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急性期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效果
2019-02-10胡灵芝关多丽
胡灵芝,关多丽
(1.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医院ICU,新疆 伊犁 835300;2.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新疆 伊犁 835300)
临床上,冠状动脉急性持续缺氧缺血导致心肌梗死,情绪突发性波动、重体力劳动刺激等都是外在诱因[1]。急性心梗患者在医院ICU紧急救治后,需要患者在ICU救治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为研究心肌梗死急性期ICU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选取本院ICU部分急性心梗患者进行以下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对象
2017年6 月-2018年7月,在本院ICU随机选取已确诊为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94例,随机分为各有47人的A组和B组。其中,A组有男性22例、女性25例,年龄在43岁-77岁,平均年龄55.8±5.9岁;B组有男性21例、女性26例,年龄在45岁-79岁,平均年龄56.1±6.4岁。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监护;无精神类疾病;非严重心率失常症状;遵从医嘱等。两组的一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在经过患者及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研究。
1.2 方法
A组及B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心肌梗死急性期重症护理,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性强化护理干预。1)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关于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医学常识和生活注意事项;完成医嘱中救护内容,包括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按医嘱定时给药等;确保ICU病房环境洁净、气流通畅等;2)增加针对性强化护理:随时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检测患者血压、脉搏等,收集患者生命体征信息以利于主治医师判断能否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及时调整患者营养强化结构或饮食结构,指导患者健康恢复;指导并鼓励患者及家属及时咨询问题、反馈看护过程发现的异常问题;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减少救治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等。
1.3 观察指标
患者病情好转后,应该转至普通病房,统计患者在ICU治疗平均时间、在ICU治疗期间发生疼痛、死亡等意外事件的比率。
1.4 统计方法
根据统计原则指导,统计指标数据并录入SPSS 19.0软件,用t检验分析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及评价ICU治疗时间;用x2检验功能分析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比率。
2 结 果
2.1 患者在ICU治疗时间对比
增加针对性综合护理的A组患者,在ICU救治的平均时间为5.1±0.9d,明显少于仅接受常规心肌梗死急性期护理的B组患者在ICU救治的平均时间7.5±1.6d,两组差异显著(t=3.865,P<0.05)。
2.2 患者ICU救治期间发生意外事件对比
在ICU救治期间,A组患者有3例发生心肌疼痛、2例死亡情况,总发生率为10.64%;B组患者有8例发生心肌疼痛、6例死亡情况,总发生率为29.79%,A组优于B组,且差异显著(x2=4.145,P<0.05)。
2.3 患者对护理过程满意度评价对比
在患者转出ICU后,A组对护理过程的评价,非常满意有21人、满意有13人、一般有9人、不满意有3人,总满意率为93.62%(44/47);B组对护理过程的评价,非常满意有11人、满意有13人、一般有8人、不满意有14人,总满意率为74.47%(35/47)。A组对护理过程的满意情况优于B组,且差异显著(x2=4.462,P<0.05)。
3 讨 论
冠状动脉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梗死发作,病情发作在急性期时,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在送至医院ICU紧急救治后,患者仍处在严重的生命危险中[2]。需要加强在ICU救治时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ICU救治的高危情况和高死亡率对患者及家属产生的精神压力很大,在进行护理监护和干预时,不仅要按医嘱进行给药、营养加强、保持患者所处患者洁净整洁等,还要关注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状态、及时与家属沟通、解答疑问、鼓励治疗。另外,由于ICU救护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要指导患者及家属及时反馈异常情况,以防止人为可控意外事件发生。关于加强心肌梗死急性期ICU护理干预,国内米娜瓦尔·吾布力等心肌梗死急性期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效果中认为在有效技术护理基础上,增强心理干预和医患沟通等针对性综合护理有利于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增加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3]。在本研究中,A组患者在ICU救治平均时间少、发生的意外事件的比率低,转至普通病房时对ICU护理过程满意度更高。证实在心肌梗死急性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ICU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能优化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