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体育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9-02-10欧少荣
欧少荣
摘 要: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大纲明确指出要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科目,不仅需要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训练和培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锻炼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很多小学生受网络游戏的影响,忽略了体育锻炼,甚至有的学生受网络文化影响出现负面情绪。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问题。在小学阶段,拥有健康的身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文化课程学习。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教授学生一定的体育知识,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在小学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而且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和身心全面发展。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教学在发展全面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人格、健全身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课堂上,通过渗透心理健康内容,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使学生能够健全身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小学体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性。例如某些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导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甚至与其他同学出现冲突和误会,如果不及时对学生的这类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学生之间的矛盾会被放大,导致发生一系列冲突。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体育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原本不愿意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针对大纲中的要求进行讲解,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关注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和自身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和文化课程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体育教学和相关文化课学习中。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锻炼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在有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之下,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有效普及。尤其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成为课程中的重要板块之一,教师通过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其中,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活动等多个方面的培养。随着健康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很多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与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不再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引入一系列体育硬件设施,能够丰富相关课程内容,使体育教育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为了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尽快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有机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融合,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跳大绳等团体训练,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小组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能够完善身心健康。
(二)提高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相比于中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趣味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和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是反复的训练,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疲惫,甚至反复进行相关运动项目训练,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的心态和情绪受到影響。而通过在课程中设立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环节,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喜爱,使学生的个性化和兴趣爱好得到培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进行心理教育与体育课程相互融合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并结合创新思想,采用多元化教学内容,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各种趣味训练中全面健康成长。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和培养,还需要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和关注,并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反馈,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例如,有的学生在进行集体项目运动的时候,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出现此类情况,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询问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原因,针对具体原因进行解决,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感,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存在错误行为时,需要客观指出学生的错误,并进行适当的批评,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自身错误,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理性接受批评,同时,针对改正错误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表扬,使学生能够吸取教训。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沟通等,有效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在发展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以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能够有效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永顺.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25).
[2]顾春春.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3]汤国宇.小学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0).
[4]陈连新.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