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
2019-02-10刘天吉
刘天吉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4)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妊娠期期间发作的糖尿病,属于妊娠期常见并发症,多发于妊娠的中晚期,孕妇患病后代谢发生严重变化,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安全。为了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态,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进行护理干预,保证血糖控制稳定,提升妊娠结局[1]。连续护理是临床上一种新型护理方式,指的是多种有效方式连续性进行,连贯性强。本文分析了连续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改善中所发挥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护理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护理对象,患者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其中初产妇68例,经产妇14例。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孕妇的年龄为(29.4±0.2)岁,孕周在(28.44±1.37)岁,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在(28.6±0.4)岁,孕周在(28.64±1.4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数据可比。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同样的药物治疗,护士要叮嘱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并且对血糖和病情进行密切监测,对照组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进行连续护理干预[2]。健康教育:护士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状态,结合其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家庭条件、治疗认知度等制定护理方案,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连续性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护理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主动参与到护理中,提升医嘱遵循程度。病情检测和饮食护理:患者病情较轻时可进行门诊治疗,护士要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状态,测定清晨空腹和餐后2h的血糖,若胰岛素升高明显时要注射胰岛素控制。控制患者的饮食,依照营养师针对性制定的食谱进行一对一饮食干预,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并在饮食控制过程中监测血糖,若患者血糖长时间不稳定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适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除了血糖监测,护士还要对孕妇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血常规进行进行检测,及时排除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情况,在妊娠28周后进行超声检查,评估宫内胎儿的发育情况。心理护理;针对孕妇出现的抑郁、焦虑等情绪要及时疏解,护士要告知孕妇不良情绪会加重情绪,鼓励孕妇主动宣泄不良情绪,选择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心情。运动指导:孕妇要进行适当运动锻炼,增强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对胰岛素的需求,改善对葡萄糖的耐受性。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h,运动量要适宜,强度不可过大。出院指导: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和延续性健康教育,叮嘱患者定期自测血糖,保持好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状态,若血糖异常时要立即返院复诊[3]。
1.3 护理效果判定[4]
测量两组患者的血糖,包括清晨空腹和餐后2h的血糖状态,统计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护理干预所涉及的数据分析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组间数据差异进行差异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差异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只有数据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 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
空腹血糖:观察组(4.26±1.24)mmol/L,对照组(7.85±1.63)mmol/L,t=11.6,P<0.05,餐后2h血糖:观察组(6.29±1.16)mmol/L,对照组(8.64±1.72)mmol/L,t=13.7,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状态好于对照组。
2.2 妊娠结局
观察组患者共出现4例不良妊娠结局,其中1例感染,产后出血,2例剖宫产,对照组患者中共出现14例不良妊娠结局,其中4例感染,2例产后出血,3例妊娠高血压,5例剖宫产,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对比,x2=9.4,P<0.05.
2.3 新生儿情况
观察组出现1例新生儿黄疸,1例早产,1例巨大儿;对照组出现4例新生儿黄疸,3例总产,4例胎儿畸形,4例巨大儿,x2=15.2,P<0.05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妊娠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母婴生命安全。产前检查能够发现妊娠期出现的并发症,并进行对症治疗,控制血糖状态,改善妊娠结局。连续性护理是当前临床护理新型护理模式,通过连续应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病情干预,应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可以定期监测血糖,调节饮食和运动状态,促进血糖稳定,改善妊娠结局[5]。
结合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应用连续护理干预后,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连续护理所发挥的护理价值。
综上,连续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价值,能够显著改善妊娠结局,稳定血糖状态,值得临床护理中应用。