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2019-02-10刘清鸾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开展朗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对學生开展高质量的朗读教学,还可以培育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促使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以及含义,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仍存在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以及效率,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师朗读教学的策略展开分析,强调重视培育学生的朗读能力,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地发展,从而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部分教学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出台其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在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感觉,便于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灵活应用多种语文知识。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需要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存在着重要作用,而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朗读教学还承担着学生识字、读书的重大任务。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规范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推动学生的不断发展。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 朗读缺乏实际的教学意义,教师的评价过于单一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内容,能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文章中的句子、文字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需要小学生反复练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合适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比较有效,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示范朗读。但是,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常忽视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常将文章朗读过程放到课外教学之后,或者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朗读活动。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堂中,当学生朗读文章内容之后,教师很少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详细的点评或者建议,学生很难对自己朗读的好坏产生一定的概念,学生不会对自己的朗读产生过多的反思以及分析,严重影响了学生朗读的能力以及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 朗读内容比较乏味,学生很难发现深层次的含义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仅局限在考察学生的朗读以及语文相关知识,甚至部分语文教师对朗读以及阅读方面的内容比较忽视,常在讲解自己主要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联系语文朗读能力。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节省语文教学的时间,教师常选择部分阅读、朗读能力比较高的学生朗读文章。这一做法虽然提高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但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他学生的朗读需求等。此种不公平的语文教学,常导致学生对朗读教学、语文学习产生不感兴趣的情况,最终影响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情况。最后,由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是按照抽象、感性、理想的顺序进行发展的,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朗读能力以及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朗读教学中,添加部分朗读教学讲解、朗读教学示范等,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讲解以及朗读教学示范,极易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教学的含义,学生处于比较迷茫、混沌的状态,而教师在学生比较混沌的状态中,也很难掌握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无法控制自身的教学节奏,从而降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三)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裕,朗读教学课堂存在象征性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读音以及生字等基础语文知识内容的掌握以及学习,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学习时间。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很少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朗读教学时间,常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对学习内容预习以及复习,致使大部分学生常忽视朗读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意识、朗读习惯以及朗读能力。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重视形式化的朗读教学活动,像朗读内容比较少时,教师常用一句话重复多次进行教学。此种为了教学而教学的形式,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 重视基础教学内容,培育学生养成良好朗读习惯
小学生的朗读活动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像拼音、生字知识等均是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使用的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需重视培育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知识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拼音等基础能力,还要让学生逐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有效避免学生由于生字或者拼音,导致学生的朗读被影响。此外,教师还需要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添加适当阅读课外书籍的内容,教师需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兴趣等多个内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对三年级以上过的学生提出的要求,则为学生选择不带匹印标注的图书内容,教师还需与家长取得相关联系,并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监督学生的朗读情况以及朗读完成情况。
(二) 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教学,优化学生朗读评价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展开合适的朗读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朗读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精彩的朗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唤醒学生的朗读欲望,使学生自主进行朗读学习。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进行朗读活动之前,还需对学生提出相关朗读要求。比如,学生需要充满感情地进行文章朗读,并根据朗读内容适当增加肢体动作,充分将文章的内容表达出来。并且,教师还可以结合激励制度,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在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自身的信心。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需对学生进行详细、具体的评价,根据学生朗读的发音、情感、关键词句以及朗读连贯性进行评价,明确学生的优点以及缺点,并充分肯定学生所具有的优势,指导学生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教学,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小学生具有的知识储备量以及思考能力比较有限,但学生的语言、动作模范能力比较强。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特点,再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朗读具体教学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充满感情、感染力以及突出重点地朗读示范教学,促使学生在模仿教师的教学过程时,可以针对朗读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解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且,当学生逐渐养成此种语文朗读习惯之后,学生在朗读新文章的时候,能够更快地积累语文知识,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等。
(四) 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朗读教学观念,积极开展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学,结合时代的变化以及需求,开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朗读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学生的多方因素,像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家庭因素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针对学生由于不同所存在的差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沟通方法,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关沟通以及交流,并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师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读音不准以及读错的情况。此时,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朗读活动,当学生出现朗读错误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回归正确的朗读道路。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常会出现多音字,当学生朗读到这些文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并加深对多音字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学习、发展的初始阶段,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培育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更高的自信心。然而,以往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开展的朗读活动比较单一,并且缺少更多实际的教学意义,教师需克服诸多教学困难,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进行考虑,结合当前时代的教学需求,从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朗读教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学示范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各项能力的提高,并丰富学生的思想文化,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并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让学生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張益敏.“朗读者”修炼之三部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8(21):9-10.
[2]罗前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383-384.
[3]商小丰.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78-79.
[4]祁莉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85.
[5]郁广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120-121.
[6]郭金花.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亮丽风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华夏教师,2018(24):69.
[7]梁守燕,王莉,魏风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73.
作者简介:
刘清鸾,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