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农信在闽西的诞生及其历史定位
2019-02-10王盛泽毛立红
王盛泽 毛立红
【摘 要】红色农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金融实践的产物,是建设苏区、赢得民心的重要经济举措,也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因在管理及运营上坚持正确的办社理念、宗旨、方针和原则,闽西红色农信创建后得以迅速发展,并发挥改善民生、支持苏区金融建设的重要作用。回顾与梳理这段历史,不难发现红色农信在闽西的诞生是毛泽东合作社理论的重要实践,是巩固土地革命战争成果的重要经济举措,是红色金融史上的重要开端,在中国革命和红色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农信;苏区金融;闽西苏区;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K26;D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6644-(2019)06-0053-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农信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政权支持下,为“便利工农群众经济的周转与帮助发展生产,实行低利借贷,抵制高利贷剥削”①而创办的信用合作社,是苏区群众集股合办的金融合作组织。信用合作社是当时三大合作组织(生产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之一,是苏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闽西苏区合作社在中央苏区经济中的地位,有学者指出:“中央苏区合作社的创办,源于闽西苏区。”②闽西苏区信用合作社的创办即是这一论断的最好证明。目前,学界对中央苏区及闽西苏区生产、消费合作社研究的成果较多③,但对信用合作社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本文对红色农信在闽西的诞生缘起、发展脉络及历史定位作一探讨,以引起学界对相关问题的更多关注和研究。
一、红色农信在闽西应运而生
红色农信在閩西的诞生绝非偶然,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毛泽东合作社理论和合作经济思想是闽西红色农信的理论来源。闽西苏区的创建及其后经济斗争形势的需要,是促使闽西红色农信诞生的有利条件。
(一)毛泽东合作社理论是闽西红色农信诞生的思想基石
合作运动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较为流行的一种劳动者互助协作、共谋利益的群众运动。合作主义思潮自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后便得到大力宣扬。从毛泽东合作社理论和合作经济思想的历史脉络来看,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就对合作社运动产生兴趣,多次参与合作主义社团——“平民学社”的活动,探讨合作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1922年,毛泽东曾将其弟毛泽民送到安源担任路矿俱乐部消费合作社经理,显示出他对合作社的兴趣。①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时,设立“合作运动实施法”课程。他到武汉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时,聘请中国近代合作思想和信用合作运动的先驱于树德讲授“农民合作概论”。②
毛泽东逐渐认识到合作运动应与工农运动相结合,并为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服务,也开始意识到合作社是改善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正因如此,1926年5月,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指导起草了《农民合作运动决议案》,指出合作社“实为农民利害切身的组织,可确立并巩固农民运动之基础”,强调信用、购买、消费、贩卖、生产等合作社对农民“所受经济上的痛苦及压迫,确能解除其大部”,并鼓励“对合作社之组织,今后当努力向农民宣传,并促实现”。③同年12月,毛泽东参与并指导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指出合作社是“互相扶助,互相救济”的组织,号召贫苦农民组织信用合作社,“用集合的资本、集合的信用”,抵制高利贷的盘剥。④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再次指出,农民要在经济上摆脱土豪劣绅的盘剥,实现自救的最好手段就是组织合作社,“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确是农民所需要的”,而且要求这种合作社运动“随农会的发展而发展到各地”。⑤可见,毛泽东此时对发展合作社不仅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观点主张,而且完成了从注重经济建设功能到政治斗争功能的策略转变。”⑥从历史发展来看,这些成为毛泽东后来指导中央苏区合作社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同时也为闽西红色农信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石。
(二)闽西苏区的创建为红色农信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早期金融实践和红色农信的诞生创造了重要的条件。1928年3月至6月,为响应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闽西领导和发动了震撼八闽的“四大暴动”——龙岩后田暴动、平和暴动、上杭蛟洋暴动和永定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并成立了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开始了创建闽西苏区的历程。暴动失利后即组建了福建第一支红军部队“红军营”,转入乡村开展游击战争。9月中旬,溪南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土地法、劳动法、肃反条例等。在试点基础上,不到1个月就在全区13个乡分配了土地,形成红色割据区域。1929年3月中旬,为了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的“围剿”,毛泽东、朱德 “以消灭闽西反动势力,发动闽西工作,及参加粤闽赣三省农村土地革命之目的”⑦,率领红四军由赣入闽,在长汀长岭寨击毙地方军阀郭凤鸣,歼敌2000余人。随后,红四军于5月再次入闽,毛泽东、朱德领导和指挥红军,“巧妙地利用了军阀混战,敌人内部处于分裂状态的有利时机,‘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三次攻打龙岩城,连克永定、上杭、连城的部分乡镇”,极大地动摇了闽西反动统治的基础,使土地革命浪潮,迅速波及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等地,打开了闽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①在红四军支持下,闽西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纷纷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以龙岩、永定、上杭为中心的闽西红色区域初步形成。
同年7月至9月,毛泽东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到闽西地方养病并指导地方工作。②期间,毛泽东辗转闽西各地,深入永定高陂、湖雷等地调查研究,经常和邓子恢、张鼎丞、阮山、赖祖烈、郑庸经等地方领导同志商谈,指导闽西苏区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这些为毛泽东传播合作社理论和合作经济思想,探索苏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红色农信也藉此在闽西诞生。
(三)红色农信的诞生是适应闽西苏区经济斗争的需要
闽西苏区建立前,闽西地区的金融业发展较为落后,“前近代性质的金融活动和行为方式占主导地位”③。但相对来说有特色的产品商业还是得到发展,特别是条丝烟、土纸等,素有“烟魁”之称,“春夏烟草阡连,各乡工厂林立,运销全国,远及南洋”,每年出口达五六万箱,纸业出口年在十万担以上。④因为商业资金周转关系,闽西永定等县的民间借贷、典当、邀会等比较兴盛,这也为红色农信的诞生提供了借鉴条件。但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闽西小农经济遭受冲击而破产,特别是闽西的高利贷剥削(包括现金借贷、粮食借贷、典当、邀会等)非常残酷,通常月息3至5分,还有“月子钱”“圩子钱”等,⑤不利于生产发展和民众生活改善。闽西苏区建立后,破除旧的信用关系与禁止高利贷剥削成为动员民众及扩大土地革命影响的当务之急。为此,1929年7月毛泽东指导召开了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案指出,目前高利贷榨取农民,“普通利率平均在二分以上,有的到十分以上”,致“使农民破产日亟”,“目前社会还需要金融周转,利息不能取消,但须禁止高利贷”。⑥这次大会所规定的经济政策,保证和推动了闽西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但由于新的金融体系和信用关系尚未建立,在高利贷废除后,闽西金融市场极为混乱,出现了农民告贷无门,缺乏生产周转资金,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暴动过后的乡村,债券焚烧,高利债务不还,有些农村更取消一切债务,而多数拥有货财的地主土豪又杀的杀、跑的跑,资本藏匿不出”,因此,乡村中借贷停止,金融流通完全停滞,导致农民在收获时节,无钱发给工资,又借贷无门,“只有贱卖粮食以资救济”,使农民愈加困苦。⑦再加上敌人封锁和奸商捣乱,闽西一度出现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日趋扩大的现象,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
为解决闽西苏区的经济困难,1929年9月闽西特委在毛泽东指导下,发出《关于剪刀差问题》的第7号通告。通告深入分析了闽西“剪刀差”现象的成因及危害,提出十条办法。其中,金融方面要求,“由县政府设法开办农民银行,区政府设立借贷所,办理低利借贷,借与贫苦农民”,并着手发动群众“招集私人股金或向私人告贷”,集资创办合作社,如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以便做到“使农民卖米买货不为商人所剥削,而农村贮藏资本得以收集,使金融流通”。同时,要扩大宣传,使农民“明白取消一切债务的错误,与共产党的借贷政策正当”,“明白合作社的功用和组
织”。①随后,省委巡视员谢运康在报告中提出,“开办农村合作社,开办小银行”②的应对之策。闽西特委13号通告也明确指出:“解决赤色区域中剪刀现象的特殊经济问题,成为目前闽西党当务之急,党应指导各地苏维埃,奖励群众生产,普遍合作的组织,”③“各级政府工作,应针对群众要求,为群众解除痛苦,在目前应努力帮助群众,建立合作社之组织”,④“挽救的方法,就是要群众自己起来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合作社)。”⑤从后续来看,闽西特委第7号通告是指导当时闽西苏区经济建设的重要纲领,也是红色农信诞生的直接缘起和标志性文件。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和信用模式已成为闽西苏区发展经济、改善工农群众生活的迫切需要,红色农信呼之欲出。
总之,毛泽东合作社理论是闽西红色农信诞生的理论来源和思想基石,彼此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闽西红色农信是毛泽东直接指导下全国最早的合作社运动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创新和重要实践,是顺应闽西苏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
二、红色农信的发展历程及管理原则
闽西苏区建立后,为减少“剪刀差”现象,发展苏区经济与建立新的金融秩序和信用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信用合作社应运而生。1929年10月至1934年10月,是闽西红色农信从初创到普及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闽西红色农信顺应时代发展,在管理及运营上坚持正确的办社理念、宗旨、方针和原则,苏区的信用合作社得以迅速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
(一)红色农信的创建及其初步发展
闽西特委第7号通告发出后,闽西各区乡开始积极筹办信用合作社。从现有史料看,1929年10月成立的永定县太平区信用合作社和丰田区信用合作社,是闽西苏区乃至中央苏区最早创办的一批信用合作社。⑥其中,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是以原西坡乡信用合作社所筹股金为基础,动员各乡群众入股成立,地址设在区政府所在地西陂乡,第一任主任陈海贤,后为林清风。筹办时“为了充实信用合作社的资金,经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批准,决定由信用合作社发行纸票。”⑦由信用社主任林清风“写信到上海请人代印寄回永定的,面额只有一元一种”,“可抵银元一元或癸亥双毫九个使用,流通的范围包括坎市、高陂、虎岗等地”。经营方面,“曾对上洋乡苏维埃发放耕牛贷款一二百元,对许家乡苏维埃发放土纸贷款数百元。”⑧丰田区信用合作社(又称永定第一区信用合作社)是由阮山负责创办,赖祖烈担任第一任信用社主任,社址在湖雷。据赖祖烈回忆,一区信用合作社“资金预定五千元,以募股方式筹集,每股一元,由群众中募和指定商店认股,总共募集了三千余元的股金,群众募集了40%,商定认了60%”,共发行角票五千元,“分五角、二角、一角三种”。该社发行的角票,“群众拥护,商店支持,信誉甚佳,商人往广东大埔或厦门采购货物,可持角票到信用合作社兑换银元。”①该社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每月利息2分;发放贷款,社员用款经乡苏维埃政府介绍证明,持股票每次可借5元,期限3个月,利息每月2.5分。”②由于“丰田区信用社办得很出色,很讲信用”,因此“很多人去信用社借钱”。③当时,在闽西“以永定各地合作社的工作较好”。如“湖(雷)市由苏维埃政府商店和农民共同组织信用合作社,资本四千元,发行纸币二千元,流通永定各处,所以永定金融较为活動。”④另外,创办较早的还有上杭县北四区信用合作社,邹石村任信用社主任,社址在蛟洋,“办理存款、放款”业务,曾“动员妇女把零钱存到信用社”⑤,还发行有二角和四角两种纸票,能当工钱用,“到乡里的消费合作社可以买到东西”⑥,甚至“在古田和蛟洋地区都可以使用,到连城莒溪和龙岩的大池、小池一带也可以用”⑦。1929年底,上杭庐丰区也成立了信用合作社。随后,长汀县、兆征县及汀州市东郊区、红鄞区(今长汀境内)等闽西其他县、区也相继建立信用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