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素材积累途径探究
2019-02-10陈泳
陈泳
摘 要:笔者认为,若想解决学生害怕写作的问题,首先要找到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经观察,笔者发现缺乏作文素材是造成学生害怕写作的主要原因。为此,在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索有效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网络、生活等途径积累作文素材,建立素材库,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一、素材的内涵及积累作文素材的意义
对于“素材”,《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结和提炼的实际生活想象。而武汉大学的张杰教授则认为:“素材是已被写作者关注并意识到具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搜集积累以备选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据形态的等等。”
那么,让初中生有意识地积累作文素材有何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7—9年段的部分写作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纵观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学生怕写作,教师怕教学。谈“写作”色变是目前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所持的态度,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所抒发的感情不真挚,与课标要求相去甚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从根源上说,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素材。若把写作比喻成建房子,素材则是建房子的砖瓦。缺了砖瓦,房子从何建起?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作文素材,建立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库,不但能有效解决学生文章中存在的假、大、空问题,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二、作文素材积累途径
(一)从课内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被挑选进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本应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好地方”。然而,部分教师分析完课文后,一般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背诵好词佳句、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麻木、被动地背诵。如此循环,真正能够做到将课内所学知识内化的学生并不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作文素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点到面地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课文涉及的人物颇多,不乏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名人,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全面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人物有立体的了解,加深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素材库便会日渐丰盈起来,即便做不到写作时信手拈来,但也不至于搜肠刮肚,“无米下锅”。除此之外,还需要积累与“写作方法”有关的素材。如,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一课中的第八自然段可作为写作方法中的“肖像描写”素材进行积累——“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一段的肖像描写十分出彩,有力地凸显出“老王”的不幸和凄苦。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摘抄下来,细细品味,只有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刻画,才能发挥出肖像描写的作用。
(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这可以看出,阅读能有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也正因为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之一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生阅读时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或者部分学生阅读时很认真,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早已记不清所阅读的书的具体内容。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感想,还可以记录下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或者故事,这样,在加深印象的同时,还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如,《西游记》中个性鲜明的师徒四人,《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形象,甚至《昆虫记》中不同的昆虫的习性,都可以作为作文素材进行积累。
(三)从网络中积累作文素材
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积累作文素材,又怎能错过互联网这一重要平台?教师可适当授权,让来得较早的学生在早读前和下午上第一节课前使用课室的多媒体平台观看时事新闻,积累“新鲜”的作文素材。同时,课后可让学生多观看文化类的节目,积累人物素材或语言素材等,如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位年仅16岁的选手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魄成功夺冠,她就是武亦姝。比赛中,她对各类诗句能做到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令人折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武亦姝出彩背后的故事,这样一来,不但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其中的故事或许还能激励学生好学上进、积极有为。类似于这样的节目还有《主持人大赛》《朗读者》《国家宝藏》等。
(四)從日常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可能会有人反驳道:“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初中生的生活较为单调,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缺乏值得积累、记载的事物。”果真如此吗?生活中并不缺少作文素材,只是缺少发现作文素材的眼睛。正所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紫藤萝瀑布》一文,宗璞从开得繁盛的紫藤萝中联想到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而生命是无止境的,进而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了生活的勇气;《背影》一文,朱自清从背影入手,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以及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散步》一文,莫怀戚从一家人散步一事,唱出一曲珍爱生命、尊老爱幼的赞歌。这些名篇的素材都来自平凡的生活,为何他们能从常见的素材中写出发人深省、扣人心弦的文章?除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外,笔者认为,过人的观察力是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不但能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有了切身感受铺底,写出来的文章还会少一些矫揉造作,多一份真情实感。
三、结语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教师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积极探索解决学生畏惧写作的问题的方法,不能只是简单地给学生灌输相关的写作技巧,而要找准问题的根源——大部分学生因缺乏作文素材而怕写作。笔者以为,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积累作文素材,建立自己的素材库,能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烦扰,让学生逐渐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以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艳.探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A].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2019.
[3]张立亮.初中作文教学素材积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