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十三辙”在美声艺术歌曲中的运用特征
2019-02-10郑江河
郑江河
【摘要】我国美声艺术歌曲的曲调讲究押韵。为了使声调统一、协调和突出语言的音乐美,我国汉语音韵学根据字的类别,从传统戏曲、诗词的合辙押韵中,总结汉语语音的音韵规律,将汉字归纳为十三个类别,称为“十三辙”。美声艺术歌曲的归韵收声以“十三辙”来进行。
【关键词】“十三辙”;美声;艺术歌曲;运用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在表演和教学中,演唱美声艺术歌曲作品的难点在于对句尾音的处理,即对“辙”的处理,将句尾音以“十三辙”分类,分析字的“归韵”,并以口腔状态的实际保持和变化为切入点处理好美声艺术歌曲中出现的十三辙。
一、发花辙
发花辙的特点就是一音到底,口型不变。“a”的发音相对i的发音而言,其声音稍立,但与o、u、n等母音相比,其发音走向仍是比较横的,如果我们用说话a的自然状态来歌唱发音,声音就容易横且直白,既没有光彩又没有力度,还缺乏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此,我们在发“a”母音时要尽量打开口腔,让气息缓缓送出,使气息自然流畅。同时不要完全用口腔共鸣,而要把声音保持在较高的位置上。此外,歌唱中对发花辙的字还要特别强调横字竖咬、宽韵母窄咬的特点,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随着音的升高,逐渐加以o、u成分的要求,以使得声音色彩协调统一。
二、坡梭辙
坡梭辙主要发响的母音是“o”和“e”,含主要发响母音“e”为“波”类,可有介母“i”和“u”作为韵头;含主要发响母音“e”则为“歌”类,不和介母相拼。其口腔内部要松开,但要特别注意口型的开合要适度,即保持最为自然的歌唱状态,以确保字音的清晰准确。
三、乜斜辙
乜斜辙发响的母音都属“e”,出声后落在“e”上,口形不要变动,也叫作直出无收,就是在句尾处靠气息收声。在发“ie”音前,舌面向硬腭升起,而在发音时舌根下放,呈半升的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e”的母音应该读成“会”,所以舌位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此外,歌唱时还要同样注意其横字竖咬、前韵母后咬、窄韵母宽咬的发音特点,来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演唱。
四、姑苏辙
凡是归韵u的字均属此类,如u(苏、古、户)等此辙属直出无收型。除韵母“u”自成音节外,由声母与单韵母“u”相拼和,无介母和字尾,亦不与舌前声母j、q、x相拼。在发“u”音时舌根向软腭升起,放下喉头,着力在口并保持圆合状,不要过分靠前,同时气息均匀地呼出。而在结尾时则靠截气收声,口形不能变动。
五、一七辙
此辙含有四个韵母,即i、n、-i、er。其中,“er”是卷舌音,自成音节。除儿化韵外不与其他声母相拼切。歌唱中发er时要按照横字竖咬和窄韵母宽咬的原则去咬字发音。“i”“n”除自成音节外与声母相拼无介母、无字尾,属直出无收型。与zh、ch、sh、r相拼的“-i”是卷舌尖韵母,是不圆唇的舌尖后元音,它与单韵母"广有明显的不同。与z、c、s相拼的“-i”发音时阻擦点在两齿与舌尖,所以一个“i”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发出三种不同的声音,为此,要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怀来辙
本辙汉字均属窄韵,是收音辙口,也就是比较典型的横字。因此,在歌唱中需要注意横字竖咬、前韵母后咬的特点。发“ai”音时常见的毛病是容易把“i”母音省略掉,造成这种毛病的主要原因是舌头没有迅速地向硬腭升起,并在结束时保持“i”母音的状态。虽然怀来辙出声后发响的母音主要是“ai”,但在“a”变为“i”的这一过程中,舌位也是有所变化的,即由低变高,舌尖轻轻上挑,在归韵时它也是呈现渐弱趋势的。因此,在演唱时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七、灰堆辙
本辙汉字也均属窄韵,是收音辙口。灰堆辙出声后发响的母音主要是“e”“u”,收音归韵时口腔要尽量保持半开的状态而不可闭嘴。“i”音所占的时值较长且突出,收音要短而轻。“ei”发音前舌根半升,舌尖下垂,发音时舌头向软腭提起,发音后舌头呈“i”状,舌头的运动也是在发音的一瞬间完成的。
八、遥条辙
本辙汉字均属宽韵,“ao”在发音前舌头平放,发音的瞬间舌头半升,舌尖下垂。而“iao”在发音前舌面向硬口盖升起,发音时舌头下放,发音后舌位呈“o”母音的状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出声后发响的主要母音是“a”,在由“a”向“o”的过渡过程中,着力点在唇而不在喉,并且还要注意收音时要带有“u”的感觉,收音要柔和而不能生硬,否则字音就不会清晰。
九、油求辙
本辙汉字均属窄韵,虽然和遥条辙一样是从“i”引出字腹,但其发响母音主要是“o”,归韵时字音要短促有力,口腔不可开得过大,以防止字音的改变。着力点应在唇而不要落在喉内,双唇收圆形成为“u”。在由“o”转为“u”时,字腹字尾融为一体,收音要表现得十分柔和。同时,声母与“ou”拼切时汉语拼音省略“iu”。应注意该复合韵母“i”为介,“u”为韵尾。歌唱中对油求辙的字要用横字竖咬、后韵母前咬、窄韵母宽咬的特点来演唱,以确保字正腔圆。
十、言前辙
凡是归韵到an、ian、uan的字均属此类,如南、恋、反、权等。歌唱中对言前辙的字要遵循横字竖咬、宽韵母窄咬的原则,发出字音后引腹发响的主要韵母是a,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鼻腔共鸣的作用。在归韵时,舌尖抵住硬腭前、上牙龈的部位而发出半鼻音“n”,气息到达上述部位即收音,但舌根不能向上抬,同时还要避免紧咬牙关、咧嘴或不归韵等现象。
十一、人辰辙
本辙汉字均属宽韵,归韵时舌尖须抵硬腭前,舌根均匀上抬,在延长韵腹时,带有鼻音气流半入鼻腔。歌唱中的咬字发音要按照横字竖咬、窄韵母宽咬的特点,发音最后归准音位——抵腭入鼻。
十二、江阳辙
此辙是全鼻音(后鼻音),收字归韵在“昂”上。此类i、n出声后引出字腹“a”,这是发响的母音,然后加进“ng”归韵。字头坚定有力,字身要唱得饱满,归韵时舌尖下垂下齿背,舌根微抬起并与软腭接触,鼻腔始終打开通道,使“昂”归入鼻腔。同时字腹也不能任意开大,因为开得过大就容易造成字音的改变,偏离了字的原有含义。此外,当江阳辙的字在快速演唱时,则必须使字头、字腹、字尾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形成。
十三、中东辙
中东辙在发声时要始终打开鼻咽腔,并将舌根轻抬至软腭。收音归韵在“嗡”上。中东辙字音的特点是必须使声音半入鼻中或口中,否则就会唱成鼻音或使字音改变造成不归韵的现象。当归韵“嗡”时要留有余音在鼻腔,但不可过长。同时,和江阳辙一样,字在快速演唱时,也必须使字头、字腹、字尾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形成,归韵准确。此外,中东辙内“冬”(dong)字腹发响的主要母音是“o”:“耕”(geng)、“生”(sheng)类字腹发响的主要母音是“e”。虽然中东辙与江阳辙的归韵方法相同,但在归韵时气息的走向和归宿却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演唱时要加以区分。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而咬字吐字又是歌唱中准确表达语言不可忽视的一环。“十三辙”是从我国古典诗词中总结出来的合辙押韵规律,利用“十三辙”可以帮助歌唱者准确地掌握歌唱发声技巧。
参考文献
[1]杜青云.十三辙在歌唱技巧中的应用[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马志凯.戏曲十三辙的形成及其实用价值[J].大舞台, 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