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

2019-02-10

关键词:思政课立德总书记

温 波

(苏州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突出位置,从“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战略高度对学校思政课做出了具体的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深度和时代高度的新思想、新观点,形成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的思想体系。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问题针对性,系统论述了学校思政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基础条件、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根本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深刻地回答了“思政课是什么课、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为什么能办好思政课、怎样办好思政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新时代解决好学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做好和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关于“思政课是什么课”的问题

“思政课是什么课”关系到思政课的性质和定位,长期以来各级学校对该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习近平总书记从学校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战略地位,明确指出办好思政课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而回答了“思政课是什么课”这一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把思政课摆在突出位置是因为其深刻意识到青少年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发展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他还寄语少年儿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来要在你们手中实现,你们是未来的主力军、生力军。”[2]对青年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70他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讲话中又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4]他不仅指出青年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也指出中国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因而中国青年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也是“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的重要力量。

青少年在国家富强、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学校对青少年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对这一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以“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4]来进行高度概括。而对青少年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1]至此,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思政课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战略地位。这一战略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从百年中国发展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未来走向的宏大视野出发,更是从中国治国理政的高度思考思政课的地位与作用得出的。这一定位克服了原来只是从课程本身看思政课的狭隘理解,引导人们从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以历史使命的责任感、紧迫感来看待思政课程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关于“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的问题

长期以来,各级学校对思政课的根本任务不是很明确,往往把它当作政治课而使其不受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则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从而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这一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因此,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45。围绕“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诸如“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阐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与使命,切实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这一根本问题。

立德树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即使是在一个学校内,也需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推进。从课程的角度来说,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非常多,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思政课是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关键课程。在他看来,坚持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就是要以理想信念“铸魂”,就是要教育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出这一重要的论断,是由于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1]。在这一时期,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而新兴媒体中传播的一些不良文化和有害信息,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大学生思维活跃,但他们情感心理尚未成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变、理想信念不坚定,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和蛊惑,他们“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思政课就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这就是思政课最主要的任务,它对青少年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

三、关于“为什么能办好思政课”的问题

事实上,很少有人考虑“为什么能办好思政课”,这一问题不解决常常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对办好思政课信心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从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和重要基础四个方面科学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能办好思政课”这一问题,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决心。

从根本保证来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思政工作的引领,并从治国理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大力推进思政课的学科建设。2005年12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被列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经过十多年的学科建设,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和领域,以及相对明确的研究方法和相对集中的研究队伍,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党对思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1]。从有力支撑来说,一是我们党在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更多新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非凡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打下了更加坚实的现实基础,这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实践支撑。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1]。从深厚力量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工作必须“以文化人”,就是强调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引领作用,就是在思政工作中运用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发挥好它们的作用,因而这些文化必然成为思政课教学最为重要的内容来源,也是思政课最为重要的素材。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1]。从重要基础来说,长期以来,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突出地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加强思政课建设: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在学科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来强化思政课;在教学体系上不断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在师资建设上构建多层级教师培训体系,以思政课建设标准为抓手规范思政课建设;等等。人们在思政课建设中所获得的这些认识和经验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1]。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为什么办好思政课”这些新思想、新理论、新理念,全面系统科学地总结了办好思政课的基础条件,为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注入了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动力,为下一步“如何能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关于“怎样办好思政课”的问题

“怎样办好思政课”是各级各类学校和每位思政课教师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并在实践中从多个方面做了种种努力,但迄今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怎样办好思政课”作为他讲话的重点内容,希望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办好思政课。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办好思政课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他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这一判断是由思政课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因为他们“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要求。

上述“六个要求”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政课教师自己必须有政治信仰,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正确的政治判断力,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才能担当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应保持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时常关注国家发展,不断关注时代变革,并从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好榜样。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即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有创新思维,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通过推出有深意、有新意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有宽广的视野,能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来拓宽知识视野;要具有分析世界历史和判断当今国际社会发展大势的国际意识,并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要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促使自己具有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1],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心智的目的。第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即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育人者必须先正己。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思政课教师特别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严于自律,自觉遵守教师职业规范,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表率作用。同时,思政课教师还需要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还应具备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还应具有丰富的学识见地、宽广的胸襟气度,以及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方面的亲和力等,使学生愿意与思政课教师交往,倾诉心声。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感召学生。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思政课必须改革创新。课程改革创新是办好思政课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

近些年来,各地各学校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不断推进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思政课缺乏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从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存在自说自话现象,对社会现实问题关注不够,因而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理论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有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按照教材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不能紧扣学生的思想实际,缺乏思想性,因而不能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有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过于理论化,忽视了生动性,讲课干巴巴,对学生吸引力不够;还有的教师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实践教学内容不足,导致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出现偏差;等等。所有这些,最大的原因在于思政课改革创新不够, 因此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话语等方面的不断改革创新。正是在这一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做到“八个统一”。其一,“八个统一”覆盖面广,涉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体系、教学形式等方面,它们紧紧围绕着思政课守正创新展开,是对我党思政工作理论的重大创新,进一步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为思政课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石。其二,“八个统一”是通过着眼于解决思政课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广大师生长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出的科学结论,因而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实效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三,“八个统一”深刻阐述了思政课建设“怎样做”的问题,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重要原则,指明了方向,因而具有非常强的方法论意义,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依据。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怎样办好思政课”这一问题的根本保证。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层面去认识思政课建设的保证问题,而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从党的领导的角度来强调思政课建设的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20因而,办好思政课建设的关键在党。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为各级党委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其一,针对各级党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政策制度、工作机制等方面做好对思政课的支持保障工作。一方面,他要求各级党委摆正认识,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政课,要提高思想站位,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抓住问题,抓住一些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尤其要求各级党委在有关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思政课建设。另一方面,他要求各级党委为思政课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支持思政课良好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1]。其二,习近平总书记对各个学校党委在思政课建设中应担当的责任做了具体细致的部署,突出地表现在五个方面:在对思政课建设管理方面,要求学校党委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在对思政课领导方面,要求学校一把手书记和一把手校长共同负起责任来,要做好“三带头”,即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课程建设、带头联系教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明确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的生均比配齐教师队伍;针对思政课伴随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这一特性,明确要求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内涵建设和发展;针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整体育人实效的问题,明确指出要解决好思政课和其他各类课程之间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去上思政课。其三,习近平总书记为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要积极到学校去讲授思政课。其中,既包括地方政府党政机关部门负责人,也包括学校除书记校长之外的各部门负责人。

猜你喜欢

思政课立德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