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游泳结合抚触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2019-02-10刘颖
刘 颖
(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荆州 434200)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科常见症状,主要是指新生儿出生28d内出现的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样,其中包括肝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部分新生儿由于胆道闭塞等多种原因,导致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进而使患儿的黏膜、皮肤均出现黄疸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留下不可逆性损伤,病情严重者也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通过对新生儿黄疸特点进行分析,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进而使新生儿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我院为了预防新生儿黄疸,特选取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新生儿游泳结合抚触护理,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结果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出生时间均在1~15d,征得家长同意后入组。将80例新生儿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体重2.4~4.0kg,平均体重(3.1±0.8)kg;观察组40例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体重2.2~4.3kg,平均体重(3.3±0.9)kg;2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即生命体征检测、病房卫生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游泳结合抚触护理干预;游泳时间选择新生儿出生12h后,喂奶1h后进行,每日1次,每次10~15min,共7d[2]。游泳时需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8~30℃,播放柔和、轻音乐;游泳前也需根据新生儿颈圈大小选择恰当的游泳圈,并仔细检查游泳圈是否存在破损、漏气等现象,若存在损坏则需立即更换,游泳桶水温控制在38℃~40℃,并做到一人一池水。游泳时,在新生儿脐部贴好防水贴,带好游泳圈,将保险扣扣好,缓慢放入水中,护理人员需协助新生儿进行肢体伸展,同时进行轻柔抚触,泳毕后,将新生儿报出泳池,取下游泳圈,擦拭身体,拭干后将护脐贴取下,用碘伏消毒脐部,记录患儿的体重变化情况。
抚触护理操作:新生儿游泳后,将新生儿裸体放在操作台上,有技巧、秩序的对新生儿全身皮肤进行抚触,具体方法:将患儿处于仰卧位,轻轻按摩新生儿头部,用拇指在新生儿上下唇处轮流画一个笑容;然后转体位为仰卧位,将双手放置于新生儿两肋侧缘,右手向上滑向右肩后复原,左手作同样动作;顺时针帮助新生儿按摩脐部,若脐带未脱,则不可按摩脐部。再次,将新生儿体位转变为俯卧位,从颈部向下按摩,用指尖清除按摩脊柱两侧肌肉,从颈部向底部进行迂回运动。最后,转回仰卧位,保持双手自然下垂,用一只手捏住胳膊,自上臂到手腕,进行轻柔挤捏,并用手指按摩手腕,并用同一方法按摩另一侧手部;然后依次按摩腿部、踝部与足部。
1.3 观察指标
每日查房过程中对患儿的黄疸指数进行测量记录,同时向患儿家长了解新生儿的睡眠情况、排便情况,准确记录新生儿第一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应用SPSS20.0软件比较,以(n,%)描述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s)描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数据比较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初次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11.2±3.6)h少于对照组(17.2±4.2)h,数据比较t=5.7394,P<0.05;胎便转黄时间比较,观察组(31.2±5.9)h少于对照组(49.2±10.3)h,数据比较t=8.0240,P<0.05;黄疸指数比较,观察组(15.7±3.7)u小于对照组(23.5±3.6)u,数据比较t=7.9951,P<0.05;24h睡眠时间比较,观察组(20.5±0.8)h长于对照组(17.2±0.5)h,数据比较t=5.7394,P<0.05;2组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新生儿游泳与抚触结合,可使新生儿的肠蠕动能力加快,促进消化吸收,可使胎便尽早排进,使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效降低,有助于新生儿体重早日恢复[3]。游泳与抚触护理,也可使新生儿的孤独感等不良情绪有效消除,对于神经系统发育也具有刺激作用。我院自应用此项结合护理方案后,获得新生儿家长的广泛认可与接受,为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成长带来积极促进作用,也可给新生儿家长带来更多欢心与实惠,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4]。据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护理而言,在常规护理中应用新生儿游泳结合抚触,可使新生儿的初次排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有效缩短,降低黄疸指数,延长新生儿24h睡眠时间。
综上所述,新生儿游泳结合抚触在新生儿黄疸预防中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