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等长度导管的临床护理

2019-02-10赵楠管丽丽张学明刘小丽毛莎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肝脏移植科北京100039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双侧静脉炎上肢

赵楠,管丽丽,张学明,刘小丽,毛莎(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肝脏移植科,北京 100039)

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是从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置入,导管尖端位置在腋窝水平或肩下部[1-2],导管置入长度为 7.5 ~ 20.0 cm[2]。中等长度导管与其他输液装置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与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相比,其不需尖端定位,节约医疗成本。与外周短导管相比,其减少重复穿刺,既减轻患者痛苦,又减少护士穿刺压力及工作量。而且中等长度导管置管的成本均低于中心静脉置管与外周短导管[3]。目前对我国中等长度导管的使用有所报道,但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缺乏相关研究。现将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肝脏移植科1例肺部感染患者留置中等长度导管的临床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2岁,肾移植术后4年6个月余,主因胸闷憋气2周,于2017年4月5日入住本科室。诊断为: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因治疗需要,当日留置中等长度导管。4月22日患者双上肢水肿,经过针对性护理后好转。5月24日患者结束治疗,拔除中等长度导管,拔管后患者无不适主诉。

1.2 置管过程

1.2.1 置管前评估:患者体温无异常,双侧臂围相同,双下肢轻度水肿。

1.2.2 置管过程:在超声引导下于患者左侧手臂贵要静脉置入中等长度导管,过程顺利。双侧臂围29 cm,留置长度25 cm,尖端位于腋静脉2段,导管初始滴数为每分钟138滴。

1.2.3 置管后:置管后24 h换药,观察穿刺点无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液体输入顺利。4月22日患者双上肢水肿,且穿刺处有透明液体渗出,双下肢水肿较前加重。测量双侧臂围为33 cm,较置管前明显增长4 cm。立即给予双上肢超声,显示双上肢无血流异常,无血栓生成。中等长度导管仍正常使用。加强日常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预防感染,预防静脉炎等措施。4月29日测量双侧臂围,恢复至置管时臂围29 cm。

2 护 理

2.2.1 密切观察患者水肿及双侧臂围变化情况:每日测量双侧臂围,对比变化情况,输液前后测量双侧臂围,透析前后测量双侧臂围。此例患者输液前后双侧臂围无变化,透析后双侧臂围均低于透析前。垫高置管侧手臂15~30°,以增加静脉回流减轻水肿。4月29日测量双侧臂围,恢复至置管时臂围29 cm。

2.2.2 穿刺点渗出的护理:观察渗出液的颜色及其性状,并分析造成渗出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此例患者为水肿造成的体液渗出,患者出现大量渗出时,针对性使用藻酸盐敷料覆盖穿刺点,吸收渗出液,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一开始更换敷料频次为每日2次。3 d之后,渗出液减少,更换敷料频次调整为隔日1次。继续治疗3 d后,渗出液明显减少,更换敷料频次调整为每周1次。

2.2.3 静脉炎的预防:此例患者置管后未发生静脉炎。发生水肿后为防止静脉炎的发生,护理方面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沿穿刺血管走形贴优洁敷料,给予红外光治疗仪照射穿刺点上方手臂每日4次,每次30 min,距离皮肤20~30 cm,温度可根据患者皮肤耐受情况调节(避免照射导管),指导患者使用握力器。患者带管期间均未发生静脉炎。

2.2.4 流速的观察:患者输注液体中有人血白蛋白,其分子微粒大,输液速度缓慢,易黏附于管腔内,导致流速降低,甚至堵管。人血白蛋白输注前后加强脉冲式冲管,每日输液前后对比流速。患者带管期间均未发生流速降低的情况,此例中等长度导管拔除前流速为每分钟148滴。

2.2.5 其他:护士仍需注意观察患者体温情况,中等长度导管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渗液,穿刺点上方皮温及血管弹性情况。

2.2.6 心理疏导: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护士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耐心解释发生机制,帮助分析原因,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治疗。

3 总 结

中等长度导管尖端位置在腋窝水平或肩下部[1-2],导管置入长度为 7.5 ~ 20.0 cm[2]。在本病例中,导管置入长度为25 cm,尖端位于腋静脉2段。国外研究显示,延长中等长度导管置入长度可以降低渗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推荐留置时间为2~6周[4]。此例患者中等长度导管至患者治疗结束共留置49 d,行血管超声评估未见异常。

此患者置管过程顺利,后发现双上肢水肿,且穿刺处有透明液体渗出,双下肢水肿较前加重。经分析排查后,综合考虑继续使用此中等长度导管。此后针对患者水肿、渗液等情况加强日常护理,预防感染、静脉炎的发生。患者未出现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后患者病情好转,拔管前测量双侧臂围为27 cm,滴数为每分钟148滴,行血管超声评估未见异常。5月24日结束治疗,安全拔除中等长度导管。

因此,留置导管前的准确评估,尤其是置管后的精准维护及其严格的无菌操作护理,均对中等长度导管的正常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中等长度导管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很多,但在国内开展尚少,中等长度导管的规范使用、适应证、维护、导管改良等方面有待国内研究者继续探索推广[5]。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成本低、效益高的静脉治疗工具。

猜你喜欢

双侧静脉炎上肢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