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无痛分娩技术应用在产科临床应用效果
2019-02-10王培
王 培
(1.江苏省昆山虹桥医院,江苏 苏州 214000;2.江苏省无锡虹桥医院,江苏 无锡 215300)
分娩作为育龄妇女所必须经历的自然生理过程,分娩时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诱发疼痛,如胎儿和产妇自身等,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疼痛持续不断且超出产妇的承受范围,则必然会对产妇的生理与心理产生严重影响,进而不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还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1]。现选取30例产妇为分析对象,就选择哪种分娩方式而展开详细的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7.11~2018.11年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30例产妇进行研究,均为单胎妊娠,不存在严重并发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6.9±2.6)岁,孕周34~40周,平均孕周(37.3±2.9)周;对照组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27.1±2.4)岁,孕周35~39周,平均孕周(37.1±2.79)周。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医生需要按照产妇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分娩方案,与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协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分娩。
对照组:分娩时采用常规方法。
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即在宫颈口扩大到3厘米且进入产程活跃期时,进行腰麻联合镇痛分娩;穿刺部位选择L3-4或者L4-5间隙,子宫收缩的过程中给药,即0.08%罗哌卡因加0.5 ug舒芬/ml,腰麻给2.5~3 ml,硬膜外每小时泵10m,待宫口全开后停止药物的注射[2]。
1.3 观察指标
对比镇痛效果:显效:没有疼痛和任何的不适感;有效:酸痛、症状可以忍受;无效:腰腹疼痛剧烈。观察其他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关于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均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和(x ±s)表示,进行t或者x2检验,若是组间有差异性,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镇痛效果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达100.00%,13例显效、2例有效,对照组为0.00%,无效人数为15例,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其他指标
观察组:总产程(6.61±0.34)h、阴道分娩率93.33%(14/15)、剖宫产率6.67%(1/15)、产后出血量(178.5±29.8)ml。对照组:分别对应的指标为(9.67±0.47)h、73.33%(11/15)、26.67%(4/15)、(184.4±25.6)ml。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在无痛分娩中最为关键的在于选择恰当的麻醉方式,选择原则为用药安全、见效快、见效快且不会对母婴造成伤害。目前,临床上广泛的应用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阻滞,这是一种技术比较成熟的方式,有助于产妇子宫胎盘血流量的极大改善,根据数据显示该麻醉方式的镇痛效率高达97%以上,同时可以将各种影响胎儿的不良因素有效的消除掉,致力于新生儿酸碱平衡与缺氧情况的有效改善,进而可以促进无痛分娩技术安全系数的显著提高,最大限度的保障胎儿的安全。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麻醉药物为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其本身浓度比较低,可以在5到10分钟之内发挥止痛效果,且能够持续止痛到结束整个产程,分娩过程中产妇仅会腿部出现麻木感,其他各项生命体征比较稳定,无任何不适症状,如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和血压降低等,不会对母婴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不少学者指出,通过采用无痛分泌技术有助于麻醉药物用量的减少,进而有助于产妇体内药物浓度的明显降低,防止因感染和导管移位而对产妇造成的伤害。经研究发现,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总产程短、产后出血量少、剖宫产率低,相比较于对照组而言具有显著优势,P<0.05。
无痛分娩技术有助于帮助产妇充分的减轻分娩时所造成的疼痛,有助于麻醉药量和全身浓度的降低,避免因导管移位与感染所造成的高平面阻滞,可以将剖宫产给身体所造成的伤害进行最大限度的消除,且不会对宫缩带来任何伤害,分娩时可以保证产妇能够始终处于清醒的状态,有助于保证母婴安全;同时,这种分娩方式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一直所提倡的人本理念,给予产妇充足的人文关怀,与现代医疗护理理念十分契合。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学理念的不断成熟,这种分娩方式会得到普及化发展,为保证其镇痛效果达到最佳,需要产科医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促进自身助产技术的提高,并且提高产程观察水平,与麻醉医师展开密切协作[4]。
综上所述,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母婴安全,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