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引流术结合穿支皮瓣治疗臀部压疮患者的术后护理
2019-02-10王和一
王和一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手外4 科,辽宁 沈阳 110024)
压疮造成骶尾部深度大面积创面经久不愈是临床上治疗的难点,也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近年来,随着负压引流术技术及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术前和术后护理也是手术成功和创面愈合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5 月我科收治的6 例臀部压疮接受穿支皮瓣治疗的老年患者,男4例,女2 例;年龄68~76 岁。其中截瘫2 例,长期卧床3 例,脑血管病1 例。患者均存在骶尾部压疮伴感染情况,部分患者创面已深入骨质。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经久不愈的压疮患者心理护理与手术治疗同等重要。因多次就医未取得满意效果,患者及家属多缺乏信心,医护人员应多与其沟通主动讲解手术事项及成功病例,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疑虑,取得其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负压引流术在术前准备中应用:负压引流术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能将存留于伤口局部的细菌、病毒、溃烂的坏死组织、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等由伤口内吸出,去除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⑵负压吸引能将新鲜血液引到创面,使创面得到充分血液供应,为肉芽组织的生长提供营养,还为创面提供吞噬细胞和抗体发挥了血液系统的防御功能;⑶慢性伤口因感染和创面长期炎性刺激,创面周缘毛细血管几乎闭塞,血液瘀滞,应用负压引流术后创面闭塞毛细血管在负压作用下重新开放,新鲜血液进入创面及伤口缺损处,为创面愈合提供营养[1]。定期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是否密闭,有无漏气现象,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做好负压引流的压力监控,一般压力在125~450 mmHg。负压引流术可为皮瓣修复准备一个健康的血液循环丰富的基床,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采用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蒂部做明显标记,并予以保护,做好供区皮肤护理[2]。做好术区和皮瓣供区备皮清洁工作,排除供区皮肤病及溃疡性创面,确保供区皮肤完好。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方法,避免术后出现尿潴留及便秘情况。老年患者营养状态差的可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如有必要可输入白蛋白或滤白红细胞悬液。对于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血糖,防止血糖过高。
2.2 术后护理
术后基础护理:⑴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0 d,室温控制在22℃~26℃,湿度60%,以免寒冷刺激移植皮瓣血管痉挛收缩引起坏死;⑵皮瓣局部用60 W 烤灯照射保暖,灯距30~40 cm;⑶严禁患者主动和被动吸烟,以及吸三手烟,避免烟中尼古丁导致血管痉挛而产生血管危象;⑷术后给予俯卧位或侧俯卧位交替进行,也可采用气垫按摩床或翻身床等,极度不适时可短暂给予仰卧位,但应避免皮瓣蒂部受压,以免影响血运;⑸术后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少渣食物,术后一周内给予患者半流质食物,控制排便次数,排便后对其肛周进行清洗,避免污染创面;⑹合理留置导尿,定时开放夹管,每3~4 小时放尿一次,并嘱患者多饮水,每日两次给予尿道口护理,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皮瓣血运观察及护理:皮瓣观察的四大指征包括:颜色、温度、张力和毛细血管反应。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管危象,常发生在术后72 h 内,如皮瓣由红润转为苍白,皮温降低,张力下降,出现皮纹表示出现了动脉危象;如皮瓣颜色变暗红或暗紫,皮温正常或偏高,张力增高,肿胀明显加重,提示静脉危象。术后3 d 内每0.5~1 小时观察一次,如果血运良好3 d 后改为每2 小时观察一次,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为避免血管危象产生,术后常用的药物有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前列地尔注射液,肌肉注射罂粟碱,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及意义。
供皮区的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供皮区敷料包扎是否完好,有无脱落及渗出,如有松脱及渗出应通知医生立即给予更换。
3 讨论
手术修复压疮的方法较多,但应用负压引流术并结合穿支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具有外观良好,皮瓣耐磨,手术可操作性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当前比较满意治疗方式[3]。因此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尤为重要,做好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