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9-02-10陶念蕴汤际澜
陶念蕴,汤际澜
(苏州科技大学 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00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1]体育强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体育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体育领域改革创新与体育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仍不相适应,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我国的体育发展方式需进一步转变和改革。
大众体育又称“群众体育”,是社会民众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内容广泛和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进入新时代,大众体育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为紧密的体育内容,需要从形式和发展方向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于此,笔者从存在性、形成性和发展性等方面对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展开理论认知,在剖析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背景的基础上,探析实施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以期为新时代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理论认知
从哲学视角来看,发展是事物从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由旧至新的一个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是一种内发的有节奏的成长变化,拥有积极、正面、向上与合乎规律的性质。发展方式是“认识了事物发展规律的人们推动发展的方式”[3]。作为一种事物,其发展方式也处于不断变化中,或是由于事物性质发生了变化,或是由于发展方式本身阻碍了事物的发展。因此,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事物发展客观的、必然的要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关于体育发展方式的概念,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给予阐释。朱建清从要素论出发,认为“那些驱动体育演化与进步的各种要素的不同组合,均可称之为体育发展的一种方式”[4];马德浩等人从制度论出发,认为体育发展方式是指促进体育事业“量的增长与质的优化的要素组合与制度安排”[5];刘玉等人从宏观层面提出,体育发展方式是指“实现体育发展的目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体育发展中的增长方式,而且包括体育结构、发展质量、发展效益、体育利益分配、体育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6]。探讨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一直是我国体育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刘玉把1949年以来我国的体育发展方式分为三个阶段:单纯依靠国家投入的赶超型体育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后以市场化、社会化为核心的发展导向型体育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进步导向型体育发展方式。[7]季浏在探析体育发展方式内因和外因的基础上,提出体育发展方式的改革必须立足国情,厘清体育本质性,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同时不断借鉴国外经验与方法,重点从改革体育体制做起,选择正确的可供持续发展的改革路径。[8]关于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学者们提出可以从赶超型路线向可持续发展型路线转变[9];可以从管理型观念向服务型观念转变、从竞技体育往民生体育转变、从传统体育模式向现代体育模式转变[10];也可以从国家专项型体育向公众健康型体育转变[11]。
“在现代体育和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都重视和加强对大众体育的研究,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回归。”[12]大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方式的转变决定着体育事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成功与否。新时代我国大众体育发展应找寻适应当前实际情况的转变方式,在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前行。在此,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又是如何进行的?只有解答了这些基本问题,才能为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找到准确的转变方向。
第一,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存在性。以体育活动作为健康、休闲、娱乐手段的大众体育,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大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每个国家都不会置人民的福祉于不顾。因此,通过发展大众体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事实。各国大众体育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各具特点。就大众体育管理体制而言,一般可分为国家管理型和社会团体管理型[13],目前有向国家和社会团体混合管理的发展趋向。尽管每个国家在国家管理和社会团体管理的搭配上存在差异,但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为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各国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也就是说,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形成性。从长期来看,由于大众体育依存于一定的社会时代背景,因此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决定了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就政治体制而言,单一制的国家更多采用中央政府管理大众体育发展,而联邦制的国家更多采用社会团体管理大众体育发展。就经济体制而言,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中,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大众体育的发展;而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中,政府是大众体育发展的唯一力量。从短期来看,旨在促进国民参加体育活动的规划是推动大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都推出了适合其国情的全民健身活动规划,如美国2010年推出以让所有美国人动起来为唯一目标的《全民健身计划》(NationalPhysicalActivityPlan)、英国推出的《要活力,要健康:使国家动起来的计划》(BeActiveBeHealthy:APlanforGettingtheNationMoving)等。[14]
第三,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发展性。在不同历史阶段,大众体育发展现状各不相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自身必然存在着发展的要求。一成不变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难以适应大众体育的持续发展。因此,不断调整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是促进大众体育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代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大众体育发展战略、发展政策、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的重大调整,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大众体育发展人力资源培训、资金筹集、场地规划、信息传递等具体内容的改进和完善。
二、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背景
1.社会转型促使大众体育需求层次化
从社会生产满足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需要状况的角度,人类社会可以分为生存型社会和发展型社会。[15]在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广大社会成员对于体育的需求存在差异,大众体育也就具有不同的意义。
广大社会成员对于体育的最基本需求是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健康素质,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和综合素质。[16]体育对于个体健康素质的发展具有其他社会活动不可代替的独特价值,其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通过体育提升个体的志愿意识和积极的公民意识,利用体育的潜能促进社会包容、融合和机会平等[17]。在生存型社会阶段,大众体育更多的是满足社会成员基础性的个体需求;而在发展型社会阶段,大众体育在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更多的是满足社会成员的群体性需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总体上已由生存型社会步入发展型社会,大众体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层次化,这就需要相应地转变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以满足社会成员对于大众体育的不同需求。
2.经济转轨促使大众体育供给多元化
我国经济转轨历经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个阶段。“体育,是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之上的社会文化活动内容之一。它以人民群众衣食无忧和生活安定为前提的。因此,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可能,采用适当的体育政策,应当是体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18]因此,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了大众体育也必然拥有与经济体制相匹配的不同出发点。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拥有大众体育发展所必需的所有资源。因此,依据所掌握的体育发展信息,政府制定大众体育发展政策、配置大众体育发展资源,全权管理上至中央下到基层的大众体育事务。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完全由政府提供大众体育。在大众体育发展水平极低、大众体育需求单一的时期,大众体育被行政性推广至全国各城乡、各行业、各单位。虽然这极大地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但这种以行政命令为主的提供方式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大众体育发展形势,其劣势不断显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性地开展大众体育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政府财政越来越难以覆盖社会各阶层所需要的体育设施建设。进入新时代,完全依靠政府配置资源的大众体育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和转变,即由政府承担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责,转变为由市场调节大众体育资源,促进其他大众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使大众体育方式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促进大众体育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国家行政机关需要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变革,包含行政责权的划分、行政职能的组织架构、人事和领导制度、行政执行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等方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与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法规制度方面,国家体委于1986年公布了《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1993年又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同时,国家开始重视体育的法制建设,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标志着中国体育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同期,《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等相继颁布实施。2016年5月5日,由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施行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创新体育发展方式。”[2]机构设置方面,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群众体育司专门负责大众体育事务,主要职责包括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指导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检验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的最好指标,就是使更多社会成员能享有体育公共设施的服务。
三、新时代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路径
1.积极吸引利益相关者,共同投入大众体育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逐渐兴起。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的学者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企业中存在的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这些相关群体的支持,企业便无法维持与发展。随后有研究者认为,以“是否影响企业生存”来定义利益相关者过于狭义。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给出了广义的定义,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或被企业的目标实现与否所影响的人或群体,包括员工、合作伙伴、顾客、供应商、政府等。[19]
虽然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但通过“多维细分法”对利益相关者的划分“仍然停留在学院式的研究上,从而制约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际运用”[20]。与此同时,美国学者米切尔(Mitchell)提出了一种界定利益相关者的评分法(score based aproach),弥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不足。它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权力性和紧迫性进行评分,从而动态地确定各利益相关者属于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型利益相关者中的哪一类。
作为一项社会公众事业,大众体育涉及广泛的社会利益,适当调动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大众体育发展符合各方的利益诉求。目前,行政部门、大众体育参与者是大众体育的核心确定型利益相关者。行政部门负有推动全民参加体育锻炼、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直接责任,而大众体育参与者需要有进行体育活动相应的场地、设施、信息等方面的保障。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包括家庭、社区、体育企业,大众体育对于家庭成员和社区的健康、和谐具有促进作用,体育企业通过提供大众体育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获得经济收益。潜在型利益相关者包括各企事业单位、媒体、城市、后代。大众体育发展促进公民健康素质提高从而增进企事业单位效率,媒体可以获得大众体育发展带来的商业赞助和信息资源,城市和后代是大众体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因此,进入新时代,大众体育的发展应改变仅仅依靠行政部门力量的现状,积极吸引众多利益相关者投入大众体育发展之中。
2.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体现了发展的社会属性。”[21]大众体育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政府应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以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保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以全民健身体系为主体、为满足公民基本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各种体育服务和活动的总称。[21]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成内容,按资源可划分为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系统,按流程可划分为投入、产出、效果等系统。笔者认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以“服务”为切入点可分为需求评估、服务提供、服务评价等三个环节。首先,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依据进行需求评估;其次,以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全面性理念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体育物品和体育服务;最后,通过合理的评价及时发现和改进体育服务中存在的低效率、差效果现象,不断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在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过程中,政府是主导者,这与其所掌握的社会权力、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密不可分。作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代理人,政府掌握着社会成员所认可的社会权力,在调动相关社会资源时具有绝对的权威;同时,政府对广大社会成员负有保障其生存、促进其发展的责任。因此,进入新时代,政府应树立“民本位”的行政服务理念,切实担负起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有效的公共体育服务。
3.满足新时代大众体育需求,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需求不断彰显。这种体育需求处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所供给的范围时,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予以满足;大众体育的差异化需求一旦超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所涉及的范围,就需通过调动社会市场资源来加以调控,以市场化的服务体系适应大众体育服务的需要。当大众体育需求积累到一定增量时,市场将推动社会资源逐步向大众体育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领域过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2],这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进入新时代,应加大全民健身事业投入,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宣传大众体育健身的价值与作用,以改变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带动体育场馆等各类大众健身消费;扶持体育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从而推动大众体育产业向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