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牧民新歌》的演奏技巧与音乐特点

2019-02-10王伟舟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关键词:竹笛风格技法

王伟舟

【摘要】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涌现出了大量的竹笛演奏家,演奏技法趋于成熟,竹笛作品的题材也益发广阔、丰富,而简广易,作为刘森风格的传承和发展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演进和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创作的大量优秀曲目,流传至今,堪称经典。

本文主要围绕简广易竹笛音乐开展研究,从乐曲谱例、风格特点、演奏技法等方面对文章进行理论支持,旨在为后来竹笛演奏者的表演实践和传承创新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竹笛;简广易;风格;技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新时代竹笛发展概述

竹笛,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地成熟和淳厚。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音乐文化和竹笛音乐艺术得到了蓬勃、健康、科学和系统的发展。七十年来,竹笛音乐事业的发展是党和国家重视、支持和平推动的结果,也是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表演者、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不懈努力的结果。迄今,竹笛演奏家可划分为四个时代。这四代演奏家在风格上各具特色,独具匠心,不仅创作了优秀作品,还在演奏技术上进行了探索与改进,推动了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笔者将重点研究和分析第二代竹笛演奏家简广易的竹笛音乐作品。

二、简广易代表作品分析

《牧民新歌》,是简广易于1966年创作的笛子独奏作品。这首乐曲是他竹笛艺术生涯中最经典的作品。乐曲的创作题材来源于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主要描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人民,家庭和睦,一派其乐融融的情景。这首独奏曲也被广大竹笛爱好者及演奏家誉为中国竹笛十大名曲,成为海内外最受欢迎的乐曲之一。

《牧民新歌》的曲式结构,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加上前面的引子,全曲为四部曲式,结构规整。曲式分析如下图:

乐曲共分为四个部分,除去引子,全曲共157小节。全曲布局衔接紧凑,层次分明,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速度。速度随着曲子进行,越来越快,情绪逐渐高涨,在全曲最后达到了高潮,这一速度变化的特色也是全曲的点睛之笔。

引子部分是共有六个乐句的散板乐段,有三次短暂的离调即羽调-角调-商调-徵调-羽调。

乐曲以E调或者D调笛演奏居多,E调略显明亮,D调则较为浑厚。引子以打音和叠音开始,将人们带到宁静辽阔、绿意盎然的草原。

后半部分旋律基本保持平稳,通过笛子吹奏一句无伴奏清吹的旋律,与前面伴奏旋律衬托形成鲜明对比,最后随着主音6的再次出现,伴奏部分通过富于旋律性的织体为之后的慢板进行铺垫,速度提升,整体的律动和伴奏音型向慢板靠拢。

在技巧方面,多次出现了颤音技巧,不同于其他独奏曲的二度颤音,简广易在这首乐曲创作中大量运用三度颤音,准确把握了内蒙地区的风格特点,内蒙地区民歌是以三度音为主要基调,进行展开与创作。本段出现多处上波音、颤音的记号,皆用三度颤音来演奏。强弱记号、延长音记号贯穿整个引子部分,由于内蒙古民歌的音乐特色是长调,长调旋律悠长,气息延绵不断,旋律极富装饰性,引子中所吹奏出的音乐也符合长调的特点,忽远忽近,渐行渐远。为了表现内蒙悠远的长调,延长尾音,在引子部分,越来越多的演奏者运用循环换气技巧,这也是竹笛发展迅速的表现。在引子的创作中,简广易还运用了“鱼咬尾”式的旋律发展手法。

慢板A乐段为全曲的第二部分,极富歌唱性。技巧方面,这段出现了许多滑音,目的是为了给整个慢板润色,使其更加舒缓圆润。

在慢板A乐段中有大量的三度装饰音,如多次运用三度滑音技巧,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演奏者也会乏味。所以在本段中,滑音处可以通过三度颤音代替,这种处理方法是为了让乐曲更加具有内蒙音乐风格,更具变化。本段值得注意的是,在吹奏时应当保持歌唱性,使用两小节换气的方法,目的是不打断音乐本身的流畅性,给听众呈现更加自然动听的音乐。

第三部分是B段小快板,在节奏上层层递进,开始提速。主要是表现内蒙人民骑马的欢快场景。

技巧方面,双吐、三吐,用来模仿马蹄声,配上木鱼的敲击,与笛子部分相互呼应。

b段,旋律看似回归抒情,旋律悠长委婉,但是在速度上并没有放缓,而是紧紧衔接上一段小快板,这也是简广易老师的精妙之处,他在速度处理上逐步加快,运用连音、滑音和延长音符时值来让此段饱满、抒情。

c段,简广易老师沿用了谱例的抒情段落,更加豪放热情,在调式上,从之前抒情委婉的羽调式转入了色彩明亮的宫调式,旋律高亢,中音区转换为高音区,情绪上更加激昂,为乐曲高潮部分起到了铺垫作用。

最后一部分。C乐段,速度进一步加快,情绪也越来越高,表现出牧民骑在马上飞快奔跑的画面。

在演奏技法上,连续双吐再次出现,重音也体现出它的作用,使这一段更加铿锵有力,豪迈奔放,最后随着一声嘹亮的马叫声,乐曲达到顶峰,随之结束。这一段的点睛之笔就是仿马叫,出现的4度颤音不能吹奏均匀,而是要由慢及快,才能把马叫声完美运用到这首乐曲中。

三、音乐特点分析

整首《牧民新歌》,简广易运用了多种演奏技法,填补了许多竹笛发展史上的空白。

(一)蒙古長调

蒙古长调是蒙古特有的歌曲。在旋律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无固定节拍、节奏循环规律,气息宽广,深沉动人;二,用密集的同音反复来构成颤动的长音”。简广易在乐曲引子部分使用蒙古长调的音乐元素,上文中对此进行了分析。

(二)仿马头琴

马头琴因外形被雕刻成马头,材质、音色也符合内蒙人民的审美情趣,深得当地人民喜爱。与蒙古长调紧密结合,调式以小调为主,在演奏中通常会将调式音延长,“在演奏中体现出强烈的随意性。在实际演奏中,会大量使用三度颤音以及滑音”。简广易在创作中,将仿马头琴这一技术特点使用到极致,全曲多次出现三度颤音、滑音。

(三)乐曲结构

在曲式结构方面,《牧民新歌》采用了四部曲式,全曲最大的亮点在于速度变化,层层递进,速度逐渐加快,在最后一段达到高潮,也开创了竹笛艺术新型的创作手法。

四、结语

如果俞迅发是新中国第二代竹笛演奏家的第一人,其次即为简广易。简广易勇于创新和不断探索,集众家之长,开创了许多不同风格的符合时代音乐审美情趣的笛子曲及演奏技术,最为广大爱好者和演奏者熟知的,就是《牧民新歌》。全曲多次出现的滑音、打音、颤音、花舌、双吐等技巧,是简广易将南北风格相结合的体现,整首乐曲并没有偏离内蒙的风格,丰富了全曲的演奏技巧。作品无论是风格还是技法,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值得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平.张平音乐文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 (7).

[2]胡亮.简广易竹笛艺术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2008.

[3]耿涛.简广易竹笛作品创作研究[J].中国音乐,2006.

[4]树蓬.简广易笛曲创作诌议[J].人民音乐,1984.

[5]周建飞.简广易竹笛艺术探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6.

[6]张维良.竹笛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1(11).

[7]扎木苏.马头琴艺术及演奏风格研究[J].北方音乐, 2017.

猜你喜欢

竹笛风格技法
My Mother
手绘技法表现
记忆深处的笛声
我的坚守
作品一
地方高校竹笛教学方法研究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秀秀台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