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爱润心,以德导行

2019-02-10欧阳锦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

欧阳锦弟

摘 要 在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和发展。为此,本文也就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有序实施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学 班主任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这一,在学生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都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所以小学班主任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的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领路者,自然需要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践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断提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来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与提升。

1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来展开教育,毕竟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是发展中的人,只有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来进行培养与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1)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每个星期可以展开一节心理活动课,而课程内容则是以暖身操、主题活动、拓展活动等内容为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各个班级不同情况来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基于此提出具体的辅导主题,然后展开班级团体辅导。例如,对于六年级某班级男女生交往过密这一现象,小学班主任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主题名为“趟过爱情的多瑙河”的团体辅导,借助于“相处其实很简单”、“人生AB剧,我会做选择”等一系列内容来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应该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而现如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而异性学生之间的交往也能够因此而变成良性互动,从而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结合学生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对于“心困生”,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问题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以此来有效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例如,对于我班级部分学生存在社交行为退缩、回避等情况,笔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就为其设计了一些挑战游戏、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与互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社交行为;而对于班级内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不遵守规则等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可以对其进行专项训练,从注意稳定性、广度、分配性以及转移等维度来为其合理设置课程,以此来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展开个别心理辅导,每天为学生开放学校心理辅导室,结合学生个体情况来选用恰当的心理辅导技术,以此来有效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展开教育。小学班主任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想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还可以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编、自导“校园心理情景剧”,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一些心理问题来进行情境表演与演示,这样学生就能在角色扮演中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问题,而观众也能在观看过程中得到自省,从而有效突破学生心理矛盾。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心理辩论赛,如“该不该扶摔倒的老人”、“手机该不该进入校园”等等都可以作为辩论主题,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2教师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实现以德导行

小学班主任是心理教育工作的践行者与推动者,要想提升心理教育质量和效果,教师自身素质与德行也十分的重要。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技术,同时自己还需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健全的人格。教师自身个性特定会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教师人格月完善的话,其职业幸福指数也会越高,从而更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为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也是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一点学校方面则可以提到重视,借助于一系列活动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可以面向全体教师来开设教师心灵成长工作坊,以此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教师感受能力;其次,教师自身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按照音乐治疗原理、呼吸放松等心理放松技巧来维持身心发送与愉悦,这样就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得以提升;再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教学以及生活态度,同时自身情绪与行为来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真正以德导行,让学生心灵在教师的滋养下变得更加的阳光;最后,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还需要以爱来浇灌学生,多关心、爱护学生,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对于问题学生不抱偏见,寻找其症状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从而真正有效实现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家校合作共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上述两点钟之外,家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也会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还需要将促进学生个体心理成长与改变外界环境有效结合在一起,借助于家校合作共育这一方式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家长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与基石,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是源自于不良的家庭环境。不同个体其家庭教育环境、心理生态环境也会存在差异性,这个时候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无法有效满足每一位学生,所以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问题,然后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升教育针对性,让学生得以健康成长。其次,家长心理教育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很多家长都没有准确的把握,这个时候班主任就可以加强对家长的指导,通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来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以此来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对提升。第三,在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面向全体家长来征集家庭心理情境剧剧本,毕竟身边的例子教育效果才会更佳,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与家长一同拍摄家庭教育短篇,通过深入学生家庭来让家长更好地关注到孩子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导家长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有效改善问题。最后,每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都十分明显,可是同时也会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这个时候班主任就可以将班级学生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基于此来进行话题讨论,要求班级家长一同参与到讨论与交流之中,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例如,小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一些拖延症,这也是班主任与家长都十分头疼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家长就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能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序实施。

4结语

綜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十分的重要,也是教师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要想有效做好这一项工作,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以“爱润心,以德导行”,借助于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对学生展开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秦岩.以爱润心,以德导行——山东省德州市师德建设综述[J].中国德育,2016(24):59-63.

[2] 魏军辉.导读有意,润心无痕——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01):113.

[3] 肖得心.以心育心,润心养德——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福建教育,2017(13):21-23.

[4] 邱展能.好诗知时节,润心细无声——例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古诗词诵读中的渗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24):44-4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