点,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极为迅速的发展,高校应特别重视网络建设,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实践教学供给侧改革思路,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多元化信息技术,创新适应新媒体发展环境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做到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又能尊重学生差异,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统一,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引领作用的路径

2.1以教学实效性为目标提升课程质量

(1)拓展授课内容。新媒体时代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须坚持“内容为王”,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还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特征,融入大学生更加关切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并要结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实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课堂语言用大学生习惯的语言、接地气的话语来阐述,注重教学内容多元化和本质化的统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

(2)更新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改变原来教师满堂灌的局面。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取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考核注重对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核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课堂实际表现的考核。

(3)依托教學载体。引导学生课前利用互联网对课堂内容进行搜集并进行资料的整合,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思政课的针对性。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App,将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随时对思政课知识进行梳理。也可以利用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可以开展专题讨论、布置作业等。从而实现让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抬头的利器”。

2.2构建立体化教学,拓展思政课立德树人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用于探索。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优化网络资源,如微博、微信、QQ等沟通平台,突破传统道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注重隐形课程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潜移默化。

变堵为疏,引导学生用好移动互联网。将网络信息、手机、电脑等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引入课堂,改一言堂为师生互动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立德树人教育的距离。加强思政在线课程或“慕课”建设,重点章节通过录制微视频的形式,将晦涩难懂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处理,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的互动和补充。

2.3加强解读社会思潮的现实性和丰富性,消解非马克思主义的负面影响

就社会思潮造成的疑惑、纷争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增强问题意识,帮助学生规避错误思想的影响。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社会思潮,辨明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的政治倾向和立场,有针对性的消解错误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使话语体系更具道义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时代化和生活化。

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移动平台,建立高校思政教育圈或“微信学习公众号”,推送一些理论、社会热点等,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加强理论信念教育,发挥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在道德教育中,及时将网络信息中传递的时事引入课堂,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增广见闻,增强立德树人教育的时事针对性,也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性,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4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正能量引领学生,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学习强国”理论学习平台,带动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内容,帮助学生及时掌握世情、国情、党情,给思想充电。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准入门槛。更新主体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精心设计教学,“工艺”精湛。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素材多样,鲜活生动,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配方”新颖。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包装”时尚。创新思政课教师育人考核激励机制及科学的职称晋升机制。进行师生结对子帮扶活动,对特殊群体如家庭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手机控学生、考试作弊学生、先天残疾学生等进行沟通与疏导,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对于网络中的政治行为要具备理性分析能力,要积极引导网络意识形态朝着风清气正的方向转变。坚守阵地意识,对一切不良的言论要坚决抵制,对于网络中的思想和言论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有效的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培养一批网络立德树人教育的师资队伍,要素质过硬,熟悉网络技术,具有创新精神。构建主题网站,及时在校园网更新和发布网络资源,并形成激励机制,将工作成效与薪酬、职称评定相结合。

2.5探索新媒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发挥网络空间对思政课的效能作用

建立高校思政课网络课堂,注重网络课堂基础建设。如共享教学视频与教学课件,设立师生讨论专区和学生提问专区。分享重大会议和革命圣地的相关图片、分享革命先烈的故事,让学生自愿进入思政课网络课堂中。  (下转第24页)(上接第7页)

重庆交通大学基于思政课开发了“实践教学培训指导中心网站”,采用无纸化、信息化运行方式进行信息管理。学生通过网站可以学习教学相关要求,根据网站公布的参考选项撰写申请书,提交申请和报告,实现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审核申请和评阅报告均通过该平台进行,方便易行。定期开展对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如教学生如何从事调研、如何从事社会活动、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资源丰富,传统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高校思政课应该高效利用新媒体手段,扩宽思政课教育维度,从教育理念、教育媒介、教育方式等层面开拓创新,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增强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实现全方位育人,从而把高校思政课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质课程。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研究,立项号:XGH17238; 2018年陕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立项号:SGH18H563。

参考文献

[1] 杨蕊.基于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革新研究[J].才智,2019(23).

[2] 邱家洪,石加友.思政课实践教学“立德树人”模式探索及调查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新媒体时代立德树人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